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通过徐家围子断陷18个气藏盖层封闭性解剖得到,盖层对天然气封闭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封闭有效能力,即盖层与储层排替压力差与气藏剩余压力的相对大小.盖层封闭有效能力大于或等于零,有利于气藏中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反之则不利于气藏中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徐家围子断陷18个气藏盖层封闭有效能力均大于零,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通过徐家围子断陷18个气藏储量丰度与盖层封闭有效能力之间关系研究得到,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盖层封闭有效能力增强,气藏储量丰度增高,反之则降低.要形成高储量丰度的气藏,盖层封闭有效能力应大于5.6 MPa,形成中等储量丰度气藏盖层封闭有效能力应介于2.50-5.6 MPa.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下段泥岩盖层的封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确定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声波时差与泥岩排替压力、声波时差与泥岩孔隙流体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大量的声波时差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和压力封闭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泥岩盖层有着纵横向上的封闭性特征;纵向上排替压力和过剩孔隙流体压力高值区一般出现在大下段地层;横向上乌北地区排替压力高、过剩孔隙流体压力低,排替压力高值区出现在西北部;而在乌南地区,排替压力低、过剩孔隙流体压力高,过剩压力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且明显高于乌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宏观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能更好地对盖层封油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盖层岩石发育的沉积环境、盖层岩性、厚度分布 ,揭示了泥岩盖层平面上的延展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统计志留系已发现的沥青砂岩及各种油气显示分布与盖层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盖层对油气封堵作用的有效性 ;结合盖层样品实际突破压力测定 ,建立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 ,对盖层的封油气能力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中亚段两套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封油气能力 ,对志留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区域性泥岩盖层内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关系和所需条件分析,对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断接厚度与断裂上下不连接所需的相对最小断接厚度比较,建立一套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东二段相关研究中。结果表明: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机制是断裂在其内上下不连接,不能成为油气输导通道;形成条件是盖层断接厚度大于最小断接厚度;南堡凹陷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够阻止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少量分布在凹陷东部局部地区,与目前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新方法可以用于判别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否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中国45个大气田盖层封闭特征,利用所建立的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盖层的封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大气田形成所需的盖层条件。研究发现,中国45个大气田盖层的厚度小于200m,排替压力10~15MPa,气藏压力系数1.0~1.2,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参数0.8~1.0,具有较强的盖层封气能力。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与天然气地质储量之间成正比关系,即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越大,气田地质储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大气田形成所需要盖层条件是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0.09。  相似文献   

6.
源岩、盖层及断裂为东营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的主要要素,其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及孔二段,主要区域盖层为沙三中下部厚层泥岩、油页岩.烃源岩大量排气期、盖层封闭形成期、断层活动期的时间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深层盖层封闭的形成时期早于烃源岩的大量排气期,断层的活动时期早于盖层封闭的形成时期,对深层天然气的聚集成藏有利.源盖断时间匹配关系表明,北部利津-民丰洼陷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盖层在含油气盆地或凹陷内天然气聚集中的作用,在盖层封闭有效性及其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参数,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同时考虑盖层封闭天然气能力和时间有效性的盖层封闭天然气有效性定量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定量评价大港油田21个气藏盖层封闭天然气有效性,结果表明:大港油田21个气藏中有16个气藏盖层封闭天然气有效性定量评价权值大于零,封闭天然气有效性相对较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与保存;有5个气藏盖层封闭天然气有效性定量评价权值小于零,封闭天然气有效性相对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与保存;有盖层封闭的天然气有效性越好,气藏储量丰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一评价结果与目前气藏储量丰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方法用于定量研究盖层封闭天然气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温度、时间、压实、黏土矿物的组成等成岩作用影响参数,构建成岩指数。通过对黏土岩的成岩指数与泥岩的排替压力的良好的相关关系,实现黏土岩盖层的封盖能力评价。特别是对毛细管压力封闭能力的评价。该方法在塔里木轮南地区石炭系泥岩段的应用表明,成岩指数与排替压力之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这可以说明从成岩阶段(成岩指数)的拟合来预测毛细管压力封闭能力是有效的。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压汞试验就实现对泥质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的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有  付广  郭杜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31-3535,3539
