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武威架子车厂的条帽模在热处理工艺上进行了实验。原来条帽模的寿命很不稳定,忽高忽低,是厂里一个老大难问题,真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向工人师傅学习,了解条帽模的工作状况和热处理工艺。 该厂原来条帽模的工序是:下料→退火→机加工→淬火→使用,其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为什么要加这道退火工艺?我们请教工人师傅,他们说:“原材料的硬度高,加工不方便”。该厂原来的淬火工艺见图2。我们把热处理好的模子送到具体操作的工人师傅使用,发现模子的寿命很不稳定,有的打30公斤左右条帽,有的打10公斤条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工艺对20CrMnTi齿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翔 《科技资讯》2010,(17):252-252,254
本文分析了20CrMnTi渗碳钢齿轮的预备热处理、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立车卸荷梁材质为45#钢,形状尺寸如图1。由图1可知,卸荷梁属于超长、超薄类工件,中频淬火会产生很大变形,淬火后需采用热校直的方法进行矫正。卸荷梁正火后对A面进行中频表面淬火达到技术要求,满足工作需要。卸荷梁的加工工序为:下板料→正火→校直→时效→机加→时效→中频表面淬火→校直→回火→检查→机加磨削后转装配。  相似文献   

4.
大耕深旋耕刀的制造工艺及其耐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耕深(耕深大于20cm)旋耕刀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提出对旋耕刀"表面渗铬—淬火—中温回火处理"的制造新工艺(简称渗铬热处理工艺),考察了采用该工艺所制旋耕刀的室温干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传统制造工艺(整体淬火—低温回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渗铬热处理工艺制造的旋耕刀具有典型的表硬心韧组织结构,其表层为高硬度的渗铬层,心部为高抗弯强度和韧性的回火屈氏体;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经渗铬热处理后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相对磨损率仅为经传统工艺处理后试样的0.408,可较好地满足稻麦两熟作业区大耕深旋耕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20CrMnTi齿轮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裂纹属于钢材存在皮下裂纹,严重的硫化物和大颗粒氧化物夹杂,造成应力集中,是齿轮裂纹的原因之一。热处理工艺不当是造成齿轮裂纹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40Cr钢与20CrMnTi钢长轴(钻床主轴)在使用中存在的弊端。迸 而对40Cr钢长轴分别采用头部渗碳淬火和尾部表面热处理工艺,使之满足了钻床主轴使用性 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淬火工艺性能的影响。以20CrMnTi半轴齿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根据材料的化学元素波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建立2组材料性能数据库;基于DEFORM-HT软件,建立适用于渗碳淬火工艺的仿真数学模型,并对这2组材料性能数据库下的半轴齿轮分别进行渗碳淬火工艺仿真,对比分析齿轮渗碳淬火仿真后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层影响较小,对淬火后相组织分布和齿轮变形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ZG-1500-80型工矿电机车从动齿轮的工作条件、结构、材料及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讨论,作了强度计算。并对失效从动齿轮作了宏观断口及电子显微镜断口分析,对被解剖的失效齿轮作了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及常温和低温下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试验;对被解剖试样重新热处理后作了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及常温和低温下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试验,测定了成品齿轮的表面残余应力。通过一系列分析,初步认为,这种齿轮脆断失效的原因有:(1)齿轮毛坯材料42CrMo调质处理工艺不当,造成组织粗大;(2)齿圈与齿芯的热压过盈配合造成较大的残余拉应力;(3)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状态不佳,致使偏载严重;(4)中频淬火时从动齿轮偏载端齿根未淬上火;(5)机械加工质量较差,齿根圆角未保证。针对上述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基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齿轮激光热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沿齿廓均匀分布的理想硬化层。对渗碳淬火齿轮(20Cr2Ni4A)和激光淬火齿轮(40CrNiMoA)进行了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中微晶尺寸明显小于渗碳淬火齿轮的微晶尺寸,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而其位错密度比渗碳淬火齿轮高一个数量级。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0.
<正>CrMnTi系列及CrMo系列是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重点开发的低碳合金齿轮用钢,主要用于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等合金类齿轮。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齿轮钢的淬透性、高低温强度和硬度、抗热裂能力、耐磨性及耐热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齿轮钢的带状组织是影响其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生产的20CrMnTi的带状组织及20CrMo带状组织如图1、图2所示,其级别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齿轮热处理变形对齿轮精度的影响:寻找出渗碳淬火齿轮热处理变形的某些规律,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且对齿向,齿形的变形可采取热前预修正方法,使热处理后变形减少对精度的影响;同时根据试验数据,改进热处理渗碳淬火工艺,减少齿轮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提前破坏的电动机悬挂装置主动齿轮的宏观断裂形态、微观组织形貌、齿面硬度、轮齿受力状况的检查分析,发现齿轮折断是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导致齿根存在淬火裂纹以及局部齿面硬度不足,逐渐磨损失效,发生疲劳断裂.提出生产中应严格检查和控制齿轮热处理工艺,保证齿面硬度,避免淬火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热处理工艺研究了Au-Cu-Al合金母相的有序化程度,分析了其A2→B2→L21的有序化转变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即其相变点、马氏体和母相的结构,以及400℃时效炉冷处理后没有生成马氏体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100℃时效1.5 h后淬火到冰水中(热处理工艺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得到表面浮突的马氏体;采用从650℃直接淬火到液氮中(热处理工艺I)的热处理工艺,也会发生马氏体转变,且其均为bct结构,时效处理可使母相得到充分有序化,从而提高其马氏体转变点温度,并使马氏体转变更加充分;此外,采用400℃时效、炉冷处理并淬火(热处理工艺I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母相有序度,且不会导致马氏体相变,其所产生的bct结构的新相可能是通过形核长大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14.
就五种国外渗碳齿轮钢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0CrMnTi渗碳齿轮钢,经渗碳热处理和强化喷九处理后,进行了接触疲劳快速法强度试验,以及显微硬度分布、残余应力、断口分析等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SAE8620钢比20CrMnTi钢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低外,其它四种钢ZF_7、20MnCr5、SCM420H(脱气)、SCM420H与20CrMnTi钢相当;接触疲劳强度与其表面有效硬化层深度关系密切;喷丸处理后的试件,和冶炼时采用特殊脱气工艺(简称脱气)的钢材,其试验数据离散性小,接触疲劳强度高。  相似文献   

