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京大平山铜矿砷的赋存状态及矿石S、Pb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大平山铜矿矿石中砷元素主要以硫化物方式,呈毒砂和少量砷黝铜矿独立矿物赋存于矿石中.毒砂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赋存方式主要有:(1)以独立矿物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局部呈条带状和中等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2)呈交代方式与黄铁矿和黄铜矿伴生于矿石中,毒砂形成一般晚于黄铁矿和黄铜矿;(3)有少数毒砂被晚期黄铜矿、黄铁矿晶体包裹.砷黝铜矿呈他形粒状与黄铁矿、黄铜矿和毒砂共生,往往交代黄铁矿和黄铜矿.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砷主要来自晚期岩浆热液,或可能来自晚期火山热液;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砷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魏美玉  赵士熙 《武夷科学》2002,18(1):146-150
稻粉虱若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 :(1)频次分布检验结果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2 )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 ;(3) I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 =0 .76 5 5 + 1.6 778m,属于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GIS的支持下,构建河南省贫困人口空间数据库,对河南省贫困地区的分布特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贫困区域划分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河南省贫困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东南多而中部少的特点;(2)河南省贫困人口在周口市、南阳市分布最为集中,新乡市分布最为分散;(3)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并且在总体上趋向集中;(4)豫中、豫西、豫北、豫南、豫东五大地理区域的贫困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豫南和豫东地区贫困程度最为深刻;(5)根据各地市的贫困程度状况,可以利用Jenks自然断裂法将河南省划分成4个贫困类型区:基本脱贫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高度贫困区.  相似文献   

5.
条卷机是将纱条通过假拈机构、横动装置卷绕到筒子上.输出纱条上拈向改变的地方都有无拈区存在,而无拈区在退绕时比较容易产生粘卷现象.无拈区的长短与假拈机构所产生的假拈分布密切有关.本文导出了假拈分布和拈回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假拈传动机构的结构参数对假拈分布的影响,为假拈传动机构的设计和结构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1)假拈计算的基本公式;(2)几种假拈喇叭头的传动机构;(3)T_2函数的推导;(4)拈回数R的计算,(5)实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淮安市里运河底泥的采样与分析,揭示了里运河底泥中镉、砷和硫化物的沿程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和横向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测点镉的质量分数均超过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镉的质量分数,最大质量分数是背景值的15.73倍;砷和硫化物的质量分数呈沿程降低趋势,但引河路和造纸厂断面砷的平均质量分数超过了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砷的质量分数,砷的最大质量分数为土壤三级标准中砷质量分数的2.45倍;硫化物在引河路断面污染突出,明显高于其他3个断面底泥的硫化物质量分数;重金属在垂向分布上表现为中部的黑泥层质量分数最高;在污染河段的同一断面,河岸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一般比河中要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乘积分布族完全性的充分条件:定理 设(i)(P_θ,θ∈T)关于(T,B_T,μ)是严格完全的:(ii)任意B∈B_X,P_θ(B)是B_X-可测的;(iii)任意θ∈T,分布族(P_(0,θ~*),θ~*∈T~*)是完全的;(iv)P(θ_1,θ~*)≡P(θ_2,θ~*)(θ_1,θ_2∈T,θ~*∈T~*)则(P_θ×P_(θ,θ~*),θ∈T,θ~*∈T~*)是完全的.它是已有结果的一个推广.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取镉、砷、铬、铅4种元素作为土壤污染特征因子。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Cd)、铅(Pb)浓度;运用分光光度仪、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Cr)浓度;运用原子荧光仪、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As)浓度。采用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得出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炼砒遗址土壤及植物总砷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炼砒遗址的河流两岸,土壤受砷污染严重,含砷量比一般土壤高1~2个数量级。该区域的植物含砷量也比其它地区高。但砷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在植物各部位的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大田杂草多呈块状或斑块分布。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要求对作物-杂草生态系统进行定量描述并按照杂草斑块的性质(大小、密度等)进行定量的控制。本文对杂草正规型斑块进行了定量描述,即呈正规分布的杂草斑块可用同一的模型来描述,其形状在细胞空间中可以从条形变化到圆形。并将个体生态场概念(Wu,etal.,1985)扩展到群体(种群)。应用作者发展的细胞自动机(Wangetal.,2003)方法对杂草正规型斑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1)杂草的生态场随(圆形)斑块的增大而增大;(2)杂草的生态场随正规分布杂草斑块的形状变化而变化;(3)正规分布的圆形斑块其生态场随密度增加而增加;(4)通过模拟证实密度较高的杂草斑块,或者较大的杂草斑块需要更大的控制力(除草剂);(5)通过模拟证实杂草斑块的形状影响控制力,因此杂草的精确控制应该考虑杂草的形状。  相似文献   

