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动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对这种句式的生成方式,很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以往语言学界对中动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语言。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运用VP壳理论和特征核查理论试图分析汉语中动句生成,以期对汉语中动句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曲折语是世界上不同类型的两大语类,而东方又有迥异于西洋文化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汉语与印欧语差别的角度,分析中国书画艺术与汉语的类同关系,比较和认识中西美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言界的许多幽默理论都是来自西方,基于印欧语系。汉语实际上套用西方的幽默理论。本文着重研究基于汉语的言语幽默语用原则,认为汉语幽默有五个基本原则,即:反常原则、牵连原则、巧妙原则、情趣原则和度的原则,其中度原则是贯穿于幽默的其他原则并超越幽默的其他原则。  相似文献   

4.
魏敏 《科技资讯》2007,(12):236-237
被动句是俄汉语基本句型之一,文章以符号学为基础,以符号标记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俄、汉语被动句的识别方式并讨论了俄、汉语中被动句的对应情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俄汉语被动句的识别中除了根据形态标记外还要重视句子的意义和词的用法,这在俄汉语互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晏斌 《科技信息》2011,(21):I0202-I0202,I0234
在语言演变中,语言接触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接触中汉语受到印欧语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本文讨论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及其带来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汉语中的“NP+V起来+AP”句和中动句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NP+V起来+AP”句属于中动结构。汉语“NP+V起来+AP”中动句有三种构式:NP(受事)+V起来(行为动词)+AP,NP(受事)+V起来(感官动词/情感心理动词)+AP,NP(旁格)+V起来(行为动词)+AP。  相似文献   

7.
对比语言学以不同语言间的对比来揭示其异同为己任,为语际翻译尤其是汉英翻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语言形式观察,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话题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表达方式。汉语话题句主要有主谓谓语话题句、盒套式话题句、公因话题句三种,分别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几例,试析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部分被动句是有形式标记的,标记主要有两种:一是浊辅音声母,二是去声。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仅限于自主和非自主相匹配的动词。介词“于”引介施事者在上古汉语中并非是被动句充要条件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9.
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思想不仅提升了汉语句子的地位,而且彻底改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国内学界真正的句类研究当自黎先生始。黎先生在句类研究方面功绩赫赫,其荦荦大者有三:一是归拢出了一个开放、多维的汉语句类系统;二是确立了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大语用观;三是突破了传统的句类研究视角,创新了一套适用的句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邰晓 《科技信息》2007,(34):146-147
汉语被动式不对等于英语被动式,在多数情况下不宜用"被"字句对译英语被动句。在英译汉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通过运用各种句型、结构、词汇手段或变通的方法,灵活地将英语被动句转换为汉语主动句。  相似文献   

11.
景谷是我国傣族傣哪支系的一个聚居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这一区域曾经兴盛一时,成为云南通往中南半岛的南部重镇,其民族和历史也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通过对汉文史料和当地傣文古籍的对比,辅以相关的田野调查,对景谷傣族的源流和傣族土司世系进行分析,并理清景谷傣族源流和土司世系,对于丰富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和进一步探索历史上云南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龙门山造山带印支末 -燕山期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的基础上 ,将龙门山造山带与传统的 A型与 B型俯冲带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对比 ,指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岩浆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 A型、B型及其他的一些内陆挤压俯冲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3.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南—米仓山区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与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态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丽 《科技信息》2008,(8):275-275
汉语和俄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一个属于汉藏语系,一个属于印欧语系,但中国和俄国的语法学者均运用配价论对本国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两国在配价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了对比,旨在有效地解决俄汉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令学习者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结合普光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普光气藏的成藏史及演化史,得出了其三期成藏模式: 印支-燕山早期古原生岩性油藏阶、燕山中期构造-岩性复合古气藏阶段和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改造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18世纪,一些印欧种游牧民开始离开草原,向各明中心发起进攻,引发了沿途各民族的大迁徙,促进了古代明的融合。这一次印欧种人的大迁徙,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明都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同时对于区域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认为羌塘北部边界断裂结合带在印支期期间具有明显的构造分段性,其东段在玉树地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且发育有限洋盆;此有限洋向西延伸呈收敛的趋势,由有限洋逐渐转变为陆间裂谷至大陆边缘裂谷,蛇绿岩组合逐渐消失,火成岩渐变为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特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是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通过横向与印欧语系的对比发现,现代汉语语法具有缺乏形态变化、重视语序与虚词,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句子的构造原则与短语的构造原则基本相同,有丰富的量词、有语气词,有重叠形式等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占婆是一个古老的印度支那王国,在我国典籍中史称林邑、环王、占城。有明一代,占城与明朝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通过对明朝派往占城的使节的系统梳理及对有关人物的考证,可从一个侧面深入考察明朝与占城的关系史。  相似文献   

20.
首次对中国近海的蝉虾科Scylaridae种类作了系统的研究,现已知有12种,对各种的文献记录及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作了记述,并对科的分属和属的分种作了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