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黎昔非先生作为《独立评论》的经理人,为这份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刊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项繁重的工作对他的人生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耿云志先生著《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没有回答文题应有之义,而是刻意从维护胡适的角度出发贬低黎昔非的作用,在许多关键问题的叙述中严重歪曲基本事实,有必要予以澄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选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孔乙己>的片断,简要分析鲁迅先生妙用的动词、形容词,以便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今存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是一个补配、拼凑晚出的本子,不可作为考证<三国演义>著作权的重要根据.张志和先生据黄正甫刊本论<三国演义>非罗贯中所作,其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等等,不能成立.<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泰定三年(1326)左右.罗贯中是元末东原(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人,他的<三国演义>的著作权铁案如山,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出自马克思早年著作的"美的规律"问题曾引起我国美学界热烈争论.当年,李祥林先生也曾参与这场讨论,并撰写了<马克思为何提及"美的规律"--对国内(手稿)美学研究的一点反思>一文发表.近有学人程金海先生的文章<解释的限度九十年代以来"美的规律"论争的解释学视域>对这场讨论进行了一番总结,但文中对李先生的文章有根本性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是"重组"还是无根游谈?--与林继中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发表林继中先生的文章<情志·兴象·境界--传统文论之重组>,读后感觉有对文本误读现象,对古代文论一些范畴的解说似是而非,立论也缺乏科学根据,本文就此与作者商榷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主人公在思维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矛盾和错误的分析,指出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人物自身在言行和思想上的逻辑错误与逻辑矛盾来揭示人物思维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小说人物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揭示造成人物性格的社会根源,从而试图说明抽象思维在文学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先后四处出现山东地名"费".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两处加注,注明其音读和现所在地区;两处未加注解.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朱振家先生分别在他们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中,对<论语·季氏>提及的山东地名"费"注明音读和现所在地区.本文试从古音韵学角度考察山东地名"费"的古读音及流变,并对古代典籍中的古读音标示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8.
在对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修辞学发凡>的不同版本修改情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而对该书作者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精神,从学习新知,与时俱进;注重事实,实事求是;努力创新,态度严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说.认为这些精神正是<修辞学发凡>能长久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我们目前的学术研究来说,先生的这种精神正是亟待继承发扬的精神.此外,文中提到的有关<修辞学发凡>的一些版本的情况,是以往的修辞学研究还从未涉及过的信息,具有研究和史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与<辞源>、<辞海>和<汉语大词典>并称我国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的出版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文章探讨了<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部分释义问题,旨在为八卷本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红高粱》与“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莫言的写作突破了当代文学的传统规范,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既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红高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当时有关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论探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当代典型理论的重要变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崩溃及其对于创作的影响.<红高粱>和"新历史小说"的潮流与20世纪50年代<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强大规范构成了明显的对话关系,其"情欲化的历史"和"迷宫般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颠覆和重写.同时,<红高粱>的解读和"新历史小说"现象的命名与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在阐释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2.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一些相同或相似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便提出了"两制""趋同"的理论。"趋同论"的出现是"两制"并存竞争的产物。但是仅凭一些表面现象就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是"趋同",而忽视了"两制"的根本区别,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拿破仑三角形”的四种证法 ,以及三面角的六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评述颇多,其中以陈师道的“王介甫以工”影响颇大。本文就试图从王安石诗歌尤其是晚期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情模式、意境创造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病态科学"是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朗缪尔所界定的病态科学的六大特征,以读者来信、见刊文章为基础,全面阐述各方专家、学者之见解.最后警示科学界注意"病态科学"的袭扰.  相似文献   

17.
孪生子佯谬的讨论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和速度变换公式,从单一惯性系出发,对相对论中的孪生子佯谬问题作出计算与讨论,结果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是自洽的;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运动的生物钟寿命将延长.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语境、文化意义、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有其丰富的涵义,即把人作为本源和根本,“人“是人们事业的第一起因或“人“是人们的第一事业.因此,“以人为本“的准确英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引智"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智力、智力资源入手,提出"引智"是一个包含"硬件"、"软件"、"斡件"和"活件"的系统观点.  相似文献   

20.
肖甜甜  吕凤虎 《科技信息》2008,(35):232-232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活动的经历,总结出一些教和学的办法,以供相关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