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有机整体运思、直觉运思、意象运思、历史运思等结构或特征,有机整体运思特征使武术追求内外一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直觉运思特征令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或不可言说性;意象运思特征则体现于“以形喻势”、“重意不重形”;历史运思特征促使武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但同时又阻碍着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外在的“圆”与内在的“合”,是中国武术套路的重要特征,其内涵丰富、表征明显,存在于中国武术套路发展、传承、教学、创新的全过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正确理解、合理运用武术套路的形“圆”意“合”之特征,使其在套路教学成果、学生竞技水平、学生人格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武术实践还是从武术理论的角度看,“形神”在武术套路中所占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以形写神”、“以形写形”、“写意传神”是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美学特征和不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处在伟大复兴的时代,国家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给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学校武术赛事带来了机遇。然而,目前的学校武术竞赛存在着较多问题,亟需进行合理的改革。由此,本文提出:首先,在竞赛中体现“重视礼仪、传承文化”的特点,加强中小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其次,“强化激励性、淡化竞技性”,提高学生参加武术竞赛的兴趣;最后,组织者还需要厘清政府、学校、家长及学生之间的相互需求及利益关系,促进学校武术竞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意会性认识角度,将武术技术归于意会性技术范畴,揭示了武术意会性技术的传承特征及其对传承的影响,提出武术传承需要身教重于言教,躬行胜于言说;"意会"与"言传"相互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辅之西方现代科学;重视自然传承;保护"传承人",进行开放式传承,以期促进武术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运思”作为德国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哲性思维,经过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转化为一种诗性思维。所以“运思”就成为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一种“阐释”策略。从这种策略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海德格尔这种“运思”的批评实质。  相似文献   

7.
武术蕴含了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世界影视光环下的中国功夫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武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随着影视和武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影无武不关,武无影难成”的态势。透过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武术文化和武侠影视的互动发展关系,阐述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有广阔的市场,但到了当前条件下,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已走向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并高度繁荣,武术的社会需求发生改变,武术的传承遇到了困难。当前武术的传承主要有民间武术传承、竞技武术传承和学校武术传承三种形式,三者各自在传承内容、目标、方式、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且与武术的总体传承目标存在一定距离。为了将武术这一特定文化传承下去,需分析影响当前影响武术传承的主要因素,结合三种主要传承方式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运思、表述、结构、藻饰等方面对王勃《滕王阁序》进行分析,认为该序有如下几个艺术特色:在运思上,它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述上,它写景灵活而多变;在结构上,它谨严之中有波澜,在藻饰上,它讲究对仗和用典,注重词语的锤炼,唯其如此,该序得以成为千古传诵的骈体名作。  相似文献   

11.
指出新建筑的地方艺术风格应该是“形、意、情”三者的紧密结合;“舍象求意”、“舍末求本”,重建筑“地方性”内涵的深层发掘;表象的承传是有限的,而内涵的弘扬和舍弃才能使新建筑显出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运思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品形象在作者头脑中的生成,它与感知、表述相互渗透,贯穿于写作活动之中;运思本质是写作客体的主体化与写作主体的客体化的双向建构;运思的型范是相互分野的走向具象化的审美型运思和走向抽象化的科学型运思;运思的方式可以由划分标准的不同而有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3.
李永彬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114-117
从体育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出发,阐述音乐对人的运动和心理的影响;通过长拳和太极拳的特征要求比较,分析长拳和太极拳配乐的合理性;从武术的本质和《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来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伦理道德的影响,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儒家“仁礼”思想对习武者的人伦教化;加强武术伦理文化研究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武术的世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分别对竞技武术高水平套路、散打运动员注意能力特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竞技武术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注意分配和注意集中稳定性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集中稳定性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显著高于高水平套路运动员,表现出项目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飞翔  王森 《科技信息》2012,(34):349-34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师徒制”是传统武术最基本的传承制度,至今在民间习武群体仍中被衍传着,显然它对武术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否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回眸“师徒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综合分析“师徒制”对传统武术传承、武术流派形成、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客观正确的对其进行评价,力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师徒制”,更好的促使中国武术文化更有效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金杰 《科技信息》2011,(6):298-298,3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背景,分别阐释其含义。针对当前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建立新的武术教材体系,选用合理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灵活多变,符合时代需求;强调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通过桂东南高等学府的玉林师范学院引入州珮武术“四平天地”,并将其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的研究,实践表明:“四平天地”套路改编并成为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可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容易地被接受和普及推广。这不仅是地方高校突出其地域性办学特点的需要,也是加强民间传统武术现代传承自身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方晶 《海峡科学》2009,(9):71-73
在高职师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加强对舞蹈地域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认识地域民族民间舞的形态动律特征;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这种文化形态所包含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应在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寻根,去寻找内在的必然性、动作结构的生成规律及舞蹈的文化本质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语音“象似性”分为三类:单音、音组、象声词。它可用于描写、强调、结比、创造新的意境,以增强表达效果;它是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使语篇形连意合,富于生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