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围内油气富集程度高,粉砂岩和砂砾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岩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应用控藏要素多元叠合法对该凹陷南屯组二段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优选出三级有利成藏区,通过分析有利区内断层型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能,对凹陷南屯组二段圈闭进行了成藏评价,优选出10个有利勘探目标,为凹陷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3.
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营凹陷钻井取心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烃源岩排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就烃源岩岩性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内因为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反映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特征,东营凹陷大量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外部因素包括源岩的结构、源岩内有效的运移通道、压力的分布及外部的构造运动等各种地质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上及沙三下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其中沙四上及沙三下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下上部及沙三中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不同的排烃方式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4.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等成藏要素的分析及以官渡须四段气藏为代表的典型气藏解剖,表明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为"深生浅聚"型的远源成藏模式,气藏具有"多期运移聚集,断层裂缝联合输导,喜马拉雅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具备与下部海相烃源岩沟通的断层输导体是川东南须家河组远源成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砂岩储集体匹配发育的裂缝系统,是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保证。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方向应以"位于心滩、边滩等有利沉积相带内,伴随发育烃源断层形成的致密砂岩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及构造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采用地质统计和历史演化的研究方法对大港油田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发育、微观封闭能力及封油气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除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的南部局部缺失外,全区分布,是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区域性盖层。具有较强-强的封闭能力,在东营组中后期和明化镇组中期分别形成封闭低和中储量丰度油气藏的能力,2个时期均早于沙三段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在时间上封闭油气是有效的,但其目前尚未进入形成封闭高储量丰度油气藏的时期,只能形成封闭中低储量丰度的油气藏。大部分油气藏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排替压力均大于储层排替压力和油气藏剩余压力之和,在能力上封闭油气是有效的,只有少数油气藏剩余压力大在能力上无法有效封闭油气。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封闭油气有效性决定了其下油气富集但储量丰度不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分布规律,在源断盖时间匹配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源断配置输导油气时期与断盖配置封油气能力形成时期,将二者叠合建立一套源断盖时间匹配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二段储层的源断盖时间匹配有效性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二段储层封闭型和不封闭型断盖配置封气能力形成时期分别为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早期和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早期,均晚于源断配置在东一段沉积时期的输导天然气时期,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而封闭型断盖配置封气能力形成时期为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早期,早于源断配置在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的输导天然气时期,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不封闭型断盖配置封气能力形成时期为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早期,与源断配置在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的输导天然气时期同期,较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源断盖时间匹配有效性相对较好;这与目前南堡凹陷东二段储层中大量天然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源断盖时间匹配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普光地区陆相地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以局部盖层为主,由须家河组及以上地层的泥质岩构成,储层主要为须家河组须二及须四段砂岩。通过对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盖层分布、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普光陆相地层具有较好的生储层搭配及盖层,为陆相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生烃凹陷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燕山期的古隆起(古斜坡)控制着油气运聚的方向;断裂及裂缝起着输导和改善储层的双重作用;其中后两个因素通过沟通油气源、有利沉积相带和形成圈闭等作用控制着普光陆相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南坡深层潜山勘探程度较低,孔二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有利烃源分布是制约其勘探的重要成藏因素。首先从孔二段烃源岩的岩性颜色、生烃潜力地化指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其生烃潜力及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东营凹陷构造演化背景及孔二段地层发育特征,利用地震资料对孔二段烃源岩有利烃源分布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已钻井分析,建立了南坡深层潜山成藏模式,并在其指导下,结合孔二段有利烃源分布,对东营凹陷南坡深层潜山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沙南凹陷新生代断裂活动特征以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开展研究,并对断裂活动对烃源岩、储层、圈闭及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三级及上、下两套断裂系统,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是断裂活动高峰期;高活动速率主要同沉积断层下降盘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凹陷北侧不同类型断层边界决定了多种类型砂体发育模式,断裂作用控制了构造及岩性圈闭的形成,断裂及断裂砂体耦合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发育凹陷内部中央隆起区南北两侧“断控”双通道近源成藏、凹陷北侧陡坡带“断-砂耦合”阶梯状网毯输导远源成藏、凹陷斜坡下部“断控”前缘砂体源内成藏三种断裂控藏模式;凹陷北侧深层岩性圈闭、凹陷北侧陡坡带中浅部构造圈闭是后续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亚段,但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能否成为有效油气供给源岩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上、中、下三个亚段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三上、中、下三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均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分别为2500m,2650m和2600m。