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安全起见,实验室镀锌通常采用无氰电镀锌法。无氰镀锌的镀液又分为酸性和碱性镀液等。现将一种配方简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电镀质量好的酸性电镀方法介绍给大家。1、镀前表面处理:(1)用砂纸磨光镀件,(2)将镀件浸入5%NaOH 溶液中并加热至沸,取出后,用清水冲清;  相似文献   

2.
活塞杆对镀铬层厚度均匀性有严格要求。而在大型杆类镀件电镀硬铬中电镀时间长,镀铬电流大,加上镀铬液分散能力极差和电镀的尖端效应,易产生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镀件镀层厚度均匀性差。本文主要谈论的是影响大型杆类件镀铬层厚度均匀性的因素及提高大型杆类件镀铬层厚度均匀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Cu-Sn-Zn三元无氰仿金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焦磷酸盐Cu-Sn-Zn三元碱性仿金镀体系新工艺,通过改进镀液配方,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实验温度37℃,pH值8.5,电镀时间45 rain和电流密度0.20 A/dm2.以仿金镀速率、外观状况作为衡量标准,重点研究了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对仿金镀镀速和镀层颜色的影响及电镀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延长电镀时间可得到传统电镀镀层厚度20倍的镀层.  相似文献   

4.
首饰无氰仿金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首饰的无毒仿金电镀工艺,研究了镀层磨损的铜基体旧首饰镀前处理、预镀镍、酸性光亮镀铜、光亮镀镍及Cu—Zn—Sn三元合金仿金电镀工艺.并对影响镀件色泽的主要因素(镀液成份、操作条件等)进行实验探讨,找出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封装中的陶瓷外壳经常出现的电镀镀层不稳定的现象,通过滚镀工艺的阴极导通方式和面积加以改进,以改善电镀时镀件表面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面提高了滚镀的镀层质量.通过对比,发现影响镀层的关键性因素是与镀件连接的阴极,改进工艺后镀层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图11,表1,参5.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焊丝表面施镀Ni-TiO2的涂层,研究了施镀时间、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硫酸镍的含量等因素对镀层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法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出Ni-TiO2复合电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工艺为:施镀时间5min,镀液温度40℃,硫酸镍的浓度100g/L,电流密度4A/dm2.  相似文献   

7.
仿金电镀适用于一切可以电镀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与真空蒸镀和离子镀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不受镀件大小限制、适宜批量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表面处理仿金工艺能使许多物品酷如金色,色泽可获得18~22K 的效果。而仿金电镀工艺正是表面处理仿金工艺中的一种。仿金电镀几乎适用于一切可以电镀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与真空蒸镀和离子镀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和几乎不受镀件大小限制,适宜大批生产等优点。最初的仿金电镀是采用电镀黄铜(铜—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电镀金刚石锯丝,实验研究了悬砂法制备表面磨粒群螺旋排布锯丝的电镀工艺,分析了预镀阴极电流、上砂阴极电流密度与上砂时间对锯丝复合镀层外观质量与锯丝表面磨粒分布情况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试制锯丝进行了锯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镀底层的阴极电流密度为5.0A/dm2时,镀层与钢丝基体表面有着良好的结合强度;上砂阶段采用阴极电流密度为5.0A/dm2,其电镀时间为7~8min,可得到良好的镀层和磨粒分布效果。钢丝基体预镀前在表面绕绝缘线,合理地选择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磨粒群在钢丝基体表面螺旋排布的基本结构,试制的新型锯丝在锯切中具有良好的容屑与排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铁丝镀锌流水线中增设回收槽和钝化槽后,铁丝镀锌工艺将更趋完善;配套的循环净化溶液措施,大大提高了电镀速度与铁丝镀后的光亮度和抗蚀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韦公远 《今日科技》2000,(11):12-12
表面处理仿金工艺能使许多物品酷似金品,色泽可获得18~22K的效果。而仿金电镀工艺正是表面处理仿金工艺中的一种。仿金电镀几乎适用于一切可以电镀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与真空蒸镀和离子镀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和几乎不受镀件大小限制、适宜大批生产等优点。最初的仿金电镀是电镀黄铜(铜-锌合金),但黄铜易氧化变色。后来采用三元合金(铜-锌-锡)以及添加其他如铟、镍、钻、铯、铬、钌等盐类的新型仿金电镀工艺。近年来,又在三元仿金电镀液中引入一些有机或无机添加剂,如天津大学化工系开发的三元低氰仿金镀液中引入第二…  相似文献   