15.
张世萍 《甘肃科技》2001,17(3):11-12
1前 言 我们根据GCr15钢冷冲模具的服役条件,进行了GCr15钢高温固溶和循环加热淬火双细化工艺试验,分析对比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及热处理效果,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2 试验材料及方法2.1试验用钢及冶金质量 试验用GCr15钢化的化学成分如表1,冶金质量见表2,原始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表1 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CCrSiMnSP含量(%)1.041.620.240.280.0040.009表2 冶金质量检查球状珠光体碳化物不均匀性非金属夹杂物网状带状氧化物硫化物点状2级<2级<2级1级1.5级1级2.2热处理工艺2.2.1工艺A: 预处理是将φ16×15mm试样加热至104…  相似文献   

16.
齿面激光淬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kW连续式CO_2激光器探讨了激光淬火用于齿面强化的可行性、特点及其意义.分析了齿面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硬度分布、组织变化及变形问题。采用Locati快速疲劳试验法测定了激光淬火后的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并与齿面高频淬火及未经表面处理的调质齿轮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亦适用于齿轮的表面硬化处理。经处理的齿轮(30CrMnTi)具有变形小,齿面光洁度高,齿面硬度高(约HV873)及接触疲劳强度(1 323.1MPa)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选定渗碳工艺保证渗层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几种热处理工艺下,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对20CrMnMo渗碳滚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简化工艺的节能效益问题。 一、试 验 方 法1.研究课题的提出 大连机床附件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厂试生产的 20CrMnMo渗碳轴承滚轮(见图 1),原采用的渗碳及热处理工艺(见图2).按此工艺处理过的滚轮,上试验台架试验结果,总是在10万次左右就出现断齿及剥落损坏,达不到使用寿命20万次以上的要求。经分析认定产生断齿和剥落损坏的原因就渗碳及热处理而言,主要是渗碳工艺不当,渗层质量差以及热处理工艺不佳造成脆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8 CrNiWA、12CrNi3A、20CrMnTi等渗碳齿轮在磨削时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和磨削规范,改善磨削条件,就可以防止和消除磨裂,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电阻炉中对一种高耐磨冷作模具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洛氏硬度测定和失重法耐磨性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碳化物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80℃和1020℃淬火热处理工艺均能使试验钢获得良好的组织和较高的硬度,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80℃淬火+180℃×2次回火,最佳工艺下的试验模具钢比Cr12MoV模具钢磨损量减小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Cr12冷作模具钢常规的热处理工艺存在着强度高、韧性差、淬火变形大等问题,通过调质处理+低温淬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