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西南地区63站的气象资料、玉米生育期等资料,以水分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玉米干旱指数( H I指数),反演1961-2010年各站的逐旬干旱,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各地均有干旱发生,云南中部、东部和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干旱频率在20%以上;云南中部及东北部的干旱强度明显比其余各地大.玉米出苗至拔节期干旱频率最高,特别是云南省中部和东北部的干旱频率达到40%~50%;拔节至抽雄期,轻旱、中旱、重旱均发生较少;抽雄至灌浆期干旱频率最低,但贵州局部地区重旱频率达到7%~9%;灌浆至成熟期,大部地区干旱频率10%~20%,其中重庆西部、四川盆地中部、东北部和贵州东部、云南东南部重旱频率约4.5%.  相似文献   

2.
泰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中南半岛中部,是我国的近邻。它的西北部与缅甸交界,东北部与老挝毗邻,东部与柬埔寨接壤,南部同马来西亚相连,东南濒(?)罗湾,西临安达曼海。面积约五十一万四千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部是山地,东北部是呵叻高原,中部湄南河流域为平原。它地  相似文献   

3.
本章通过阐述旅游资源是西部突出的优势资源;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西部各省普遍的优势产业;西部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这四点来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现代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西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西北生态经济建设的水资源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纪之交之际 ,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这是西部地区在新千年初始迎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契机。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但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加之地缘劣势明显 ,导致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严重问题 ,这是影响大开发的关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在当前全球升温、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大趋势中 ,地处欧亚腹地、远离海洋的西北地区 ,近50年来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 ,年均值多已降至500mm以下。如黄土高原地区多为300~500mm ;河西走廊及柴达木盆…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6-2015年中国286个城市(不包括港澳台)综合经济竞争力数据,运用地空间插值的方法揭示了中国286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空间格局呈现出东南高、西部和东北低的不平衡发展特征;(2)东北部地区有34个城市,占全国的12%,多为中小城市,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较弱,且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强于黑龙江省;(3)东部地区有87个城市,占全国的30%,集中了大部分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最强,且形成高值区和次高值区的空间格局;(4)中部地区有80个城市,占全国的28%,大中城市较多,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略强,武汉和长沙的空间扩展趋势明显;(5)西部地区有85个城市,占全国的30%,中小城市居多,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最弱,并未形成明显的空间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是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其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西部大开发有重要意义。近年达州城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吸纳功能弱、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达州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为:市区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人口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双向发展模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市场空间。西部开发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注重以第一、二产业带动经济的整体增长,并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西部开发应该汲取东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 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 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 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 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 但区县差异明显, 桂林市区较强, 灵川县中等, 兴安县较弱; 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 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 空间分布不均衡, 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 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 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 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之际, 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这是西部地区在新千年初始迎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契机。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但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加之地缘劣势明显, 导致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严重问题, 这是影响大开发的关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在当前全球升温、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大趋势中, 地处欧亚腹地、远离海洋的西北地区, 近50年来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 年均值多已降至500mm以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部署;阐述了西部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展信息服务的举措;探讨了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职能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函数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居民消费变量对短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西部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以时间为影响的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西部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并且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质灾害潜势度的危险度预测理论,预测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总体灾情、灾害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7 190起,主要集中在云南西北部及东北部、四川南部及东北部、贵州西北部及东部、重庆南部、广东北部局部、湖南西部及东南部、江西南部及福建西部地区等地区。通过与2017年实际灾害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灾害总数量和滑坡数量预测效果较好,误差在5%以内,潜在危险性极高(Ⅰ级)、高(Ⅱ级)区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高,中(Ⅲ级)和低(Ⅳ级)区地质灾害发生密度低,与实际情况整体吻合程度较好,但极高区域(Ⅰ级)的判断有误,Ⅱ级区的发灾密度较Ⅰ级区高。地质灾害区域趋势预测结果可为政府部门提前制定防灾减灾相关措施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西南部,在古近纪为一NE-ENE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在地震反射特征识别恩平组沉积界面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结构和井-震标定在恩平组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浅湖亚相表现为中频率、强振幅、连续平行席状地震相,分布于凹陷中心;滨湖亚相表现为中高频、中连续、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和中频率、中弱振幅、中连续上超地震相和中高频、弱振幅、中连续微波状地震相,主要分布于凹陷南部;三角洲相表现为高频率、变振幅、中连续前积地震相和中高频、中弱振幅、中等连续、弱前积地震相,主要发育于凹陷东部和东北部;扇三角洲相表现为低频、弱振幅、断续杂乱楔形地震相,主要分布于凹陷西部控凹断层下降盘;冲积扇相表现为低频、弱振幅、断续杂乱充填地震相,局限于西部控凹断层的上升盘。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壮大农村合作金融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的西部经济建设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所提供的难得机遇;重点论述了西部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壮大农村合作金融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的西部经济建设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所提供的难得机遇;重点论述了西部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是中国共产党杰出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的故乡,也是怀化市第一人口大县,属经济后发展山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部,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北部山地属于燕山山脉,是著名的“燕山地质变迁”时形成的。西部山地属于太行山余脉,主要是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的挤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满霞 《科技信息》2009,(6):316-316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