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0~2015年中国26个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综合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判断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以及中、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因地施政"地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供应链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竞争环境下考虑技术进步的供应链重构策略,构建了技术进步前与进步后两种供应链竞争模型.技术进步前,模型考虑一个高技术零件供应商为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商提供专有零部件;随后其中一个制造商投入成本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制造商能够自己生产上述高技术零部件(即实现了供应链的重构).研究发现,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后两个制造商都会降低其产品定价,高技术供应商也会降低其零件的批发单价,且竞争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降价的幅度越大,但技术进步可以削弱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对均衡定价的影响.除此之外,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导致供应链重构后,高技术供应商与未进行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都会降低,而实施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以及社会整体福利只有在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才会有所提高,而整条供应链的利润只有在产品之间替代性较弱且技术升级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提高.此外,技术进步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且市场规模越大或零部件的单位成本越低或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消费者剩余增加得越多.最后,本文将模型扩展到了考虑技...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地区竞争崛起,大量区域公共问题的突现引发了治理模式的变迁,如何构建区域治理主体间的竞争与协同机制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将自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有效结合,以地方治理主体为对象,尝试分析区域治理系统自组织演化形成、运行及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地方行政系统竞争协同演化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对区域公共治理的分析框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从不同维度为公共行政和区域治理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其网络层次分析法测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经济的特点,在对区域竞争力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经济学角度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网点竞争力和体系竞争力的概念,并指出体系竞争力才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据此设计了一套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竞争力多指标非线性综合评价决策模型.试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考虑了竞争力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克服了传统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增加了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测评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中同时引入港口硬件竞争力和软件竞争力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内9大港口综合竞争力与其腹地发展的协同机制,基本克服了现有港城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角度、单维度和单主体问题.研究表明:港口综合竞争力存在惯性,较弱港口实现超越较难,但可通过充分结合腹地供需结构和贸易特色提升软实力来以长补短.腹地经济结构以及贸易和物流发展水平对港口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又会改善腹地经济结构,而腹地区域产出水平并不是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应从以基建为核心的要素驱动转变为结合创新和服务驱动,通过整合港口与腹地资源来优化港口竞争力结构,做到港口-腹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TAL系统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敏  李国平 《系统工程》2004,22(7):50-55
传统的关于城市化综合水平分析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研究城市发展程度,以人口密度及城市规模作为重要依据。本文则以城市现实实力、城市潜在实力以及城市发展环境等指标作为度量城市化综合指标的依据.即采取TAL(Ternate Analysis Law)系统分析法,并建立模型对我国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分析.其结果是我国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人均GDP存在着正向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类技术创新竞争扩散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发展过程,针对以往竞争模型中没有考虑市场潜力是动态变化的缺陷,建立了动态潜力市场的技术创新竞争扩散的微分动力学三阶段模型,并利用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两种创新技术采纳数和动态市场潜力对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相比之前的扩散模型,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市场扩散潜力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客观现实。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两种创新技术采纳数和市场潜力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空间维视角下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区域建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差异性的现状, 在充分借鉴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DEA-DA模型与PLS结构模型结合, 实证研究了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在空间上存在的差异. 研究发现, 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要素投入两个指标在各区域中均极大地促进了竞争力的提升, 但其影响程度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建筑辅助产业、创新状况和产业组织三个指标, 对于不同区域中建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机理不尽相同; 竞争力度量的两个方面, 生产效益与生产效率, 在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关系. 研究实现了产业竞争力在空间维上的理论与方法创新, 为后续面向中国建筑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规制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区域高校知识转移对其路径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选取邮电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高校知识转移与数字经济形成正向的交互驱动效应。在高校知识转移的作用下,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U”型影响。由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特点。区域与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区位与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以及注册类型下的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高技术企业优化校企合作技术转移策略,探索有效的高技术企业创新驱动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政府部门积极谋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二次创新竞争模型与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二次创新竞争模型描述了技术输出方和技术引进方的二次创新竞争情形。分析了技术引进方的二次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后发优势”的成因。指出必须摒弃传统的对引进一消化、吸收-创新的单纯技术和封闭系统观,而立足于引进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用开放系统中的二次创新竞争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在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培养自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Today,many scholars,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and enterprise decision-makers pay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growth.However,itstill lacksa uniform method,which is approved by each aspect in China.In practice,people commonly adopt single target ( e.g.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e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increase) to assess the effect.Such kindof evaluation has …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结合部系统管理的内耗与混沌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单位或部门为完成特定功能进行共同管理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交通运输结合部亦称界壳群部位 ,尤其是多种运输方式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交通枢纽部位已成为管理的重点。运输部门间、企业间的“周边结合部”相互间接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影响了运输的效率和效益。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 ,加强多个运输子系统构成的界壳的界壳群的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我国的多层级金融中心体系进行研究, 论文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 首先建立了评价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接着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我国21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再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三种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并进行组合评价, 给出了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排名, 最后还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1个城市划分了层级. 根据评价的结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城市的优势和差异, 对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格局的构建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水稻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分析为基础,阐述国际和国内水稻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影响安徽省水稻生产竞争力因素,提出提高安徽省水稻产业竞争力的对策。表2,参7。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城市的发展常可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次源配置的空间分布,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把握城市发展运向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用于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接着提出了一种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排序, 整个评价过程已在IBMPC286/386/486及其兼容机上用TurboC、FORTRAN77和Foxbase+(2.0)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常可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和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通过多种方式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把握城市发展动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我国计划单列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进而又提出一种基于Fuzzy集理论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不同评价原则下的模糊运算模型、多目标权系数赋值方法及其选择策略、评价矩阵隶属度确定方法作了探讨。实践表明,应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将诸多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城市评价的客观性。整个评价过程已在微机上用Turbo C、FORTRAN 77和FOXBASE~+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复杂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人多层次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阐述了开发面向复杂对象系统的集成式智能化评价支持系统开发环境的必要性,描述了IIESSDE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讨论了IIESSDE的综合评价机理,并介绍了IIESSDE的实现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属性的城市竞争力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系统(U rban Com petitiveness System,UCS)结构模糊关系矩阵,定量化描述了UCS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统内各要素及其属性的系统贡献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各要素在系统中所处地位及成因,确立了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城市政府管理力在UCS中的核心影响要素地位。最后,找出UCS中各要素间作用的最优链路,为进一步研究UCS运行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