12.
测定阴极极化曲线,是研究电镀液性质的重要电化学方法之一。本文使用DD—1型电镀参数测试仪,采取恒电流稳态法测定了镀液的主要成分、添加剂的组合类型和镀液温度对酸性镀铜液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进而用作图法求出了酸性镀铜液中添加剂的吸附电位宽度和极化度,并估计了镀液的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从实验结果选择的全光亮酸性镀铜液的最佳组成与电镀生产实际采用的镀液组成基本一致。由此表明,测定电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可以为选择电镀液的最佳配方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缓冲还原法治理电镀废水新工艺的实验结果表明,设备投资少,治理费用低,沉渣量少,对电镀含铬废水中的铬及多镀种混合废水中的锌、镍、氰化物等均有显著的治理效果,是较理想的电镀废水治理工艺,尤其是中小电镀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Ni-S电极的制备,以及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密度、镀层中硫含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等对Ni-S合金电极的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缓冲还原法治理电镀废水新工艺的实验结果表明,设备投资少,治理费用低,沉渣量少,对电镀废水的铬及多镀种沸合废水中的锌、镍、铜和氰化物等均有显著的治理效果,是较理想的电镀废水治理工艺,尤其中小电镀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现有的常规预处理工序除油、除锈、活化、预浸合并为一步工序,即“四合一”预处理;常温下,应用具有高速电镀特性的镀液和镀槽设备,使镀铜速度提高了三倍;增添了一步快速钝化工序,焊丝表面色泽、铜层结合力和耐蚀性等均已达到国家的标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热电堆是一种常见的热流传感器,热电堆的电镀效果直接影响其性能。基于硫酸铜酸性镀铜基本原理,通过在康铜基体上电镀铜的方式制备热电堆。研究了电镀时间、硫酸铜浓度、硫酸浓度、溶液温度、电流密度对热电堆输出热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电镀条件为:电镀时间20 min,硫酸铜浓度250 g/L,硫酸浓度60 g/L,镀液温度36℃,电流密度10 A/dm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铜-康铜热电堆输出热电势最高。  相似文献   

18.
科技鹊桥     
科技鹊桥仿会电镀新工艺编号:K940075本工艺采用低氰电镀液以获得铜一锌一锡三元金色镀层。镀液稳定成分容易控制,工艺范围宽广,镀层外观光亮可达14~18K金色(可以调节),色泽鲜艳美观,能在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上电镀。镀层经电化学或化学钝化处理并涂覆透...  相似文献   

19.
铅酸蓄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在军事、民用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降低能耗,使铅酸蓄电池的电极薄型化、轻量化,选择铝栅板镀铅替代目前铅酸蓄电池中的纯铅板电极,可以有效地降低蓄电池的重量,这就要求铝栅板上的铅镀层必须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本试验对铝栅板镀铅过程的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预镀工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善铅镀层致密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在施镀时间为30 min,电流密度为1.0 A/dm2,镀液温度为40~50℃,pH值在4.0~6.0之间时,所得铅镀层的孔隙率较低。不同的预镀工艺对镀层孔隙率也有影响,采用浸锌→水洗→电镀镍→水洗→电镀铜→水洗→电镀铅工艺时,铅镀层的孔隙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光亮碱性Zn-Ni合金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性锌酸盐镀液为基础,加入适当的络合荆、镍盐和自制添加剂与光亮剂,研究成功了一种新的光亮碱性Zn—Ni合金电镀工艺,采用霍尔槽试验探讨了添加剂、光亮荆、主盐的影响,检测了镀液、镀层性能.结果表明:该镀液成分简单、操作方便,镀液分散能力和复盖能力好,所得锌镍合金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平整,其耐蚀性明显优于锌镀层,适用于钢铁件高耐蚀性电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