三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资源量分别为58.41×108t和25.12×108t,其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资源量均占总数77%以上,而沙三中亚段占16%,沙三上亚段则仅为7%。综合分析认为,沙三下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之一,沙三中亚段对岩性油藏成藏贡献不大,为非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烃源岩的分布与成熟演化进行油源对比,认为PL19-3原油是来自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东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混源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原油主要来自庙西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渤中凹陷东部区域;东下段烃源岩主要来源于渤东凹陷.多层系源岩、多个生烃凹陷供油为PL19-3晚期构造圈闭快速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该地区小型凹陷,即渤东、庙西和黄河口凹陷具有重要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辽河东部凹陷储层和烃源岩等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东部凹陷多口钻井沙三段致密砂岩底部含气层段进行厚度统计,并结合成藏条件分析,对根缘气藏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具有根缘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沙三段晚期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使沙三段45.1%的砂岩储层孔隙度≤13%,25.5%的渗透率≤1.5×10-3um2,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砂岩发育带,成为根缘气储层发育的主体:沙三段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利于生气的ⅡB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且已进入大规模生气阶段,为根缘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气源保障.由于运聚机理与常规储层气不同,根缘气具有致密砂岩底部含气特点,在气测曲线形态上形成下部异常的特征.凹陷北部茨榆坨一牛居地区和南部黄金带一大平房地区为根缘气藏发育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形成条件,并得出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该区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隐蔽油气藏的类型主要有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该区的隐蔽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一下的颗粒灰岩储层及沙三段的滩坝砂体中.沙一段油藏的分布受灰岩小层及其尖灭线的控制;沙三段则受斜坡区滩坝砂体分布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西南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三段两套主力烃源岩,其生烃能力及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影响着该区勘探层系和目标的评价,尤其是沙三段能否生气、气藏是否混源等存在不同的观点。应用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天然气组分、色谱-质谱等多种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油、气源对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2型~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较高,为差-中等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高,为好-优质烃源岩。工区原油来自沙三段;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先生原油,再进入高成熟阶段生成具有重碳同位素特征的煤型气的特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主要生成煤成气,两种气混合成为工区重要的天然气来源;两套烃源岩共同供烃的区带是该区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 ,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 ,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SZ36-1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上,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东二下亚段。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烃源岩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和三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砂体,东二下段上部区域性展布的泥岩构成盖层。油气藏以油为主,油藏多为常压下形成,油气成藏期较晚。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储盖组合以及输导体系。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而纵向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受断裂和凸起的影响,该区主要为凸起披覆背斜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井点X衍射矿物和氯同位素垂向分布资料,分析东濮凹陷盐岩垂向序列,并结合咸水蒸发实验和盐湖钻孔资料分析盐岩沉积及保存过程,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结果表明:浅水蒸发成盐过程中保持有足够的水深,为盐下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便利,浅水盐岩与油页岩及黄铁矿伴生不矛盾;淡水的注入是影响垂向盐韵律组成的关键因素,注入量少时可能引起氯同位素的变化,随着注入量的增大可能引起盐韵律中氯化物乃至硫化物的缺失;凹陷满盆含砂、控边断层上盘缺少粗碎屑的现象可能是边界断层长期小规模活动造成的,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更有可能是浅水蒸发成因。  相似文献   

18.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对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沉积微相、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综合研究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稠油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对沙四上段储层的综合评价 ,指出了区内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划分湖相混积层系高频层序,以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利用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混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运用频谱分析和滤波等方法识别标准井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计算沉积速率,据此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并讨论地层超压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岩性以粉砂岩、钙质砂岩、白云质灰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主,混积主体位于肃宁-大王庄构造带的中部,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碳酸盐质滩坝、砂质滩坝和湖泥;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受控于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高频层序划分的最高精度可以达到约12 m,可识别出8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源于细粒沉积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高沉积速率是欠压实作用的主要成因。可见,高频湖平面变化对混积体系地层划分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