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由运动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解,给出了动态焦散线方程和确定裂纹尖端位置、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研究带边裂纹拱形三点弯曲试件在枪击动载荷下的动态断裂问题,得到系列动态焦散线照片并给出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扩展速度特性曲线以及裂纹不同扩展速度时的断口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船舶甲板开口边缘受拉的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探索焦散线方法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采用透射焦散线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模拟一般散货船带舱口的上中板,制作了带孔有孔玻璃透明试件,并采用加热法开出孔边裂纹。在数字焦散线实验系统中进行实验,获得了清晰的全场焦散线数字图象。应用焦散线图象自动处理程序精确地测出焦散线的最大直径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并对裂纹尖端初始焦散线引起的实验误差作了处理。实验结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三孔定向爆破作用下空孔对爆生主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动态焦散线法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含空孔和含空孔情况下爆生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扩展轨迹及扩展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孔对爆生裂纹扩展轨迹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无空孔时,爆生裂纹的扩展速度震荡幅度较大;有空孔时,爆生裂纹的扩展速度震荡幅度较小。无空孔时,三条爆生裂纹在相互贯通之前,裂尖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会突然增大,然后迅速下降;有空孔时,爆生裂纹与空孔贯通前,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则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震荡。  相似文献   

4.
针对含预制裂纹的悬臂梁,利用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研究在冲击载荷下悬臂梁的动态断裂问题;以及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裂纹扩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单一上边界直裂纹构件先于含单一上边界斜裂纹构件达到动态断裂韧度,试件发生破坏;含单一直裂纹的试件断裂模式为Ⅰ型,含斜裂纹试件的断裂模式为Ⅰ-Ⅱ复合型,且曲裂程度大于含直裂纹的试件;含斜裂纹试件的裂纹扩展速度最大值大于含直裂纹的试件,且速度的振荡性较强;斜裂纹的存在造成加速度的振荡变化较大,能量释放的不均性加强。研究结论为揭示含预制裂纹悬臂梁的动态破坏规律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对水力压裂裂纹的动态扩展的方向、路径、范围等动态参数研究较少的客观现实以及预制定向裂纹后水力压裂延伸规律的实际工程需要。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判据及其水力压裂裂纹延伸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较系统地研究了固井质量完好条件下预制不同方向裂纹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裂纹延伸规律:固井质量不好的条件下,压裂液将会在水泥套简与井壁之间流动,裂纹将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的方向上形成两条裂纹,而不是在预制的方向上起裂。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完善我国水力压裂技术理论和提高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船舶甲板开口边缘受拉的Ⅰ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探索焦散线方法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采用透射焦散线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模拟一般散货船带舱口的上甲板,制作了带孔有机玻璃透明试件,并采用加热法开出孔边裂纹.在数字焦散线实验系统中进行实验,获得了清晰的全场焦散线数字图象.应用焦散线图象自动处理程序精确地测出焦散线的最大直径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并对裂纹尖端初始焦散线引起的实验误差作了处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十分接近,表明船舶甲板开口边缘受拉的Ⅰ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甲板中的总纵拉力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偏三点弯曲岩石试件中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RFPA2D数值模拟方法,对偏三点弯曲岩石试样中裂纹的扩展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裂纹有失稳扩展过程;当预裂纹远离试件中心线时,裂纹的初裂纹角θc和峰值荷载增加,裂纹的失稳过程也更加明显·裂纹的扩展路径总体上遵循一定的规律,但由于岩石材料性质的非均匀性,局部的裂纹扩展呈现出曲折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节理频度对类岩石介质受冲击荷载作用时动态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借助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节理频度的增大,竖向裂纹起裂时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减小,但大于水平节理翼侧裂纹起裂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裂纹扩展至节理区域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有一个交替震荡的过程,此过程持续时间随节理频度增大而延长;竖向裂纹从加载到起裂时间并不明显改变,但从起裂到试件贯通破坏的时间近似线性增长;竖向裂纹起裂后的速度随节理频度增大有所减小,但大于裂纹扩展通过节理区域后的速度.可见不同节理频度类岩石介质的裂纹扩展行为存在差异,为冲击荷载下岩石断裂破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断裂力学出发,利用阻力曲线(R曲线),建立了恒应力速率条件下陶瓷材料亚临界裂纹扩展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获得材料在动态载荷条件下,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的关系(V-K曲线),并分析了动态疲劳现象的本质.此模型的中心思想在于将亚临界裂纹扩展分为相互独立的2个过程,即:裂纹瞬时局域失稳扩展和应力腐蚀.