通过气藏盖层排替压力与储层剩余压力特征研究,对徐深气田盖储压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盖高储低压力配置类型最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其次是盖高储低压力配置类型和较强聚弱散配置类型,徐深气田19个气藏盖储压力配置类型有5种,以盖高储较高压力配置类型最多,盖高储中压力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19个气藏以中等储量丰度的气藏个数最多,高、低储量丰度的气藏个数相对较少。盖高储中压力配置和盖较高储中压力配置类型是徐深气田形成高储量丰度气藏的主要盖储压力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温度、时间、压实、粘土矿物的组成等成岩作用影响参数,构建成岩指数;通过对粘土岩的成岩指数与泥岩的排替压力的良好的相关关系,实现粘土岩盖层的封盖能力评价,特别是对毛细管压力封闭能力的评价。该方法在塔里木轮南地区石炭系泥岩段的应用表明,成岩指数与排替压力之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这可以说明从成岩阶段(成岩指数)的拟合来预测毛细管压力封闭能力是有效的,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压汞试验就实现对泥质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的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方正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在方正断陷盖层和断裂发育及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断盖匹配及其与油气匹配关系的叠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方正断陷断盖配置类型及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盖配置主要有完全错开和未完全错开2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在东部新安村+乌云组和西部部分新安村+乌云组顶部泥岩盖层与断裂的配置关系上;后者主要表现在宝一段、宝二段和西部新安村+乌云组底部泥岩盖层与断裂配置关系上。断盖配置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完全错开型断盖配置油气在盖层上下分布;2未完全错开型断盖配置油气只能分布在盖层之下;3断盖配置的差异性控制着东西部油气分布层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西湖凹陷花港组盖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式发育特征,而与泥岩伴生的砂岩类盖层的油气封闭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岩芯、镜下观察及压汞等分析方法,对砂泥岩交互式盖层中的砂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盖层中的砂岩可作为有效盖层,砂岩类盖层早期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有较多的泥质而导致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加之晚期的黏土矿物转换及胶结物的发育,具备形成良好盖层的条件。在不同地区进行砂岩盖层有效性研究时应以沉积环境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进行成岩作用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以明确砂岩盖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贝301区块主干控藏断裂B29号断裂发育及活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不同深度内纯泥岩及纯砂岩实际测得的排替压力,采取内插法,建立了不同泥质含量下排替压力与深度关系图版。根据地静压力与地层埋深关系计算与断点处断面压力等值时的地层埋深,同时根据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计算,利用图版求得断裂带的排替压力,同理,利用储层的泥质含量及与断面对应储层的埋深,求得储层的排替压力。利用储层的排替压力及与之对应的断裂带中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差定量评价了B29号断裂的封闭能力。得到目的层内发育9层储层,与第1、2、3号储层对应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大于储层的排替压力,表明断裂对该3层储层具有封闭能力。与第4-9号储层层对应的断层岩排替压力小于储层排替压力,即使有油气运移至此,也会沿断裂渗漏出去,因此断裂对这5层储层不具有封闭能力。该评价结果与油田开发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断裂带盖层油气封盖断接厚度下限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含油气盆地盖层未被断裂完全错开的条件下,采用断层岩石封闭能力与下伏储层岩石封闭能力比较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套盖层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南堡1号构造,研究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下伏东一段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结果表明: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在f1、f2、f3、f4断裂处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均小于实际盖层的断接厚度,因此对下伏东一段储层中的油气均是封闭的,这与目前东一段油气分布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该方法用于研究盖层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断-砂配置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砂配置所形成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砂配置与油气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断-砂配置的油气聚集条件及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条件不同,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也不同。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断层侧向封闭,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上覆存在区域性盖层阻挡。断-砂配置油气富集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反向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2交叉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3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着断-砂配置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