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特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在这些区域内相互竞争与协作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的专业化越来越强,这种产业的聚集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下一步的发展必须引入集群经济的概念,实现产业集中向产业集群的转变,利用集群经济的优势提高整个产业区的竞争优势.文章主要从产业及其构成要素的角度讨论了产业集中向产业集群转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产业集群推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小城镇功能建设应从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建设转变;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出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集群网络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也相对有限。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两岸三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的简单集群向基于投资的标准化产品集群及创新集群转变。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正面效应,本文认为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但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进”,并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东部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东部企业“西进”以及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相关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是提升我国微观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供应商、专业化研究和培训机构等相关组织发展的相对滞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集群网络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也相对有限。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两岸三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的简单集群向基于投资的标准化产品集群及创新集群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融知发酵”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如何提高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借助仿生学的有关理论,从剖析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入手,建立融知发酵模型,揭示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的机理,并对产业集群中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进行了诠释,为产业集群如何依靠知识创新获得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姜黎 《今日科技》2009,(4):40-41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取越来越依赖于国家或区域内具有产业属性和地理集中特性的产业集群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相对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配套企业以及相关的机构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检测、销售.检测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其结果影响到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及评判,因而检测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产业集群构建检测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产业发展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构成了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基于产业集群来发展工业园区,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工业园区的集群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够依托工业园区来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双方相互促进.通过东莞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的实证分析,认为工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于园区中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现代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对策及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准确把握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推动浙江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根据对浙江省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等产业发展主体及产业发展环境的调查表明:产业内容界定模糊、设计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等影响产业发展环境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制约了全省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结论建议明确产业内容、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人才集聚、提升设计能力、加强产业对接、实现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来提高对环境的响应能力 ,增强其竞争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产业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 ,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 ,从创新要素、创新过程两个角度分析创新活动的完成 ,最后对我国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途径,并提出了在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合作的对策: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内各博弈主体应该强调竞合理念和团体理性,以形成集群整体强势,最终实现边区旅游产业集群与群内各旅游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企业无边界、网络组织创新与产业集群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间网络组织,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由于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依赖于群内企业的性质及企业之间的联结与互动关系,则考察集群动态演化过程中企业自身的演化至为重要。通过缔造无边界企业以使集群的活动主体更具活力,进而提高集群组织的弹性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这是产业集群迎合新经济背景的组织创新内涵。当企业边界具有足够渗透性时,则利于避免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并给予行为主体有效的激励,从而解决网络组织共同治理的无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产业集群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关系,指出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而现代物流业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的不断加强,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的依赖性愈来愈明显,在我省产业集群建立现代物流平台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分析了辽宁省在构建该平台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产业集群理论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在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中,既有经济学家,又有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由于选取的研究角度不同,导致各学者在产业集群理论方面的探讨出现了分歧,但均强调产业的空闻集聚、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的分工与专业化、群内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与结网.相对而言,关于区域内产业生态网络的根植与培育的关注远远不够.基于此笔者从产业网络联系角度详细阐述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