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哈萨克斯坦油田复杂井、三高油田井筒处理开展大修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三高油井复杂大修工艺技术系列。经过现场不断实践和总结,基本满足了哈萨克斯坦油田采油、开发的需要,保证了施工安全,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种凝胶ZND成胶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井恶性漏失的特种凝胶ZND在部分油田处理井漏问题上已经得到应用.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受ZND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特种凝胶ZND的成胶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质量分数1.5%ZND+0.04%间苯二酚+1.0%苯酚+1.0%六次甲基四胺+0.1%硫脲,经125℃高温交联16h形成的凝胶体系具有最佳成胶强度,并能在高矿化度和弱碱性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但当pH小于4时,凝胶将被破坏.研究结果对现场应用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产油量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认为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必须实施注水井调剖与驱油相结合,即“2+3”技术。介绍了“2+3”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条件,“2+3”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该油田应用“2+3”采油技术的有利条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油藏产油量递减加大 ,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 ,认为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必须实施注水井调剖与驱油相结合 ,即“2 + 3”技术 .介绍了“2 + 3”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条件 ,“2 + 3”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情况 ,并指出了该油田应用“2 + 3”采油技术的有利条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树兴 《科技资讯》2010,(9):105-105
介绍了云南金厂河矿区的钻进工艺、施工技术,提出了泥浆护壁与顶漏钻进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在类似严重漏失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岩土力学角度分析了新立油田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了地层、井况、开发等方面给油田带来的危害,油田油井出砂严重,将导致油井作业频次增加,检泵周期短,油井停产,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生产。对出砂机制及套管防砂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出新型套管防砂工艺管柱。对这一新型防砂技术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分别介绍了单纯出砂油井、含少量泥浆的出砂油井、含大量泥浆的出砂油井等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统计表明,其降低了维护性作业次数,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7.
王术明 《天津科技》2004,31(4):21-23
介绍了油田单井湿气计量工艺特点及计量技术发展概况。主要论述了用于油田单井湿气计量的各种计量仪表的特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单井湿气计量精度的各种措施及流量计发展动向。为油田湿气计量仪表的设计选型、使用及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节点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低渗油田抽油井节点分析的数学模型,除应用比较成熟的计算公式外,还通过悬点负荷及古德曼应力图提出了适合特低渗油田抽油井泵口压力计算的新公式.软件用BASIC语言编制,经安塞油田王窑区97口井的应用证明,所用数学模型基本符合特低渗油田的实际,应用这套软件不仅可以为特低渗油田抽油井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增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提高特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套变井日益增多,在热力采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套管变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层倒灌,使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的现象,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超稠油采的管柱,解决了超稠油7"套管变形后,小内径大于Φ140 mm油井堵水及掺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在井筒壁以及设备上会附着一层蜡,而通过高温蒸汽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清理,其主要原理便是小流量的高温蒸汽可以融化蜡以及蜡晶体,从而将其排出井筒,达到清蜡的效果。高温清蜡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清洗地层漏失油井中的蜡,并且也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影响轴承腔热状态的主要热源,建立了轴承及石墨密封摩擦热、密封热泄漏量、对流换热系数及轴承腔温度场计算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为轴承腔温度场和发动机最佳滑油量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采油十二队为例分析了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原油管线被盗窃破坏、外泄原油污染环境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此装置可在降低单井回压、提高原油产量、减少因干线穿孔造成的原油损失,在处理管线事故时不停井、减少污染、投资少、见效快等7个方面见到明显效果。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地调查与记录及挂牌保护的方法,对福建省浦城县29个主要地点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记录古树名木7 491株,共计83种,隶属于29科61属。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浦城县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浦城县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维荧光指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搜集了有关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在油种鉴别、水体检测、中药鉴别中应用的研究文献。对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目前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油种鉴别、水体检测领域中。但其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在分析化学的诸多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丽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试验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表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输油管道的小泄漏检测与定位是可行的,且泄漏点的定位误差可以缩小到(10—20)m之间。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将转向油田现场试验,改进后可得到实际应用,这对输油管道管理部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指纹鉴别作为目前溢油鉴别最成熟的技术,在国外溢油事故调查处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鉴别技术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油指纹库作为其重要基础,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论述了溢油鉴别的方法,美国、加拿大、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油指纹鉴别方法、体系及油指纹库建设情况,以及溢油鉴别和油指纹库的作用.面对我国目前石油开发和运输状况,认为我国的溢油鉴别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指纹库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在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与输送过程中,电伴热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各种电伴热系统,确定了电伴热状态下井筒和输油管道的温度场、压力场、合理的伴热深度(长度)及伴热功率,求出了自控温伴热电缆伴热各段的长度,并对电伴热采油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原油的性质选择伴热深度、强度及抽汲工况参数,根据节能原则、电缆成本和现场条件选择电伴热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最新获取的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地区高光谱SASI数据为例,首先对该数据进行坏波段去除,大气校正以及波谱重建等预处理;然后对重建数据进行降维降噪,提纯和N维可视化,并且基于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光谱识别准则,提取出与贮藏油气有关的方解石和伊利石的光谱信息,最后运用混合调制匹配滤波技术对异常区填图.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所提取出的蚀变信息与油气区地质情况基本吻合,准噶尔盆地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勘探油气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用化学药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用水萃取,并用电脱水的方法脱除重质燃料油中金属钠和钒的技术.研究了破乳剂种类、浓度、脱水温度、电场强度和脱钒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V、Na脱除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为理想的脱钒工艺及参数.室内实验表明,通过高温反应和低温分离,可以脱除燃料油中70%以上的V、Na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