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英语之“hand”和汉语之“手”的一词多义结构的这一个案的分析对比,发现该词的义项分布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其词义拓展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结合的趋势;且各义项以转喻或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组成了一张多核的相关语义网。该基本人体词的多项语义分布现状反映了人类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认知和语义发展中共有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多义词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多义动词的义项通过家族相似性聚合成语义网络。汉语动词多义聚合网络的类型主要有辐射式聚合网络、链条式聚合网络、综合式聚合网络。汉语动词多义聚合网络的形成是通过隐喻、转喻的方式实现的。同时,研究汉语动词多义聚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词义的模糊性。通过对汉语动词多义聚合网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动词义项的聚合规律,进而了解整个汉语语义的聚合规律,为认知语义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学德  王晴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01-103,113
人体词"舌",对应英文词"tongue",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主要借助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其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产生了如下义项:基于突显和邻近原则的"言语"、"性格"、"情感"转喻所指;基于形貌相似的"舌状物"隐喻所指;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实体"隐转喻所指。上述语义转移是一个以辐射型为主、连锁型为辅的综合型过程,其中"功能特征"是主要的词义取象源。数据统计表明"tongue"功能表达要多于"舌"。  相似文献   

4.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与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位隐喻词语"BENEATH/SOUS/下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中西不同文化中该词义的产生及其拓展理据。  相似文献   

5.
王丽姝 《科技信息》2010,(20):I0183-I0184
有关"头"词语在英汉语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认知手段(转喻、隐喻)对共时语义范畴"头"词汇进行分析,探索其内部认知机制,解释人类对客观世界构拟的相似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多部辞书,总结其通感语义演变的实际过程。研究发现,“苦”的通感义项演变过程符合汉语通感隐喻的映射规律,并利用通感隐喻认知机制解释了“苦”的通感义项出现顺序不同的原因。梳理味觉词“苦”的通感语义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把握“苦”等味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语料库技术的方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穷尽性地分析了10000条共计50万字的"见"字语料,得出"见"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认为《现汉》对视觉动词"见"的释义存在义项漏收的问题,建议在《现汉》已有释义的基础上,增收"听到""预料、推测""考虑""想法"4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注释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词汇教学之"三素分析法"。"三素"指的是词的"语义素""句法素""语用素";并举例讨论了三素分析法不仅有助于更透彻精辟地解释词义,还结合词义展示词语的句法功能和语用条件,能有效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科学的汉语词汇学习模式,达到有效运用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9.
安琪 《科技信息》2009,(33):I0188-I0189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词语搭配研究的方法,分别以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BROWN和当代英国英语语料库LOB,以及交大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为基础,利用MCONCORS)软件,将三个语料库中所出现的harbor在表示“持有或抱有(某种特殊的思想或感情)”的义项时,其搭配词的语义倾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词项harbor在表示“持有特殊思想或感情”时,虽然我们在LOB当代英国英语语料库没有检索出合有此义项的检索项,但在BROWN和JDEST中,其搭配词偶尔有积极语义倾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倾向。由此我们推断.对英关本族语者来说.harbor在表示上述义项时.是一个具有混合语义韵的词项.但绝大多数情况显示是带有明显消极语义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感官效果而言,无论对黑还是black人们的感知是一致的。因人类思维共性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双重影响,由黑和black繁衍出的词语及其意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差异。本文就汉语中的“黑”和英语中的“black”的引申义的对比运用,讨论两词的义项和翻译。  相似文献   

11.
说"裸"     
通过对时下的自然语料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汉语"裸"字在词义、句法、词法方面在近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中主要表现为该字用作修饰语的高频率以及词义的隐喻-转喻引申。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背后可以追溯到认知和语用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新词语的词汇分析是语义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网络流行词语"貌似"原本是《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规范词语,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分析,可以判定这个词语在当代传媒介质与社会用语环境的共同影响之下,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它的意义有所分化、拓展;使用语体范围扩大;语法使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提取语料,统计分析"有点"和"稍微"的左右搭配词语词性、语义韵倾向。从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代汉语标记语料库提取语料,统计分析二者附加搭配词的语义类别、在不同语体中的词频分布差异。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期为现代汉语近义词辨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语料库)对部分常用热点成语的语义进行考察,对照成语词典(主要是《新华成语词典》)的释义,发现部分成语发生了语义变异,即在现实使用中出现了偏离词典释义的用法,分别统计出符合和偏离词典释义的用例数和所占比例。观察成语在语料库中的语义分布特点,基于考察结果确立了一些成语的新义位,分析了新义位产生的途径和依据,并在真实语料中印证了词语的义位与其在词典中的义项不能完全对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语言的意义构建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多义性可以看作隐喻化的结果.学习型词典若能吸收现代隐喻的研究成果,在词典中反映隐喻的认知本质,揭示词义间的隐喻理据,能大大提高学习者准确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因此,通过对几部主流英语学习词典隐喻术语的定义、隐喻标识的运用以及特色专栏的设立进行比较,认为隐喻认知观在学习词典中尚未得到充分反映,并建议如下:学习词典对隐喻术语的定义增加认知隐喻的内容:像<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开设隐喻专栏,建立起概念隐喻模块;释义前添加括号说明或使用"fig"、"M→"等隐喻标识揭示词义间的隐喻延伸;对义项繁多的多义词,可提供语义扩展示意图.  相似文献   

16.
汉语隐喻计算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棘手难题之一.已有的隐喻识别研究多以人工方式分析和抽取隐喻特征,存在着主观性强、难以扩充的缺点,并且对于专业背景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机器学习,利用最大熵分类模型,提出了一种最优特征模板自动抽取的隐喻识别算法,讨论了3种不同层次的特征模板,既包含了经典的简单特征,又将跨多个词的远距离上下文信息,以及描述语义信息的词语相似性引入特征模板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隐喻识别准确率,是一种对于汉语隐喻计算行之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的一些词语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意蕴,对其理解也须借助方言及民俗。运用现代汉语方言及民俗对"合子利钱""爽利""胡柴""后园""馁缩"等词的考释表明,在对某些词语特别是白话作品俗语词的考释过程中证之以方言及民俗,不仅可以使词义得到正确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辨别词语转抄中的文字错误,为文献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考察了汉语表人词缀的基本面貌,并在分析共性特点和内部差异的基础上,对其演变的认知基础及社会文化内涵作了探讨,指出表人词缀的虚化过程多与人类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关,各项语义特征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一些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造句词典》是一部中型汉语学习词典,主要为中小学生、留学生学习词语,遣词造句以及写作提供参考。《造句》遵循功能第一、读者本位的原则,在词语收录、义项设置、词义诠释、例句选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注重收录学习价值较高的词语,义项设置注重语言的具体使用,释义浅近通晓,例句注重典型性与可读性。《造句》也存在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但仍不失为一部颇具特色的词典,为中小学生、留学生的词汇学习、理解和运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为材料,选取其中令人费解的六则俗语词"承首""出佃""锅份""伙办""起班"和"下节",根据语境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研究,以冀消除自贡盐业历史档案的阅读障碍,并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书的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