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位文坛巨擘间的忘年交与文字之交长达半个世纪而能真挚诚信,弥久弥笃,虽经战乱危难,仍能携扶撑持,相濡以沫,盖缘于具共同的革命信念与人民事业,共有的时代使命感与历史责任心。这种友谊,基础牢固,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民族与人民无限热爱,无比忠诚;对革命无私奉献;对人民文学事业缱绻执著,不断创新;文品人格,始终一致;面对忧患与劫难坚韧不拔,知难奋进;对希望、理想与未来,不懈追求,乐观坚信,从不动摇。这一切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具永久性的人文精神。故能垂范于当今社会,特别是当代文坛。这笔精神文明遗产弥足珍贵,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使之永远绵延,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通往“大气散文”的桥梁──试评贾平凹散文的地域性特色赖闽辉,陈玉龙在小说家的盛名之下,贾平凹的散文仍能与之同辕共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在新时期文坛确属罕见。贾平凹是位自我意识很强的作家,这不仅使其散文极富特色,而且决定了其散文风格转变的必然性。贾...  相似文献   

3.
男风之好在我国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了关于男子同性恋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现象至明清日盛。我国文学作品中多有关于男风的书写,至清初之时,作为雅文学的诗词中也有关于男同性恋的记载。陈维崧作为清初词坛的领军人物。其与徐紫云的断袖之情更是为世人称道,为当时文坛一大佳话,通过其写与徐紫云的词,亦可研究其对紫云之恋.并通过陈维崧之个案洞观清初文坛之风尚,探究清初同性恋盛行的原因,即为历史因缘、清初的禁娼活动以及家庭观念的纵容。  相似文献   

4.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编外话     
编外话编罢这期学报,疲惫之中,随手拿起一张《文摘报》,一目十行,想放松一下。不经意中,忽然看到一篇忆叙夏公(衍)的短文,曰:耄耄之年的夏公在弥留之际,对亲友说,他的作品能留下的,大概只有《包身工》一篇。读至此,我的心不禁为之怦然。一代文坛巨擘,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因其英年早逝在文坛上曾沉寂多年。经过几I一年的历史沉淀,人们终于拭去了覆盖在她身上的尘埃,使她的芳名发出应有光彩。尤其是90年代以来,她的小说、散义等不断受到出版社青睐,陆续以各种版本的形式出现,这实乃庐隐的一大幸事,她若英灵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再看前些年曾因"人生三部曲"而饮誉文坛,备受推崇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近年来在新写实的道路上却显出步履维艰的衰微之势。本文试图比较现代女作家庐隐和当代女作家池莉小说的异同之处,以探求她们在文坛上此热彼凉的内在原因。庐…  相似文献   

8.
元遗民诗人戴良,与宋濂同门,在当时东南文坛几乎与之并驾齐驱。卒后,其别集多次重刻。20世纪前期、晚期戴良研究有所开展,但在中期基本处于沉寂期。进入21世纪关于戴良的专论文章逐渐增多,成绩斐然,但尚有诸多方面需要再一步认识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坛上重要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主将。他的《学徒的神仙》着重表现一种人道主义思想,A同情仙吉的心理动机与志贺的人道之爱紧密相关,由此可以深掘志贺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兴亡之感 相国愧之——比较徐灿陈之遴唱和之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灿、陈之遴是明末清初的一对文坛爱侣,徐灿工于词,陈之遴工于诗。他们在明亡清起的易代之际,对故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在他们的唱和之词中时有流露,两相比较,那便是“兴亡之感,相国愧之”(谭献《筐中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友谊观的类型、特点及其与友伴数量的关系。在定性研究宁,自编开放式问卷并在此基础上定性划分友谊观的类型。在定量研究中,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友谊观量表和自编友伴数量测验题,对116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友谊观有七种类型,友谊观分布存在显的性别差异;友伴数量在友谊观上存在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伟大友谊是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友谊.周恩来终生思念张学良,为释放张学良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历史功绩.张学良也终生思念周恩来,复出后,多次赞扬周恩来.这一友谊持续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3.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理解社交关系和移动行为的相关性,对于研究社交网络演化及建模人类移动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了两个基于位置社交网络网站用户的社交关系和签到行为,以量化社交关系与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社交或签到排名的概率分布反比于其排名,这意味着社交关系和移动性间存在着隐含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粒度下用户社交关系和签到行为的比较,以及用户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证明社交关系和人类移动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词学大家夏承焘交谊广泛,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词学前辈及同辈的互相切磋。夏承焘与陈思的交往,一方面提升了夏承焘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夏承焘也不遗余力地帮助陈思。两者之间的交谊,推进了白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从社会影响的内化视角探究员工朋友圈社交行为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揭示了朋友圈社交行为对知识共享意愿的不同程度感知差异性的差异化作用。通过对255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职场友谊完全中介了朋友圈社交行为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职场友谊对知识共享意愿有着积极影响;感知差异性负向调节了"朋友圈社交行为-职场友谊-知识共享意愿"的前半径,即感知差异性水平低的员工通过加强社交互动会增强职场友谊,而感知差异性水平高的员工则会因为过度的社交互动而削弱其职场友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友谊以及团结友爱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中国有许多讴歌友谊、赞美友谊的诗歌。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和情感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以诗歌为载体,培养当代大学生团结友爱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8.
简介了权(权力)、钱(金钱、物质利益)、情(人情、人际关系)在国有企业的正负效应,分析了权、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对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的惩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践表明,高校海外联谊工作不但可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拓展办学空间,促进学科建设,还可以提升高校良好形象。新时期创新高校海外联谊工作,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为宗旨,不断为高校海外联谊工作增添新力量,注入新活力,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弘一大师的护法堵申甫及其与弘一大师的交游 ,须先考证堵申甫的生平、弘一大师致堵申甫信的时间和地点。类似的考证工作 ,既可以探得此二位先贤的友情 ,亦可从中窥探近现代文化史中名人交往的若干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