12.
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63年8月份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飞机观测结果。巨核的大小和浓度测量是用“等压法”进行的。观测表明,上述地区巨核分布具有某些重要特点:(1)巨核浓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在6—8公里范围内浓度可以相差好几倍;(2)在低空偏东气流影响下,巨核由沿海向内陆减少。而在1280米高度上,由於偏西气流存在,巨核向内陆减少不明显;在寓海岸较远的地方,巨核浓度反有向内陆增加的趋势;(3)巨核浓度的垂直分布有两个极大值,一个位於风的转换高度,另一个位於3000—3600米,而特大巨核随高度减少得十分缓慢;(4)特大巨核(γ≥2μ)浓度与积云中大云滴(γ≥50μ)的浓度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解析沉积物粒度分布对沉积物物源和水动力的响应,并为浅水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提供支撑。利用激光法对里下河地区4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浅水湖泊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b)面积大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差异较大;(c)面积大且宽的湖泊中的砂粒搬运作用强于面积小且窄的湖泊;(d)对于面积较大的湖泊,湖心区砂粒含量高于湖泊周边区域;(e)粒径的三角分布图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颗粒大多落入壤粒和砂粒的范畴,表明研究区湖泊水动力活动较强;(f)风浪扰动较大的九龙口沉积物垂向分布连续性较差;(g)蜈蚣湖和得胜湖沉积物平均粒径垂向分布变化不大,表明其水动力条件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调查一致。  相似文献   

14.
侍茂崇  陈妍宇  陈波  丁扬  刘振 《广西科学》2019,26(6):614-625
为获得北部湾生态要素分布规律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基于北部湾海表层温度、盐度和有关生态参数的遥感数据,利用2007年"908"专项调查资料,结合海流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2007年夏季(6-8月)的海表层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an,POC)、颗粒无机碳(Particulate Inorganic Carban,PIC)浓度的分布态势并给予合理的动力机制解释:(1)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浓度呈明显的自东向西、由近岸向湾中部逐渐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为琼州海峡、广西沿岸、越南沿岸和海南岛西南侧近海海域;(2) POC和PIC空间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相似,低值区均主要集中在湾口水交换较快区域;(3)入侵高盐水的33.5 PSU等值线最北可达到21°N;湾内存在一个上升流区域形成的高盐核心;(4)北部湾水温的高值区分布在广西沿岸和越南沿岸的浅水区;(5)叶绿素a、POC和PIC高值区与沿岸径流有关;(6)海南岛西南部叶绿素a、POC和PIC的高值区与上升流有关。上述分析虽然只是2007年一年的结果,但是结果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治理50余年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文中选取典型高寒干旱荒漠区——共和盆地西北部沙珠玉沙区不同年代栽植的典型固沙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丘,采用植被样方调查和烘干法分析该地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年限越长,土壤含水量越低;(2)通过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的关系,发现在一定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植被盖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3)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降水量的变化几乎同步;(4)各植被恢复区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存在季节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降水引起的表层10 cm土壤水分的变化。由此可见,植被盖度与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对理解与探讨沙地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药用植物刺山柑适宜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刺山柑的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GIS工具估计其在基准(1970-2000)及未来气候(2050和2070时段,RCPs情景)下的潜在分布范围、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刺山柑的潜在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疆,包括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西部、南缘,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伊犁河谷,以及塔里木盆地西端、北缘、和西南缘,最适生分布区集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西部和南缘、吐鲁番、鄯善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西端和西南缘;(2)降水因子主要限制了刺山柑的潜在分布,最湿月降水量、降水季节性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其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76.13%,研究区其最适宜分布区(潜在发生概率≥70%)的降水因子参数为:最湿月降水量20-50 mm、降水季节性40-55 mm和年平均降水量80-200 mm;(3)2050和2070时段的分布与基准气候相比,适宜分布范围都呈增加趋势,平均净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28.30%和36.62%;最适宜分布区也将明显扩增,并呈向东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非实体文化资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作为产业转型代表地区,注重文化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理清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正确认识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鄂尔多斯市4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非遗类型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在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集中于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2)在资源类型上,集中于民俗(155项)与传统技艺(105项);(3)在资源类型上,集中于137项和98项;(4)非遗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多样,受地形、水文、人口密度、民族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5)非遗资源与旅游发展存在相辅相成关系,非遗项目与旅游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省14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程度较高,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格局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2)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东西部差异明显,80%以上的重点村分布在东部片区;(3)山水条件决定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整体分布格局,气候及农业类型是造成重点村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4)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与区域人口、经济和旅游产业等要素的关联度较强,并受到乡村历史文化的影响,政策因素倾向于在小尺度行政区域内对重点村的分布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呼和浩特盆地富砷地下水的分布和特征的调查研究,为防砷改水提供科学的对策.按水文地质分区布点采样,用化学法、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呼和浩特盆地的地下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浅层富砷水分布广,而深层富砷水比较集中.富砷水主要处于还原环境,且主要以As3+形式存在,HCO-4、Se的含量低.提示根据病区的3、DOC、Fe总、P总、Mn、B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富砷区(P<0.01),而SO2-环境地质特征进行切实有效的防砷改水,最好在非富砷地区取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广州市产业空间重构的重要产业之一.以2015年广州市11个区全部类别银行的7 737个实体营业网点为基本数据,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中心性指数、核密度指数、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广州市银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市域尺度上,呈"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种类的银行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2)在区级尺度上,银行业的空间分布偏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圈密集的区;(3)在微观尺度上,分类型银行的热点区在地域空间上呈不完全耦合;(4)广州市银行业空间分布模式呈"多中心+圈层扩展区"的组合特征;(5)产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规模和政策等因素是影响银行区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