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充填技术与热牙胶充填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15例患牙系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患牙,共162个根管,用GuttaFlow~2加大锥度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58例患牙,共166个根管,用AH-PLUS加大锥度牙胶尖热牙胶充填根管.记录2组根管充填时间,通过数字化牙片评价根管充填质量并观察患者充填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前牙组和后牙组根管充填时间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2组数字化牙片根管充填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仅1例(2.33%),经观察后疼痛消失.对照组术后疼痛7例(17.50%),其中6例轻度疼痛经观察后疼痛消失,1例中度疼痛经调合后疼痛缓解.结论: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在保证临床充填质量的前提下,可明显减少充填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GuttaFlow~2的长期封闭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1世纪医学影像的主流将是全面数字化。作为最常规的X线牙片成像技术,传统X线摄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此对目前存在的X线牙片成像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弊端,提出研制一种具有特殊构造、探头可在口腔内受控移动、量子转换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的X线闪烁体光纤探测器,与其他电路组成新的牙片直接数字化成像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具体采用X线闪烁体光纤探测器扫描成像新方法,应用于口内牙片成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口腔内窥镜结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治疗因钙化阻塞根管的效果评价.方法 应用口腔内窥镜结合EDTA处理因根管钙化造成的根管阻塞患牙121颗,共计186个根管,其中前牙69颗,计69个根管,磨牙52颗,计117个根管.按照根管内钙化部位、钙化牙位的不同,比较根管疏通成功率的差别,采SPSS13.0软件对成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186个钙化根管疏通166个,总成功率达89.25%.在前牙根管冠1/3的钙化根管、根管中1/3的钙化根管、根管尖1/3的钙化根管其疏通成功率分别为86.12%、76.18%和72.5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磨牙根管冠1/3的钙化根管、根管中1/3的钙化根管、根管尖1/3的钙化根管其疏通成功率分别为80.22%、56.26%和32.6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内窥镜结合EDTA治疗因钙化阻塞的前牙根管及磨牙根管冠1/3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itapex在畸形中央尖感染根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3例因畸形中央尖感染的根管,X线显示根尖未发育完成,去除根管内坏死感染物质,使用Vitapex进行根管充填,术后随访1-3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中31例在一定时间内根尖封闭好,可进行常规根管充填,2例效果不佳。结论:Vitapex在畸形中央尖感染根管中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最常见的方法,根管充填是将整个根管系统进行完善的充填密封.目前,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是根管治疗最常见的两种方法,但是它们均可因为根管系统髓腔解剖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根管充填的效果欠佳.因此,文章就根管治疗中影响根管充填环节的相关因素做一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牙片图像的特点及脊波变换能保持线型结构的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脊波变换的边缘检测方法. 以Radon变换作为脊波和高斯小波间的桥梁, 通过脊波域内灰度均值的比较对牙根管区域进行定位, 得到了定位准确、 连续的根管图像边缘. 该检测方法抗噪性好, 定位准确, 更益于医生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冷牙胶侧向加压充填技术(CLC)作为对照,比较3种热牙胶充填术的冠渗漏情况,评价4种根管充填技术的充填效果.方法:选用40颗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冷牙胶侧向加压法、热牙胶垂直加压法(WVC)、热塑牙胶注射加压法(ObturaⅡ)和超声振动侧向加压法(ULC)充填根管,将其冠部浸入印度墨水中5 d并制成透明牙,数码相机成像输入电脑,通过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墨水渗透的距离.结果:WVC组和ULC组的冠方渗漏明显小于CLC组(P<0.05);而CLC组和ObturaⅡ组之间冠方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VC充填技术和ULC充填技术效果优于CLC充填技术,ObturaⅡ技术充填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管治疗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施行根管治疗术的316例患者观察治疗反应情况,分析治疗反应因素.结果:本研究所涉及的病种、根管预备时的操作以及根管充填后的类型,对根管治疗术发生反应有关系.结论:认真领会根管治疗术原理,熟练掌握其技术要领,如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准确测量根管长度,避免器械超出根尖孔和根管超填等,可以减少和预防治疗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Vitapex根充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尖周注入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根充前从根管内注入Vitapex根充糊剂到根尖周,再进行根充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156颗,失败2颗,治愈率98.2%.结论:Vitapex根充糊剂注入根尖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包毅 《杭州科技》2006,(3):55-56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X线摄像领域使传统的X线成像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的片-屏结合的摄影方式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为模拟信号,且图像一旦在X胶片上形成后其质量优劣无法调整或改变。数字X线成像技术能将模拟的X线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通过后处理系统改善图像质量,获得清晰、高质量的影像。数字X线摄影根据其成像原理与成像过程可分成CR(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DR(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⒈CR系统⑴图像采集CR系统采用成像板(IP)替代传统的暗合(片-屏体系)作为影像采集的载体,IP板既可以接受模拟信号,又可实现模拟信息的数字…  相似文献   

11.
