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2.
孟子“仁政”的核心是“亲民”,“亲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之“仁政”,是基于“义”的原则来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求使社会达到公正、有序。“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而“不忍人之心”是一种“本源情感”,正是本源情感的“不忍人之心”使孟子的“仁政”成为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重新研究“仁政”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缺少整体性的价值理性共识,它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表现,因此构成文明、公正而健康的现代政治国家的核心治理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公民社会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之偏狭的“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意味着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完善公民的法律需求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的社会形势出发,多角度论述了完善公民法律需求的途径:提高司法效率要在确保案件实体公正的前提下,自觉强化“效率也是公正”的意识,严守审限规定,减少案件超审限现象;实现司法公正的两个途径是正确处理司法机关同人大、党委、地方行政机关的关系和在司法机关的内部完善激励与责任机制,加强法院与检察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机制;并且从外部环境和个人两个层面阐明了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5.
罗默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理论中的“剥削”“阶级”等理论进行重新剖析,得出社会不公正的根源是生产资料初始分配不公正的结论。他运用合作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抽象出“社会公正思想的新理念”,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公正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付丽梅  何毓敏 《科技信息》2008,(34):229-229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从法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社会公正、和谐的关键,把公民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姚怀喜 《科技信息》2009,(11):112-113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2013年,台湾社会围绕反对“核四”和媒体垄断、要求司法改革和土地正义等掀起新一波“公民社会运动”。特别是去年“洪仲丘受虐死亡事件”后,“公民1985行动联盟”以大规模网络串联、与蓝绿政党保持距离的形式发起“白衫军”运动,展示了台湾社会运动组织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育“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其中,“面向未来”之功能,从时间的角度要求地理教育应具前瞻性。另外,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功能”、“公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都决定了地理教育肩负着强化公民生态保扩意识之重任。因此,我们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注重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扩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允公允能--跨越发展的南开大学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允公”取自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爱国爱群之公德;“能”,服务社会之能力。“允公允能”意努力增能,尽心为公。“允公”倡导一切为了大众,一切服从于大众,为大众效力,对大众负责。她不仅体现了南开大学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地迈向21世纪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允公”还显示了允公集团的经营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公正现象出现。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和公民的公共需求是我国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只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才是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摘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脱贫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脱贫就是指摆脱经济上的贫困;我认为农民工“脱贫”应是社会权利贫困问题的解决,且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制度公正地对待农民,即给农民工公正的社会权利,并使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给农民工参与社会“游戏规则”的制订的公平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农民工才能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不仅是和谐社会存在的前提,更是判断社会和谐与否的标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国家公民和睦相处的政治底线,也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一封读者来信让我有机会顺访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来信没有署名,寄自江苏无锡,信封内附有200元人民币,并希望我们转交给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以表达一名《世界知识》老读者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同情之心”。我和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取得了联系。马吉德·布盖拉大使要亲自接受这份“礼物”。于是,有了这个简短的采访。信是大使很郑重地接过去的,他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说再多的感谢也很难表达我们对这位公民的谢意”。在采访中,大使希望借助我们杂志向这位公民转达阿尔及利亚灾区人民的感…  相似文献   

16.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7.
林秀玉 《海峡科学》2012,(3):156-157,164
本文从201 1年台湾社会发生的国光石化事件开始,归纳该事件引发各界所关注的各个焦点,论及重视科学教育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或“社会性科学(环境)议题”等现实议题,引导民众具备“生态智能”,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争论”之多元观点,而非“科学的争论”之单一观点的科学教育理念,使公民能对其决定负责,确实由内而外改变其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以期达成兼顾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共创社会繁荣与人类永续的愿景.  相似文献   

18.
袁燮文艺观的形成源于其心学思想。在文艺审美旨趣上,他推崇浑然天成之美境。为达到此种境界,袁燮提出“有契于心”的创作理念,并延伸出书以传心与画以写心的艺术命题。而且“有契于心”也是袁燮的鉴赏理念,他认为观者之于书画重点应在体悟省察作者之道心,从而使自己之本心有所感发。因此,他十分重视文艺创作主体之心性修养,认为这是使文艺作品“有契于心”的根源,也是诗书画是否具有宝藏价值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宋丽 《科技信息》2007,(14):19-19,26
行政听证的目的在于弄清事实,发现真相,其核心是质证,即“给与当事人就重要事实表示意见的机会”;其本质是公民运用法定权利抵抗行政机关可能的不当行政行为,并缩小公民和机关之间因为地为不对等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行政听证制度已经成为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核心制度,建立完善这一制度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正,保证依法行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度的善德体现为公平正义,公民的善德体现为对良好制度的践履,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公民崇善、为善的德性是社会和人发展的必要条件。探讨社会制度与公民道德的现实关系,就是要在不断创造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追求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