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滨 《科技资讯》2006,(20):240-240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2.
王洪滨 《科技资讯》2006,(22):236-236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曹征清  林振华 《科技信息》2013,(12):319-319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本文对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优势和途径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学校体育教育提高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木妮拉 《科技信息》2009,(26):I0256-I0256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我国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新的体质健康标准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任务,对学校体育领域和学校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学生体质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教育方针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事半功倍的发展学生体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学体育在我国教育战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材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向各大专院校和专业体育团体输送体育人材的重任。在我国,绝大多数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都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情操和风格,使他们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搞好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德育、智育和体育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人民体质的强弱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学校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育人为根本,以育体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一、学校体育的内涵学校体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是教育内容之一,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承担着使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任务,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然而,教育寄托于体育的不光是锻炼学生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苏会欣 《科技资讯》2009,(13):193-193
学校体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体育课担负着教育功能。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增长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同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长期以来持续下降,从现行的教育体制缺位、学校体质教育的缺失、学校体育工作不力和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的建议:改革与完善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考试制度;推动学校体质教育的改革及发展;积极培养家长、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学校体育除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的作用外,同时还起到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娜 《科技信息》2014,(11):154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担负着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课外活动中要切实加强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一般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主要手段是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群众体育的开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动处方教学是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祥 《潍坊学院学报》2006,6(2):156-157,160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我国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新的体质健康标准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任务,对学校体育领域和学校体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运动处方的角度论述了运动处方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事半功倍地发展学生体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应用性专门性人才。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须从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手,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以健康教育和快乐体育教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吴玉新 《科技信息》2012,(15):255-25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并掌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原始指标及派生指标,就能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发展趋势和可比性材料。这对今后学校对学生的体质研究、改进学生健康状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既存在着身体发展的定性、定量指标要求,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共性特征;又有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师范性”职业训练的特殊要求.根据高师体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应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师范院校的学生,使体育成为他们的第二专业。通过几年的体育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充分运用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与训练时数,以及学校体育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中学体育  相似文献   

18.
师专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专科学校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培养目标是为初级中学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师资。师专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增强学生体质和进行职业训练的双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完成师专体育教育的任务外,尚要培养学生掌握在中学组织和进行体育教育的各种专门能力,这是师专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春娟 《科技信息》2014,(6):166-167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运动兴趣的培养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有超越自我的信念和理念,以便于增强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科技资讯》2011,(11):217-217
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多的高校中,从教育部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仍存在着学生体能素质和肺活量下降的突出问题。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国家最高文件的规格,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在高校工作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应加强健康的理念,从"以学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养其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