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纳米陶瓷薄膜材料的结构与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以柠檬酸为配体,采用ISG法制备了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LaMO3(M为Ni^3+、Co^3+、Cr^3+和Fe^3+)纳米陶瓷薄膜,研究其在还原气氛下的结构与薄膜导电性的关系,通过B位离子对征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气体敏感效应影响的考察,发现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大,纳米薄膜的化学吸附氧减小,氧空位增多,电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3.
纳米钙钛矿LaMnO3+λ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柠檬酸络合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钙钛矿LaMnO3+λ。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备过程中的焙烧温度、pH值、柠檬酸用量、成胶温度及干燥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样品(pH0.5、La:Mn:柠檬酸=1:1:6,形成胶体的温度60℃,低温真空干燥后120℃干燥,焙烧温度650℃),能够有效地催化CO还原NO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铈部分取代镧的La—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e^4+部分取代La^3+的La10xCe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结果表明,随Ce++取代量x的增加,La1-xCexMnO3催化剂越易还原,其还原活化能逐渐降低,对CO、CH4氧化反应其活性有一最佳值,对CO反应x为0.4;对CH4反应x为0.2,这是由于随x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用Sol-Gel法制备钛酸铝微粉及其低膨胀陶瓷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HNMR、IR、DTA/EGD/GC、TG、AAS、PSD和SEM手段,研究了Al(ON3)3.9H2O乙醇溶液与钛酸丁脂混合液的反应机理,钛酸铝晶相形成过程中晶相的变化及其陶瓷的热膨胀性。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整体凝胶的溶胶「Al^3+」:「Ti^4+」之比接近于理论值。主晶相钛酸铝的形成温度为1300℃,1400℃焙烧过的粉体其平均粒径为3.6μm,经1450℃烧结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氧化铝陶瓷的透光原理和影响透光性的若干因素。文中分析了光通过氧化铝陶瓷时损失的几个组成部分──吸收损失、反射损失和散射损失,以及这几种损失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气孔对于Al2O3陶瓷透光性的影响。文中结合研制透明Al2O3陶瓷的实验,从原料纯度、转相温度、外加剂、球磨工艺与烧成工艺等几方面分析了透光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由于使用MgO,La2O3等复合外加剂,提高了晶粒边界相的折射率,从而减少了散射,提高了Al2O3陶瓷的透光性。透明Al2O3陶瓷已在高压钠灯、电绝缘装置方面得到应用,今后在我国还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Y^3+,Sm^3+,La^3+离子对DNA热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小牛胸腺DNA黄盐与Y^3+,Sm^3+,La^3+离子分别在摩尔比为1:0.5,1:1,1:2,1:4时,熔解温度tm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稀土离子对DNA的tm影响表现为:在低浓度时tm变化不大,当摩尔比为2.0以上时,tm明显降低3种离子使小牛胸腺DNA的tm下降的趋势为:Sm^3+〉La^3+〉Y^3+,此外,还发现La^3+对DNA的双螺旋结构影响与其它稀土离子相异。  相似文献   