利用此模型,对Si3N4陶瓷的动态疲劳特性作出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数学突变理论应用于分析裂纹扩展的稳定性,建立了深裂纹弯曲试件裂纹扩展的尖点突变模型,给出了裂纹扩展失稳的新判据,从几何角度宏观描述了裂纹扩展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裂纹脆断主应变因子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复合型裂纹脆断的主应变因子准则。该准则为:1)定义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变ε1及极径r的组合量√2πrε1为主应变因子ε1^-,裂纹将沿主应变因子取得最大值的径向扩展;2)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变因子的方向与原裂纹面法线方向的夹角为扩展裂纹面的扭转角,当主应变因子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将失稳扩展。由此导出了裂纹的开裂方向和裂纹面扭转角有断裂方程。Ⅰ-Ⅲ复合型裂纹断裂试验表明:主应变因子准则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利用其进行断裂评定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预制孔洞缺陷对I型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利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方法对预制I型边裂纹和孔洞缺陷的巴西半圆盘进行三点弯动态冲击实验.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受到冲击荷载后,与预制的试件内部孔洞相比,预制边裂纹尖端应力集中程度更高,因此内部的缺陷对冲击荷载敏感度较弱;当I型裂纹扩展接近预制圆孔时,预制圆孔会使裂纹扩展的速度和强度因子产生波动变化,且孔洞越大,影响作用越强;当裂纹与圆孔贯通后,由于圆孔钝化作用会抑制裂纹继续扩展,钝化裂纹再次起裂后其裂纹尖强度因子比贯通前最大值提高了124.56% ~190.60%,扩展速度上升了47.06% ~57.89%;预制孔洞尺寸存在一最优值,对裂纹再起裂抑制作用和钝化作用最为明显,起裂时的起裂韧度最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加载速率和试件缺陷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和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含圆孔缺陷的有机玻璃板三点弯曲梁进行冲击断裂实验,开展Ⅰ型扩展裂纹与不同直径圆孔缺陷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预制裂缝尖端焦散斑不断增大,圆孔缺陷左、右边缘应变片测点表现出竖直受压、水平受拉的应力状态。裂纹起裂后沿直线扩展,主要表现为Ⅰ型断裂。初始裂纹扩展速度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大小相似,变化趋势相近,应变片测点水平和竖直方向均表现出拉应力状态。初始裂纹与圆孔缺陷贯通时止裂,贯通瞬间应变片测点的水平和竖直拉应力均达最大值。随着圆孔缺陷直径增大,次生裂纹起裂速度和起裂韧度均变大,起裂难度增高。研究结果为揭示动荷载下含缺陷岩石断裂机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Ⅱ型裂纹厚试样的焦散线图像分析及KⅡ的测定,提出了焦散线法与三维广弹应力冻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说明其技术难点以及有关实验方案,为应用焦散线法分析求解具有应力奇异性的三维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大moire倍增和动态moire技术对软钢平面应力I型裂纹试件进行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取到裂纹线弹性皮.小范围屈服,大范围屈服段,裂纹起裂,稳态扩展,稳恒扩展,失稳扩展段的裂纹尖端位移场和应变场。给出了裂纹扩展量△a与应变尺寸R(ε)的关系曲线。给出裂纹扩展过程中张开角COA的变化。对裂纹张开位移COD与σ/σs的曲线在较小范围屈服条件下与Wells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ε0/εs曲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落锤冲击加载的方式,结合焦散线方法,研究了裂纹缺陷对有机玻璃(PMMA)板条试件动态断裂行为的影响效应。通过对试件断裂破坏过程的观测和分析,得到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加载条件下,结构的断裂韧度约为1.00 MN/m~(3/2);裂纹缺陷的存在对运动裂纹扩展的总体效果是抑制的,含裂纹缺陷试件中运动裂纹的扩展时间约为不含裂纹缺陷的1.5倍;随着裂纹缺陷长度的增加,运动裂纹在缺陷处再次起裂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转轴裂纹疲劳扩展所具有的从相对稳定到失稳扩展这两种状态,提出用实时的振动检测方法来监测相对稳定状态,用非实时的电位法对失稳扩展的裂纹进行检测,预报的转轴裂纹疲劳扩展监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实用化的基本条件。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对含相互垂直和相互共线两种裂纹缺陷介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边裂纹缺陷处应力集中程度远大于试件的内部裂纹缺陷处应力集中程度;当裂纹从垂直内部裂纹缺陷的端部再次起裂时,表现为Ⅰ/Ⅱ复合型断裂;起裂后,裂纹的断裂模式很快由Ⅰ/Ⅱ复合型向Ⅰ型转化;而对于内部共线裂纹缺陷而言,裂纹的起裂和扩展始终表现为Ⅰ型断裂形式。当内部裂纹缺陷垂直于边裂纹时,内部垂直裂纹缺陷对边裂纹扩展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速度均有抑制作用;且当裂纹再次从内部垂直裂纹缺陷处起裂后,裂纹的扩展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也较共线裂纹缺陷时的高;裂纹扩展速度与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的阻力曲线,采用较大外径和较大韧带直径的周边切口在自行研制的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动态断裂和起裂止裂试验.采用数值分析提出的修正方法得到韧带面上的载荷,结合测得的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推广Rice远场J积分公式来计算动态J积分;依据柔度变化率法确定起裂点,从而获得动态起裂韧度JID.利用柔度标定法得到裂纹扩展轨迹;提出了周边切口拉伸试件裂纹扩展阻力的动态,JM(t)积分表征的修正形式,从而得到了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至止裂前的阻力曲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修正的JM(t)可以作为裂纹扩展阻力的表征参量,不仅适用小量稳态扩展过程,裂纹扩展较大时也适用;对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阻力曲线是惟一的,与裂纹初始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金属试样裂纹尖端COD的焦散法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焦散线法和弹塑性断裂力学原理,提出和分析了测量裂纹尖端COD的三种实验方法。对焦散线法和伪焦散线法联合测定COD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列举了该法的具体应用,从而改进了Theocaris P S提出的经典焦散线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