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永是千年词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词学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词,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词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词大加赞赏,他在词学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词的重新认识,对柳词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词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以探讨他们在词作中分呈的不同艺术特色与风格,从而了解宋代“情爱词”的两大创作程式—“士大夫式”及“市民式”情爱词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在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就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他从都市生活,山川自然中摄取题材,拓宽了词的视野,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以“实说”体式重新确定了叙述视角和抒情模式;另外,他采纳市井新声,以口语俚词入词,开启了写通俗白话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年轻时深受儒家音乐思想影响。柳永在继承儒家"乐由心生"音乐思想的基础上,摆脱礼乐对人性的束缚,最终形成了以"唯真是求"为核心的音乐思想和"以悲为美"的创作风格。然他的艳冶词曲则是他成为词家们所评骘的焦点,其著作《乐章集》更是向世人诠释了一位真实纯粹、满腹才情的民间词人。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悲秋情结的词人。他把文人的悲秋传统与词的缘情传统相结合,对悲秋题材作了词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刻意表现秋晚或秋夜的情景,强化了悲秋题材的感伤色彩。另一方面,柳永还以悲秋的传统改造了词的境界,在柔婉的闺阁之词外新开出了沉雄的江山之词。  相似文献   

6.
柳永词功在返俗于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柳永俗词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柳永通过大力写作俗词,将高贵的文人词引入民间,一改旧俗词的粗陋、错乱的难堪局面,使广大市民能欣赏到高质量的俗词,而且推动了词坛的革命,所以说柳永词的最大贡献是返俗于民。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艳情词具有世俗化、市井化、诗意化的特征,它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音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意愿、要求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8.
关于苏轼的婉约词──兼论苏词与北宋词风的关系[日]正木佐枝子从唐代到苏拭出现为止,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以及词集就可以明白,例如晚唐的温庭筠、北宋的二晏、欧阳修、柳永词,以及把温词放在卷首的《花间集》等作品,大致都是婉约...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新词曲。他的词作语言通俗、曲调流畅,琅琅上口,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在那个时代形成一股强劲的“柳永热”。这股“热旋风”的形成是宋初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和柳永自身一生的境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是他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重视市民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心理对词传播影响的结果。“柳永热”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赵娥 《科技信息》2011,(18):166-166
柳永作为宋代一名专业词人,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发展和创新,为辛、苏一派的豪放词打开了一条山路。研究和评价柳永的这类作品,既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柳永其人,亦可以弄清豪放词的渊源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2.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一位兼长诗词的作家,他的词作在当时“花间派”中是成就较大的,同其它花间词人相比,韦词在抒发感情和语言表达上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坛上为词的发展和风格的多样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厚”为词中三味之一,频频以“厚”论词。“厚”是从“沉郁”的风格里体现出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含有正、深、阔、沉、重、隐、曲的种种内蕴,被用来形容词中意蕴的幽深窈曲、飘忽绵邈,亦带有词人内心深处有感社会人生的情感色彩。于词中求“厚”之根本是词人要有温厚的性情,实现“厚”的途径是做到沉郁,具体采用比、兴手法。“厚”对了解《白雨斋词话》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目良,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雨霖铃》是千古名篇,是宋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是词牌。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蜀途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夜雨闻铃断肠声,曲调颇极哀怨。柳永《雨霖铃》词牌下,有题目《秋别》。柳永利用了《雨霖铃》这一词调篇幅较长,声情哀怨的特点,将离情别绪写得十分感人,尽善尽美,耐人寻味。 柳永生长在一个重视儒家传统的士族家庭。他生而禀赋中有一种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受的教育使他有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他的浪漫天性和音乐才能,使他愿为俗曲写词。用世之志与音乐才能之间,充满了矛盾,而且影响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参加进士考试以前,已经是颇有声誊的才子了。但考试的结果却出人意外,于是柳永作《鹤冲天》一词,词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后又考进士,已中,及发榜时,仁宗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在功名路上不顺利。后年近五十,改三变为“永”,字耆卿。仁宗景佑元年,方中进士。  相似文献   

16.
柳永的谀圣词历来不为人所重视,收录在《乐章集》中的12首谀圣词是作者试图求取仕宦显达的产物。有别于传统认识中的风流浪子形象,在这部分词作中柳永露骨地为帝王歌功颂德,通过分析这类词作并与词人其他作品相比较,不难看出它的特殊性和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的歌词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庆历五年以前为第一时期,其词受到“柳体”与“晏体”的双重影响,表现出一种深婉与俗艳并存的风格。庆历五年至治平四年为第二时期。由于人生体验的深化,其词风一变为疏隽。治平四年熙宁五年为第三时期。由于词人彻悟人生,向往山水,其词风再变为俊逸明秀。欧词风格的嬗变,体现了北宋词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一位兼长诗词的作家,他的词作在当时“花间派”中是成就较大的,同其它花间词人相比,韦词在抒发感情和语言表达上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文坛上为词的发展和风格的多样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婉约词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探讨,可看出辛弃疾不仅是矢志报金报国的铮铮英雄,而且是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极有性情”的词人。辛弃疾改革与充实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柔中有刚的卓异风格又是他对婉约词艺术风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宋词的主要流派有“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自身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极高造诣,柳永发扬光大了婉约词的可歌性、言情性和以美取胜的特点。他拓宽了词的内容意境,使词从单一的小令中增添了长调,增加了词牌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