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铸在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范式"、柳永的"屯田家法"、苏轼的"东坡范式"之间寻找自我的主体风格.贺铸有趋向于"诗化之词"的一面.在"东坡范式"成为一种词学风格形态的北宋,贺铸是一位接受者.只在贺铸的接受视野中也是否呈现出"士大夫化"的自我表现方式.他本身又具有英雄气质,经历不同就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面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2.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此外,贺铸亦擅作诗。贺铸的诗词在某些方面是大致相通的,诗词创作之间有着相互影响,贺铸通过娴熟地运用音律、以比兴寄心志、以健笔写柔情三种手法,将诗的艺术手法引入词中,对以诗为词的深化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贺铸也不自觉地将词的一些作法带入了诗中,使得其部分诗作呈现出词要眇宜修和言长的独有风致。  相似文献   

3.
北宋文学家贺铸以词名世,同时其诗之造诣亦颇高,不过贺铸诗的成就及影响皆不如词.贺铸的诗词创作有着大致相同的审美追求,同时,贺铸诗词均善于化用唐人诗歌语句,并加以创造性发挥.而其诗词在题材内容的宽窄度、风格特色、文学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则表现出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秦观与贺铸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们二者的词中都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但他们笔下的女性是既有类似又有差别的。秦观笔下的女子歌姬较多,形象多是美丽而哀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观的身世遭遇和心态;而贺铸笔下的歌姬显得华美而空洞。秦观笔下的民间女子形象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也有情有性,个性十足;贺铸笔下的民间女子更是形象丰富,血肉丰满。二者笔下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言、情与景关系的处理、篇章结构以及结拍的处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贺铸词的诗化技巧。这一些诗化技巧的使用,使他的词作无论从内容、情感还是风貌上与都堪称为“诗人的词”。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了幻灯投影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并从幻灯投影教学信息传播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论述了教学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控制。为教学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了幻灯投影数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并从幻灯投影教学信息传播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论要这了数学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控制。为教学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赏析评述南宋词人贺铸不同特点的作品,说明他的词所具有的兼容性和创造性特征,即:一部分词仍然是花间南唐以来传统的延续,但有的具有了刚性的特质;一部分词融入言志的成分,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而他所特有的豪气词更为南宋开了法门。盛丽、妖冶是他的外在形式,而幽洁、悲壮才是他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9.
《东山词》中具有浓郁的感伤审美特征,感伤的内涵有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生命的追问,对历史的感伤体现在咏史怀古词中,是词人对现实失望与政治理想失落的产物;对生命的感伤是词人的生活伤心史的写照。贺铸感伤心态形成的原因除了官场的不得志外,还与词人的任侠却多情的特殊个性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词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诗、曲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主要文学成就。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词也就是应有之意了。通过《生查子》这一词调在唐宋时期意象、题材与声情的演变来发掘词的文学内涵,以求能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词与乐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影响了词体本身的性质特征,也决定了词体的演化和蜕变。南渡以后,词人们或者拓展词体的抒情言志功能,或者注重词体的合律性和艺术技巧,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唐宋词的创作增添了色彩,但是,他们都未能圆满地解决歌词合乐的持续发展问题,而且,他们创作中的种种流弊在某种程度上还使得南宋词合乐面临新的困境,加速了文人词向格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旭新 《科技信息》2012,(5):333-333
转类词(词类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转类词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个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而名动转类词作为转类词中频率最高的互转词类对其研究更是多角度化。许多学者多从语义,语用角度对转类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从概念转喻理论角度出发对名动转类词进行分析,并阐述名动转类词与词汇教学的关系,进而阐述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在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世界里,颜色词就是人们用来描述物质世界的语言。对于颜色词的分类、命名以及内涵意义都是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本文从不同民族对颜色词的认知角度来分析基本颜色词的分类以及部分颜色词意义上体现的中西心理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4.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始于对颜色词的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亦可用于解释包括颜色词在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构建的认知机制,并阐释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秦晶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12-1216
政治用语是政治文化的体现,对政治用语的研究除了理论上的阐释,也离不开语料的支撑。通过对2002-2013年十余年间《人民日报》标题中"和谐"一词的语料采集与分析,对政治用语"和谐"一词的变迁轨迹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厘清政治用语"和谐"在使用频率、词性变化、传播中语义泛化等方面以及政治生活对政治用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词的联合意义即词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与词的理性意义相对而言的。把词义研究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领域之中,将会使词义研究及运用进入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本文试从修辞这的角度论述词的联想意义的产生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选择哪种译介方式来转写汉语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语原词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英语原词的内容,也可能来自于英语原词的构词方式。而从一个新的角度——英语原词的角度入手,考察其对汉语外来词译介方式选择的影响,我们发现:英语商标词、英语化学元素词、普通化了的英语专有名词和英语的派生词、复合词这五类词语在转写成汉语外来词时必须采用不同的译介方式,且生命力有长有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