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瑶,是连阳八排瑶的简称。排瑶的聚居之地,历史上为连州的一州二县,即今广东省连县、连山县、阳山县的山林地带。一九四二年,把这三个县的瑶区析置连南县。解放后,更名为连南瑶族自治县。因此,以地域而言,把排瑶称之为“连南八排瑶”、“连阳八排瑶”或“广东八排瑶”,都无不可。但象屈大均《广东新语》与李调元《南越笔记》称“连山八排瑶”,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称“怀集、连、贺之八排瑶山”,  相似文献   

2.
一、八排瑶称谓学者对八排瑶的调查报告或论著,对排瑶的“排”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说法,如: 胡耐安谓:“八排的村落称为排”。(1966年台北华冈书局《边境论文集》第1册第569页《说瑶》) (民)凌锡华《连山县志》卷5谓:“排者,派也;冲者,种也。”“排瑶得名于他们居住的村寨——排。,(1988年民族出版社《瑶族研究论文集》第131页)  相似文献   

3.
1瑶族有自己一系列传统独特的文化,白裤瑶服饰是这一系列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建国以来,对瑶族服饰的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努力,为我们研究白裤瑶服饰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和可供比较的材料.白裤瑶服饰,兼有瑶族风格的特点,又突出自己的特征,其中奥妙如何?迄今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它的全部含义.对其服饰辨析,找出它的时代、含义与根据,探出它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民族历史的研究. 关于白裤瑶服饰的生产,慕仕凡同志在《浅述白裤瑶服饰》一文中云:“基本是由妇女自织、自画、自染、自制而成,用料主要是棉花纺织的白土布.主要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而丰富。瑶人文书之被广泛发现,就是一个例证。瑶人借用汉字编制各种文献,传抄经书和歌本,一定有很久的历史,但过去却鲜为人知。我国最早发现瑶人文书的是明代学者李宗昉。他在《黔记》一书中,提  相似文献   

5.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6.
以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油岭村为例,以排瑶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历史文献分析、地理信息分析等方法,研究排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点与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排瑶的大型聚落主要分布在涡水河流域及其支流,人口主要从东部的油岭、南岗、横坑三个大型聚落迁徙到西部其他聚落定居,传统时代喀斯特峰林地貌环境限制了聚落向东扩展;2排瑶聚落选址基于林地与周边有适宜梯田耕作的坡地及水源的考虑,排瑶的聚落景观要素主要由森林、梯田及防卫系统等组成。林地刀耕火种与梯田稻作是排瑶的生计基础,传统时代排瑶的梯田位于山腰低坡和山下的小盆地,梯田耕作与管理技术比较粗放;3排瑶传统聚落以森林、石寨门等来确定与周边村庄与社区的界限,利用喀斯特地貌中的陡崖地形有效防范外敌侵犯,村落间聚族而居,具有很强的内聚力。排瑶聚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排瑶聚落环境、传统建筑与景观生态等方面的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前 ,《乐昌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由国际客家学会、法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联合出版 ,该书是国际汉学家劳格文先生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之十二本 ,由香港中文大学谭伟伦先生任本书主编 ,韶关学院曾汉祥先生作序 ,韶关学院林立芳、庄初升先生及乐昌县文化人士撰稿 ,具体记述了乐昌民众的“口述历史”。本书是广东省高教厅资助课题《韶关地区客家民俗的调查与研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之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支持计划的部分成果《乐昌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出版@干一  相似文献   

8.
八排瑶语属勉语的一个方言,因为称zau min,故名“邀敏”方言(《瑶语简志》译为“澡敏”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约有五万  相似文献   

9.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日记,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对《新华字典》第一版的若干史实做了探讨.主要包括: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等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编辑字典计划》是如何成为《新华字典》的编纂纲要的;魏建功先生与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如何共同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排版、校对、审读、修订等情况.由出版家与语言学家合作编纂的《新华字典》标准高、范围广,其编纂意义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因此《新华字典》第一版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代汉语小字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连南瑶绣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以及旅游经济发展场域下的瑶绣产业化引发这一自给型传统手工艺向产品型产业化生产的种种弊病:文化价值观错位、民族文化特色消褪、产品陷入结构性营销困局。依托日本工业设计及传统文化的“双轨制”策略及连南排瑶刺绣的传统艺术特征,从原生工艺的生态典型性保持与脱离手工的文化符号衍生的纯现代设计生产两方面阐述传统连南排瑶刺绣艺术产业的创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7年第3期《随笔》杂志发表的李国先生的《乌台诗案》一,关于“乌台诗案”与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等问题与史实不符,有关结论也不难免主观臆断之嫌。  相似文献   

12.
瑶语构词法的研究,近年来渐为学者所注意,但对瑶语构词法的专文论述,特别是瑶语形态构词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至今亦未多见。我们根据手头的材料,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着重描写瑶语构词法的特点。美国语言学家伯尼尔(P?rnell)先生来广西访问时同舒化龙等同志谈及这方面的瑶语问题,我们谨以此作答,并请伯尼尔先生和其他瑶语研究者指正。从瑶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和召民方言①的构词法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构词特点。现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瑶族文化变迁》一书,觉得该书是一部充分反映瑶族文化研究新进展的力作作者玉时阶教授是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带头人。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于一九三○年发表了他的《广西瑶歌记音》(简称(《记音》)。这是一本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瑶歌的专著,记录了一百九十七首“正瑶”的瑶歌,并用《切韵》与瑶歌进行了比较研究,关于汉语和瑶语比较研究的问题,我打算用另文讨论,现在就《记音》提到的瑶歌是不是汉歌的问题,谈一些愚见作为引玉之砖,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广西龙胜黄洛村红瑶族群的民俗文化和口述历史的描述分析,揭示了当地红瑶民族族群意识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并指出较强的族群意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三月由湖北省《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编写组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三次修订本,以下简称《讲义》),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的有关精神,对一九八二年的修订本作了进一步修订。《讲义》不仅删繁就简,而且对不少史实作了新的订正,使其内容更加符合史实,具有科学性,为我省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在客观上和唯物史观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点上达到了相同的结论;陈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西方学术界的人类文化学,但他著作中的方法论和若干的结论,不但含有人类文化学的某些内容,而且为我国人文学术规范提出了有益的参考;陈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在文献的考订和文物的鉴别上,他自觉地注意到将这些和社会物质运动和文化现象加以联系,构成他的主要学术特色;他提出的“搞人民史”的学术主张,同国外史家所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时间上看,陈先生还应是一位更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此后有些历史家也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很值得注意,这不仅因为此书出自汉人之手,重要的还在于它记载了楚汉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因此,在研究《史记》与先秦以及汉初文化的联系时,它与《楚汉春秋》的关系不可忽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原创文化”(Original Culture)研究是大陆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杨适教授、浙大哲学系陈村富教授于2000年同香港学者陈剑光博士共同商议的。陈剑光博士同北大、浙大有多年交往,2000年春他转告我们:世界四大会计行之一的“德勤”会计行香港分行总会计师劳启明先生有感于现在人文精神衰落、道德和教育滑坡、文化庸俗化(什么茶文化、月饼文化、厕所文化……),愿  相似文献   

20.
《单刀会》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依据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关汉卿在尊重单刀赴会这一史实情节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会面的地点以及关鲁二人就荆州问题争论的焦点等细节部分进行了想像虚构的艺术化处理,使得史实产生一定的变异。关汉卿以史写心,借助变异的史实和人物形象,间接传达其在元代蒙古贵族统治下对英雄的渴望及作家的汉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