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员发现,在食用海带量居日本首位的冲渑县,癌症死亡率一直是日本最低的。那么,是海带中什么成分,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呢?经过日本宝酒株式会社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十年努力,现在已经证实,海带中一种名叫“U—岩藻多糖”的物质,能够诱导癌细胞自杀。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北大学五十岚和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p53”基因合成的蛋白质与另一种蛋白质“Bachl”结合,可抑制细胞老化。“p53”基因既能促进细胞老化又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而“Bachl”蛋白质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1,(3):22-22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能够遏制癌细胞增殖时必需的端粒酶发挥作用的基因。这一成果有助开发新的癌症诊疗方法。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正常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次,细胞从而老化并最终死亡。然而在癌细胞中,端粒酶会防止端粒变短,导致癌细胞不断增殖。日本鸟取大学副教授久乡裕之领导的研究小组,把人的染色体逐个移植到实验鼠的癌细胞中进行培养,发现在移植了第5号染色体的癌细胞中,端粒酶的功能会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和庆応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使用人体子宫癌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已弄清人体的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在40度左右的高温下具有特别弱的性能,且于11月14日在大阪召开的日本细胞生物学会上发表。据已发表的内容,在低温下的癌细胞达到34度以下时繁殖速度减慢,即使在32度下  相似文献   

5.
马杰 《科学世界》2005,(10):56-56
老化的元凶并不是活性氧,也许是“细胞的自杀” 生物学界一直以为活性氧是老化的主要原因,其实活性氧与老化无关。日本东京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组在2005年7月15日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成果。在各种宣传能抑制活性氧的作用、具有防止老化效果的保健食品纷纷问世的时候,这一成果可能会促进对人的老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现防止癌细胞分裂的新基因据美国霍普金斯肿瘤中心的科学家最近报道,他们已经在实验室发现1种能抑制癌细胞分裂的干扰基因“P53”。这项实验表明,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找到1种自然蛋白质来治疗癌症。这个中心的贝克大夫说,目前已发现在结肠癌、脑肿瘤、骨癌、乳...  相似文献   

7.
选取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上下2000bp,研究它们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甲基化分布差别,结果表明抑癌基因在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甲基化分布高,并且抑癌基因甲基化分布集中于转录起始位点前后1000bp,而原癌基因的甲基化分布要比抑癌基因的分布广.然后又对每个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在所选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甲基化高的抑癌基因RUNX3,WT1,发现它们都是转录因子且生物学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马杰 《科学世界》2005,(8):67-67
发现了与癌细胞转移有关的酶 癌细胞一面无限制地繁殖一面转移,不久就会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并向全身转移。在食道癌的细胞里有一种称为“蛋白磷酸酶(PP2A/Bβ)”的酶,如果抑制这种酶的作用就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制造出划时代的能防止癌细胞转移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些癌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叫“骨桥蛋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唤醒”体内休眠的癌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了解并预防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1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防癌五吃     
吃“苦”苦瓜、杏及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对正常细胞无破坏作用,但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并能抑制癌细胞中的双胞色素化酶,使之发生代谢障碍而”自杀”死亡。吃“酸”酸味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酸奶和酸菜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为乳酸,抑制大肠内腐败菌类的繁殖,减少毒素的产生,并吞噬致癌物质,能有效的防止结肠癌、直肠癌等。吃“素”常吃粗粮、大豆、薯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合纤维的素食,可剌激肠蠕动,加速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的排泄,40岁以后“基本吃素”是防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从僧帽牡蛎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低分子活性多肽组分BPO-L,以HMBA处理组为平行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变化.研究BPO-L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效应,探索其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显示,BPO-L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活动,促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在此过程中,A549细胞c-myc,MTp53等癌基因蛋白表达减弱,p21WAF1/CIP1和Rb等抑癌基因蛋白表达活性的增强.本研究证实BPO-L对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分化作用.其诱导癌细胞分化机理与其调节和干预c-myc、MTp53等癌基因与p21WAF1/CIP1和Rb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NGAL基因是Lipocalin家族成员,与MMP9的功能密切相关,在乳腺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为了研究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功能,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NGAL基因在23对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12例肝癌组织中NGAL显著上调表达,占总样本数的52.17%(P〈0.05),提示了NGAL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化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瞬时表达.细胞周期实验显示NGAL的表达可促使SMCC-7721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化,转化NGAL的细胞中S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功能;细胞凋亡实验发现NGAL的表达可显著抑制低血清诱导下的细胞凋亡率(P〈0.05),提示其可能参与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1):66-66
细胞中的DNA发生变异,细胞就会癌变。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细胞中抑制癌变的基因“p53”会判断DNA变异的程度,如果变异较小,这种基因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若DNA变异较大,“p53”就诱导细胞凋亡。“p53”能在某种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但科学家一直未确定是哪种酶。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世界上发现了十多种抗癌食品。大体分为红、黄、黑三类。红色食品如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红辣椒、红心薯等红色食品中,富含B1胡萝卜素,该物质不但能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尤其是呼吸系统癌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色食品如米糠、大豆等食品,都含有抑癌成份。米糠含有抑癌成份,大豆中含强烈抗氧化剂绿原酸,可减缓人体蛋白质损伤的氧化反应,还含有抑制癌基因产物的异黄酮、防止正常细胞恶变的蛋白酶抑制剂。黑色食品除了科学界早就公布的黑芝麻外,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墨鱼食品。墨鱼的、墨液中含有…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1,(8):32-32
近日,美韩等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某个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最早征兆。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16.
国内     
《科技潮》2001,(10)
我国科学家绘制“中国卷”时发现36个新基因8月27日中国科学家表示,在提前完成的人类荩因组“中国卷”中,共识别出122个基因,其中36个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据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介绍,我国科学家在所承担的1%区域上共识别出122个基因。其中55个基因功能明确,8个基因与肾细胞癌、肌肉萎缩、贫血等疾病直接相关。他认  相似文献   

17.
近日,美韩等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某个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最早征兆。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18.
《前沿科学》2015,(1):81-82
相比于传统DNA损伤药物,新发现的DNA/HDAC双靶点药物能同时攻击DNA并抑制DNA修复,从而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海研究组等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A DNA/HDAC dual-targeting drug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ticancer potency。该成果成功研发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知     
一种蛋白可“召唤”癌细胞转移一个由加拿大和奥地利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发现,骨骼内存在一种叫做“RANKL”的蛋白,它与乳房、前列腺和皮肤的癌细胞互相传递信息,“召唤”癌细胞转移。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已知的可以阻止RANKL蛋白活动的药物可以阻止癌征转移至骨骼。8日  相似文献   

2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体外对肺巨细胞癌细胞(PG)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DBP处理过的PG细胞,DNA断裂,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特异的断裂带;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DBP能提高PG细胞的凋亡率,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斑点杂交的结构显示,被DBP处理过的HL-60细胞中某些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有所下降,这提示DBP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这些癌基因和突变的抑癌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