一种医学X射线图像动态范围扩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使用影像增强器或电荷耦合器(CCD)的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DR)动态范围小的不足,提出一种采用尺度空间分解的X射线图像动态范围扩展方法.首先,对成像对象进行2次不同球管电压下的低剂量曝光,得到2幅小动态范围图像,然后在尺度空间对2幅图像进行分解.最后通过重构2幅图像的分解分量重建1幅宽动态范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图像包含的成像对象感兴趣区域由2个扩展到3个甚至更多.2次曝光的皮肤表面吸收剂量总和为2.646×104Gy/cm2,却并未增加患者皮肤表面吸收剂量.将此方法用于使用影像增强器或电荷耦合器的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有利于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成分奥硝唑制剂在根管内封药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149例,根管内封入奥硝唑氯霉素地塞米松糊剂,对照组151例,根管内封入奥硝唑糊剂,封药1次后7 d复诊,对不同成分奥硝唑制剂的根管消毒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根管封药1次符合根充率实验组为90.60%,对照组为80.7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硝唑氯霉素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能够减少根管消毒的次数,加快根管治疗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扩大数字全息的视场,提高数字全息的实用性.方法 提出并从理论上研究了扩大数字全息视场的两种方法--预成像法和图像拼接法,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将预成像法与图像拼接法相结合扩大数字全息的视场.结果 将该方法应用于物体三维形貌的测量,获得了人嘴石膏模型的三维形貌.结论 将预成像法和图像拼接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扩大数字全息的视场.  相似文献   

14.
陆正青  赵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1,(6):227-227,229
目的:比较传统一次性根管治疗与超声技术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临床治疗时间及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特收集的106颗需要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手用器械和超声根管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并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根管治疗的时间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结论:超声根管仪在一次性根管充填中,能有效降低根管治疗后的疼痛发生率,同时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数字牙X线图像常用增强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现实成像设备的原因,牙X线图像特征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诊断.依据数字口腔牙X线根尖片,对常用图像增强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并给出总结,从而为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adio visio graphy,RVG)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广东地区汉族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男女各100颗,按编号开髓,揭尽髓顶,每根管插一K锉至根尖孔处,利用RVG拍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影像,按Vertucci标准对其根管分类。拍摄影像后的实验牙制作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按Vertucci标准对其根管分类。评价RVG影像与体视显微镜下透明标本一致性:两名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生观察同一颗牙齿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影像和透明牙,按Vertucci的标准判断根管类型。最后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RVG影像和透明牙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即Kappa系数。结果:RVG影像结果与透明牙判断结果的Kappa值为0.573,符合中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VG影像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字重建放射影像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广泛应用,有多种实现方法,ITK是开源的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开发包,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文章在讨论DRR图像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ITK的数字重建影像成像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自主开发的精确放疗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口腔根管长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尖定位和根管长度测量是根管治疗术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X射线医学影像具有动态范围宽,细节丰富和对比度差等特点,由于对比度差牙齿根尖部分和牙槽骨密度相近,在X射线图像上常很难看清楚根尖部分。确定根尖位置是口腔医学上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了医学混合空间图像增强方法,并在该方法中加入局部直方图均衡化加以改进,实现口腔X图像增强,最终确定根尖位置,测出根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成像系统无法提供精确亚像素精度图像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生成理想图像的方法,解决了亚像素定位算法评价过程中需要的高精度图像源问题.首先根据光学成像系统模型CCD采样理论以及圆孔衍射理论建立以二维高斯函数为核的点扩散函数(PSF);然后生成待测试的模拟量的理想边沿图像,将各个像素分割成N*N个子像素,以几何方法计算出各数字化的子像素;再将PSF作用于该图像得到确定边沿的数字理想图像.实验研究表明,与邻域平均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生成图像边沿过度平滑更接近实际物理成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图像传感器光谱响应灵敏度、镜头光谱透过率等因素影响,数字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可能会带来图像颜色的失真.而图像的颜色信息往往是进行图像分析的重要依据,对数码成像系统的彩色还原性评价、检测以及校正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CIELAB色度空间采用数学方法,求出校正矩阵最优解,进而对图像的色彩进行校正.通过对标准色块标板图像进行实验,发现最优解法校正后的图像各个色块色差值均有减小,实现了对标准色板全部色块颜色的综合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