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付丽梅  何毓敏 《科技信息》2008,(34):229-229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从法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和生态公民的培育存在内在统一和耦合的关系,生态公民是示范区建设的主体,通过政治实践、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参与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转向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示范区建设为生态公民提供了培育的土壤和发展的平台,培育生态公民是示范区建设的内在目的和主要内容。生态公民的培育,需要构建整体性教育体系,强化公民生态意识,培养生态化的思维方式;要注重生态实践,提高公民生态践行能力;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畅通公民参与渠道,拓宽生态公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冯雪敏 《科技信息》2012,(34):389-389
自1790年美国开设“公民科”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一国公民是否具有合格的公民意识是衡量该国是否真正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因此公民教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6.
林秀玉 《海峡科学》2012,(3):156-157,164
本文从201 1年台湾社会发生的国光石化事件开始,归纳该事件引发各界所关注的各个焦点,论及重视科学教育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或“社会性科学(环境)议题”等现实议题,引导民众具备“生态智能”,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争论”之多元观点,而非“科学的争论”之单一观点的科学教育理念,使公民能对其决定负责,确实由内而外改变其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以期达成兼顾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共创社会繁荣与人类永续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9,(7):6-6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日前就如何在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同时做好环保工作的问题时答记者问。张力军认为,“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措施,对环境保护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环保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在扩内需保增长同时做好环保。  相似文献   

8.
从"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存在着严重偏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推动高校“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解决好公民教育的根基和出发点,建构完备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将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公民意识的提升结合起来,尤其必须明确.高校“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绝不是对“两课”教育的根本否定,而是对“两课”教育内容的充实和丰富,是“两课”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这一基本理念,因此,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应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准绳。本从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对比国外教材进行编写;关注选择提高生存能力的地理素材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那么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教师,尤其是地理教师,就更应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就应该在地理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保护环境,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从孩童开始抓,从中小学开始抓,从地理教育中认真抓。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五大基本理念,其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核心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各种素质要求,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社会的期望、时代的盼望。  相似文献   

12.
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政工干部“保持本色”意识保证教育方向,强化“扮好角色”意识落实教育理念,强化“创出特色”意识推动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郭耕 《科技潮》2007,(12):28-29
绿色、科技、人文是2008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其中“绿色”是和平之色、是生命之色、是生态之色,绿色奥运的内涵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同时广泛地开展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咸宁良好的竹林生态环境,结合咸宁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从培养竹林生态旅游意识、制定系统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发挥环境教育功能、拓展养生保健功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教育不但是中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如何利用好中学德育教学这一实践平台,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实践和反思.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小见大、冷热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十六字方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那么,究竟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行为要求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行为要求主要包括热爱祖国、遵守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素,而公民素质又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内外城市化建设中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和经验,应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市民教育模式:即各级城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学生共同努力,通过"以小手牵大手",强化中小学校公民素质培养,反向引导成人公民素质提高,增强公民意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公民环境意识的综合评判及抽样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意识也叫生态意识。尽管对于究竟什么是环境意识,目前并无一致的说法。但是,大家都认可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并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有鉴于此,早在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之际,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被定为“提高环境意识”。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都积极响应,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但是,究竟如何衡量和把握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这个标准迄今为止还是模糊的。通常,我们说某某人的环境意识较差,某某人的环境意识水平较高,使用的一般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教育的生态意识是与西方教育绝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其特色表现在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整体综合观念,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的协调,即“天人合一”的辨证观念,以及强调启发主体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开发主体力量达到至善之境的自我生态平衡观念。  相似文献   

20.
黄丽华 《科技资讯》2006,(17):200-201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成了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课题之一。其中,“意识”又是“能力”之先导。但是,“创新意识”不是天外之物,它需要更为具体的基础作为支撑。笔者认为,能够支撑这“创新意识”的主要有以下五种“子意识”构成,其排列的先后与主次无关。鉴于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这些意识既是教师所必备的,也是学生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