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在GIS柜绝缘耐压试验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在GIS柜绝缘耐压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验方法、结果判断及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2.
王晓敏  孙永平  郭军明  冯娜 《科技信息》2011,(14):I0350-I0350
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电缆试验的意义,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温度对电力电缆的影响、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兆欧表的选择及使用方法、直流耐压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方法的区别、电缆故障电查询方法和电缆试验合格与否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GIS设备在扩建或检修后运行母线必须全部停电方可进行耐压试验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同频同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220 k V及以下GIS扩建或检修后的不停电交流耐压实验,但其应用于330 k V及以上GIS设备不停电的交流耐压试验较少。本文针对某330 k V变电站363 k V GIS扩建间隔在邻近带电设备及母线不停电的情况下,对同频同相技术在超高压设备上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仿真计算及模拟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同频同相交流耐压试验技术在国网超高压设备上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GIS设备的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的重要性,总结了试验程序和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结合实际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放电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交流耐压试验是直接、有效并严格地鉴定绝缘强度的试验方法,它的试验数据关系到电力设备是否可以投入运行。GIS可通过交流耐压试验检查在设备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对于传统的工频试验变压器,其体积较大,重量很重,对试验电源要求较高,同时若出现击穿放电将对设备产生损害,采用串联谐振技术做耐压试验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该文阐述了基于串联谐振技术的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原理及其优点,给出了GIS交流耐压试验中应当注意的细节,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GIS因其高可靠性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成为许多变电站内不可替代的关键设备。GIS设备在制造、运输以及安装等环节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绝缘缺陷,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在设备出厂前以及在电站内安装后,都要进行耐压试验以确保其绝缘状况良好。本文介绍了两起GIS设备耐压试验击穿实例,对其加压过程以及击穿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董超 《科技资讯》2012,(2):132-133
通过对220kV GIS内电压互感器交流耐压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多抽头、不同电感、不同额定电流的并联补偿方法,研制出一套补偿电感可调的二次绕组感应耐压成套装置,从而减少加压绕组的试验电流,很好地解决了试验容量过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张剑  何建新 《科技信息》2012,(22):373-374
变压器的感应耐压试验是检测其绝缘性能的一项重要试验项目,但由于变压器有多种绝缘结构,其试验方法和要求也不相同,这就使变压器绕组在试验电压下的电压分布关系变得复杂。本文分析了变压器因绝缘缺陷引起的故障原因,通过试验实例,合理的选择试验方法,从理论上对变压器绕组在感应耐压试验中的电压分布关系进行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处理一起室外126kV GIS内部放电故障为例,分析了故障的原因,并阐述了GIS设备内部放电故障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禹晓红 《科技信息》2011,(29):386-386,391
为保证带电作业绝缘杆的合格,对绝缘杆的加压时间、加多高试验电压比较合理进行了试验分析,经试验分析,对绝缘杆施加1分钟工频耐压试验就能考核绝缘杆绝缘性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吴凯  张欣  许晓华 《科技资讯》2014,(29):26-26
针对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将Bezier曲线算法应用到农业GIS中。并根据Bezier曲线在林业资源数字化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程序。通过对实际林业资源中珍稀植物位置数据的处理,提高了图形生成效率,为掌握珍稀植物资源情况,划定保护区提供帮助。目前,GIS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己经在农业土地水资源规划、林业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建设成不同的GIS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当今农业科学中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林业资源管理中开发出许多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将异步调用机制应用于基于WebService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从而可及时释放闲置的线程资源,以缓解同步调用机制存在的线程阻塞问题。在此基础上,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异步调用GISWeb服务方式可改善系统的线程并发处理能力,提高系统请求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及交通资源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高效地管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以及可视化地分析道路交通资源,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道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GIS为平台,用点、线、面等空间对象表示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的空间位置,用空间对象的属性表表示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的特征.同时在GIS平台上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的加工、编辑、查询、显示及打印.最后基于道路网和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开发了道路交通资源分析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湖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的评分来确定其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其过程一般包括选取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多因素乘权叠加即多因素综合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运用GIS工具,对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application systems, and discuss the key requirements of distributed Geographie Information serviee (GIS), We construct the distributed GIS on grid platform. Considering the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we integrate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into the system. We propose a new prototype system,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Grid System (GIGS) based on mobile agent. This system has flexible services and high performance, and improves the sharing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 The service strategy of the system and the example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曾涛  何玉良  钟江文 《科技资讯》2011,(19):149-150
矿产资源预测给GIS系统提出了繁杂的目标。多种GIS间数据转换、功能利用往往制约矿产资源的快速评价和工程化开展。本文以河南省栾川钼钨矿评价为例,利用现有多GIS系统,采用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多GIS平台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流行的数字测图软件南方CASS与地质部门使用的MapGIS软件在数据交换时存在很大的障碍,这给地质、国土等很多部门用户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数据格式特点,编写了读取转换数据代码,将CASS图中实体类型细分为点、线、面、文字、块,然后分别转换为MapGIS中的点、线、面、文字、子图.本研究实现了两种数据的无缝自动转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并在内蒙古包头哈不沁铁矿地形图的转换实践中得以检验.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图数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角度,分析了矿产资源规划图图件及电子数据基本要求,探讨了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的矿产资源规划图数字化工作,讨论了把规划问题的智能推理和图形信息紧密结合起来的技术方法,实现了数据信息与图形信息的连接,为矿产资源规划推理信息的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FTTx网络接入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规模FTTx网络建设与已有维护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利用GIS技术设计实现FTTx接入规划决策支撑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FTTx接入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空间信息必将成为全球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分布与采集的研究更具有必要性,本文提供了GIS信息资源的网络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