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开发高效燃烧固氟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燃烧固氟效果。结果表明:ⅡA族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对煤中氟的析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定作用。且随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化合物的固氟效果越好。根据廉价易得、广泛可取的原则,吸收剂的选取以钙基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最为合适。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钙基吸收剂固氟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燃烧固氟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燃烧方式选用相应类型的钙基固氟剂或开发耐高温固氟剂。  相似文献   

2.
对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煤炭燃烧过程中氟的迁移转化行为与释放特性,指出煤中氟的燃烧释放不仅与氟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更取决于煤中氟的浓度、赋存状态及燃烧工况等因素.进一步讨论了天然钙基材料燃煤固氟技术及燃煤氟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矿物质对SO2释放的影响及钙的固硫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高效燃烧脱硫技术,通过热质量/选出气体分析实验研究了煤中矿物质对煤燃烧中SO2释放的影响以及钙的固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灰后SO2的释放曲线由原煤的双峰变成单峰;Ca的添加能够促进煤中硫在低温下释放,但不同形态钙的固硫效果不同;脱灰煤中添加CaSO4后SO2的释放曲线又恢复为双峰,CaSO4没有固硫效果;添加CaCO3和CaO后SO2的生成会有明显减少,且CaO的固硫效果要比CaCO3显著.基于这个实验结果,提出了程序升温燃烧条件下煤中的矿物质对SO2释放影响所遵循的吸附-解吸附机理,以及钙基固硫剂固硫所遵循的吸附-解吸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煤灰替代拌煤粘土做粘结剂,CaCO3做固氟剂,制作蜂窝煤,进行燃煤氟污染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显著降低蜂窝煤燃烧的氟选出量,氟减排率达39.8%;轻质碳酸钙在以粉煤灰为粘结剂的蜂窝煤中固氟效果显著,固氟率随着CaCO3增加而升高,当粉煤∶粉煤灰∶GaGO3∶拌煤粘土为80∶ 10∶10∶0时CaCO3固氟效果最佳,固氟率达39%,氟减排率达81.3%;拌煤粘土能改善轻质碳酸钙在以粉煤灰做粘结剂的蜂窝煤中的固氟性能,当粉煤∶粉煤灰∶CaCO3∶拌煤粘土为80∶2:8∶10时,固氟率达3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NaCl处理钙镁磷肥厂含氟废水并以Na2SiF6固相形式回收其中氟的工艺条件和可行性.实验证明.在室温、pH值为10~12时,在废水中加入浓度为10%左右的NaCl2是Na2SiF6生成和以固相形式存在的较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钙的添加对铝合金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加钙的泡沫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效果,研究了钙的添加对铝合金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钙加入到铝合金中,其铸态硬度有所降低;在铝合金中添加钙,会改变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相,该化合物相在加热时不溶于铝基体;随着钙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热处理后的硬度也逐渐降低,当钙的质量分数达到1.2%时,热处理前后的硬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鸡蛋样品用0.1mol/L 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溶解,离心后,上层清液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和羧酸型阴离子交换柱净化,用流动相洗脱定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在355nm测定,在0.010~0.500mg/kg范围,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0%~99%,变异系数小于13%,方法检出限为0.005mg/kg.  相似文献   

8.