8.
用气体电量计法分解极化曲线研究了温度对PbO2,Pt电极上Ce^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两电极上Ce^4+和O2的表现活化能,在Pt电极上Ce^4+的活化能在于O2的活化能;温度升高时使Ce^4+的电流效率升高,但PbO2电极上Ce^4+的活化能小于O2的活化能,温度升高时Ce^4+的是流效率降低,研究了不同Ce^3+浓度对Ti/Pt基MnO2电极上Ce^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得到出该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制备了SO4^2-/TiO2/La^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试验表明:La与Ti原子比,焙烧温度和时间对催化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制得的超强酸强度Ho〈-13.75,通过乙酸和丁醇的酯化试验证明:SO4^2-/TiO2/La^3+固体超强酸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选择性好,易于产物分离,与液体酸相比具有不腐蚀设备等优点,适用于乙酸和丁醇催化的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青岛西北地区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岛西北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区饮用天然矿物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指出:作为水岩反应的结果体现,其主要化学成份,Ca^2+,Mg^2+与Sr^2+间构成明显的成份正相关,而K^+,Ca^2+,Mg^2+,HCO^-3与H2SiO3间构成负相关,Sr^2+与H2SiO3间亦呈负相关,并对矿泉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柠檬酸和乙酰丙酮为络合剂和稳定剂,金属硝酸盐为起始原料制备溶胶.采用甩胶旋涂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膜并在O2环境下退火,重复3次制得所需薄膜.采用XRD,FTIR和SEM分析薄膜的结晶性,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主晶相为(Ba0.3Sr0.7)(Zn1/3Nb2/3)O3,伴有少量的第二相,同时,薄膜表面致密,无气孔,结晶良好,结晶颗粒均匀分布于薄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溶胶前躯体溶液中加入与金属阳离子不同比例的柠檬酸,用溶胶凝胶旋涂方法制备透明并且致密的Dy3+掺杂的LaVO4薄膜.当柠檬酸与金属阳离子的比例为2∶1时,制成的薄膜对可见和红外光的透过率达到90%左右,以波长为310 nm的光激发薄膜时可以得到对应于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的波长为484 nm(蓝光)和576 nm(黄光)的发射波,讨论Dy3+掺杂的LaVO4薄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里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钛酸丁酯-乙酸钡溶胶系统中的化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BaTiO3薄膜,以乙酸钡、钛酸丁酯、乙酸、乙醇等为原料配制的前驱溶液系统,加入适量的乙酰丙酮螯合剂,可得到性能稳定的溶胶;利用FTIR分析,揭示了该溶液系统中的相关的化学反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溶液系统的胶化主要取决于钛酸丁酯的逐步水解并与包括乙酸钡在内的其他有机分子的聚合;乙酸不仅作为乙酸钡的溶剂,而且能有效地减缓钛酸丁酯的水解速率而维持溶胶的稳定性;乙酰丙酮螯合剂的引入能控制金属有机分子的聚合度。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法制备CuInSe2薄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主要从基体材料的选择、络合剂的引用以及热处理试样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分析与比较各种特定条件下制备出的试样的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得知、导电玻璃作基体材料的镀层质量要比铜片和铁片的好;络合剂的加入有利于薄膜晶粒更加均匀和致密,可以改善镀层的质量;退火有利于薄膜晶粒的增大,使其结晶程度更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LaAlO3(100)衬底上成功地外延生长了La2/3Pb1/3MnO3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直流四探针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薄膜为赝立方钙钛矿结构,晶格常数为3.861 nm,晶格失配度为2.1%,具有良好的单晶外延结构和较光滑的表面,且薄膜中晶粒的生长模式是"柱状"模式.居里温度为325 K,在居里温度附近,发生铁磁-顺磁转变.此材料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自旋玻璃特性.是由于应力造成的.在1.OT磁场下,其磁电阻为23.4%.  相似文献   

16.
以五氧化二铌和钾、钠及锂的碳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乙二醇甲醚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94(K0.5Na0.5)NbO3-0.06LiNbO3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影响,利用TG—DTA、XRD及SEM等技术研究了凝胶焙烧温度、焙烧粉体的粒度及晶形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CA)/n(Mn^+)]及pH值是影响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NLN6粉体,具有合成温度低,合成的粉体晶粒细小,分散均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钼酸镧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2(MoO4)3超细微粒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与热处理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形成、结构和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法制备的La2(MoO4)3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共沉淀法制得的类似样品的比表面积,在氮气气氛中分解La2(MoO4)3凝胶中的柠檬酸,可有效地避免柠檬酸分解发生氧化燃烧而引起微粒烧结。  相似文献   

18.
Zirconia-based coatings, especially 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are the best ceramic coatings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superior mechanical and thermal behavior[1]. And YSZ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for applications in solid-oxide fuel cells due to its high oxygen-ion condu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oxidizing and reducing atmospheres, oxygen sensors an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2].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o produce the YSZ coatings are plasma spray, electron be…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柠檬酸凝胶法合成(Ag0.9Na0.1)(Nb0.6Ta0.4)O3复合氧化物纳米粉体,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衍射方法对该纳米瓷粉进行了表征,并对该瓷粉烧结的陶瓷进行了SEM分析和介电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纳米瓷粉的合成温度为800℃,灼烧时间为3小时,瓷粉平均粒径大约为40nm,无严重的团聚现象;系统在1040℃~1060℃的范围内可烧结成致密的陶瓷,介电性能方面较固相法制备产品有明显改善,其具体表现在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以8-羟基喹啉在超临界CO2中为螯合剂萃取金属离子,系统考察了压力(1025 MPa)、温度(31325 MPa)、温度(313343K)、时间(10343K)、时间(1090 min)和螯合剂与金属的摩尔比(50∶190 min)和螯合剂与金属的摩尔比(50∶1200∶1)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全氟-1-辛烷磺酸四乙基铵盐(PFOAT)作共萃取剂时,在25 MPa,323 K,30 min,15μL水,r(金属离子∶螯合剂∶PFOAT)=1∶100∶25时,对Ni2+的用量在超临界CO2的萃取效率可达88.96%.对萃取常数(Kex)的计算说明在同一种金属离子萃取体系萃取常数随着萃取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