含铁氨羧螯合树脂配体交换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D401型氨羧螯合树脂螯合固载铁(Fe^3+),利用水溶液中F^-可与Fe^3+形成稳定配合物性质,实现了配体交换固液分离去除高氟水中的氟.实验研究了该种分离材料在含氟水的除氟性能和条件.结果表明,含氟10-20mg/L左右的水溶液中,除氟率可达99%以上,可使氟含量降至0.05mg/L以下,经测定,树脂对氟的吸附量可达2.7mg F^-/gR,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离子的吸附无影响,表现出树脂除氟过程的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试验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控制方法及试验结果.采用蜂窝状活性炭吸附浓缩,小风量热空气脱附催化燃烧的工艺,完成了处理风量25000~30000m3/h含苯系物废气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苯系物吸附净化效率在90%左右,排放浓度<100mg/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用催化燃烧排放的热废气对蜂窝状活性炭脱附再生安全、有效、节能;催化燃烧过程可利用自身燃烧热进行或只耗少量电能;在国内首次实现工业微机对该工艺自动控制,解决了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控制过程,数据采集方便,准确.该方法具有设备体积小、耗能低、维修操作方便等特点,是治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鸡蛋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了检测手段.样品经提取净化后,以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试剂盒为基础,建立了鸡蛋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5~50μg/kg浓度范围内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0%以上,批内变异系数在10%以内,批间变异系数在15%以内.检测限为5μg/kg,低于国家规定的喹诺酮类药物在鸡蛋中的残留限,建立了一种快速的对鸡蛋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能满足目前基层初筛工作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煤燃烧氟析出特性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有效治理燃煤造成的大气氟污染,必须了解煤燃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煤粉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种特性因素对燃煤氟析出影响规律与氟析出特性,其中包括煤种、氟含量、粒度、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及煤中矿物成分等对燃煤氟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氟析出率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与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相似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可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差异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受煤中氟化物赋存形态与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的影响。在炉内停留初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较大,而在炉内停留的后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则较小:燃煤水分及烟气中水蒸气的存在可明显促进煤中氟的析出;煤中二氧化硅会促进煤中氟的析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贵州高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床管式炉对钙基材料在煤燃烧过程中的除砷脱硫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燃煤灰渣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简单地探讨了钙基材料的除砷脱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燃烧温度为1 050℃,钙基材料用量n(Ca)/n(S)=2.0时,粒径越小的钙基材料除砷脱硫效果越好,钙基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同时除砷脱硫的性能;其除砷脱硫的机理是钙基材料的加入促进了As2O3和SO2的扩散,并且与As2O3和SO2生成了Ca3(AsO4)2和CaSO4以固相停留在燃煤灰渣中,从而降低了砷和硫挥发进入大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们已经认识到飞灰含碳量是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问题.它影响了燃烧损失和锅炉效率.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对六种煤的燃烧进行了研究,与燃用相同煤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果比较,并与热重分析(TGA)数据关联,结果表明,飞灰含碳量不仅受运行参数如床温、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情况、床存量及床质量的影响,而且受煤特性影响,煤本身的反应活性是最主要的.利用热重分析(TGA)数据可以预测该燃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的飞灰含碳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机理,在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含氟矿物的热分解特性和煤的燃烧过程,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燃煤氟析出等温动力学实验建立了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依赖于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和热稳定性,对于实验煤种A在12.5-46.0min^-1,E在28.0-65.1kJ.mol^-1。研究结果对揭示不同燃烧设备条件下煤中氟的燃烧转化规律、进行燃煤大气氟污染治理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燃煤流化床热风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该炉的燃烧和传热特性。试验表明: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通过燃煤直接加热空气,可减少能量转换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该炉体结构紧凑,可提供不同温度范围的热空气以满足干燥、烘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力性能,对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分布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变工况试验获得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通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建模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燃烧份额的分布,透视出流化床锅炉负荷由大到小,运行状态由循环床到鼓泡床间的迁移变化。得出了燃烧份额随负荷的变化规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和动态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燃煤固硫灰渣混凝土路面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农村公路造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地方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一种途径.通过对燃煤固硫灰渣胶凝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煤固硫灰渣表面疏松和阴离子聚合度低的特征,使其具有显著的火山灰效应,可与碱、硫酸盐激发剂组成胶凝系统,其中固硫灰渣占70%以上;掺加水泥和增大硫酸盐激发剂掺量能显著改善系统早期性能,硫酸盐掺量宜大于1.5%;燃煤固硫灰渣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和材料韧性,在农村公路中应用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列举了欧洲几家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实例,指出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其大规模应用对我国发展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