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NDA-150树脂对邻氨基苯酚废水的吸附效果。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邻氨基苯酚在不同条件吸附后的浓度。结果温度对邻氨基苯酚在NDA-150树脂中的吸附行为影响较大,低温更适合NDA-150树脂的吸附。在吸附初期,流量越小,吸附效果越好;在吸附后期,随着低流量的树脂吸附接近饱和,出水效果明显降低。pH对NDA-150的吸附影响较大,酸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在温度为50℃,流量为2BV.h-1时,选用1BV 8%NaOH+1BV 4%NaOH+3BVH2O组合作为脱附剂,脱附率可接近100%。结论 NDA-150树脂对邻氨基苯酚废水的吸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KA和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8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吸附对甲苯胺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NDA-8树脂表面叔氨基与对甲苯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可有效强化吸附能力,在平衡浓度均为5 mmol/L的情况下,其吸附容量达到NKA的1.5~1.6倍.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树脂的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溶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树脂吸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ND-900与复合功能树脂NDA-99对水中2-萘胺-3,6,8-三磺酸(K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对K酸的吸附量均随溶液p H值的降低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ND-900树脂具有比NDA-99更大的K酸吸附容量.树脂表面质子化叔氨基与K酸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是树脂吸附的主要作用机制,溶液中的硫酸根对K酸具有明显的竞争吸附效应.热力学分析显示,K酸在树脂上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熵增过程.固定床动态实验结果表明,ND-900树脂对K酸废水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且可回收的K酸纯度能达到工业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NDA-100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与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0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NDA-100对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采用理论数学模型对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生产废水过程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很好地用来对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模拟.该固定床吸附数学模型的建立为预测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废水中苯酚达到安全泄漏点的时间以及树脂固定床吸附容量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复合功能树脂NDA-88、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和2种活性氧化铝对水溶液中草甘膦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中NaCl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和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在4种吸附剂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低温有利于树脂吸附,高温有利于氧化铝吸附;在无NaCl存在的情况下,2种树脂的吸附性能均优于活性氧化铝(Al-1在323 K除外);但系统中加入少量的NaCl,即可导致树脂对草甘膦的平衡吸附量急剧下降,而氧化铝的吸附能力受NaCl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树脂吸附法处理TDI加氢还原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加氢还原生产废水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NDA-8吸附树脂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附效果.经树脂吸附处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均得到完全去除,COD由6300mg/L降为150mg/L以下,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采用稀盐酸可实现树脂的完全再生,高浓度脱附液经调碱和结晶,可回收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  相似文献   

7.
树脂在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中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化垃圾反应床生物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吸附树脂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反应床出水COD浓度为236.77 mg/L的条件下,四种吸附树脂包括AG - MP - 1,XAD - 8,XAD - 4和NDA - 150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8%、25.5%、55.2%、和69.0%.吸附效果最好的NDA - 150树脂,在20 h可使尾水COD浓度小于100 mg/L.不同温度对NDA-150树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树脂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主要是扩散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羟基螯合树脂的结构特性,详细研究了多羟基螯合树脂对Fe3+、Co2+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等温吸附等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温度下,在HAC-NaAC体系中,树脂对两种离子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树脂对上述2种离子的交换动力学符合Boyd G.E.方程,即交换由液膜扩散控制,且树脂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一种由超分子受体化合物磺化硫杂杯芳烃(TCAS)与树脂结合的产物-新型TCAS吸附树脂对重金属Cu2+的吸附去除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0.5gTCAS吸附树脂对10 mL浓度为5.0 mg.L-1的Cu2+溶液吸附120 min时,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H值对TCAS吸附树脂吸附重金属的影响不大,吸附在TCAS吸附树脂上的Cu2+可洗脱回收,TCAS吸附树脂也可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苦参碱为模板分子,通过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分子印迹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MIP),同时制备了非分子印迹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IP).测试了MIP树脂和NIP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形貌特征,研究了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和对苦参碱的吸附选择性,并与NIP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NIP,MIP的比表面积有所下降,而孔径和孔容有所增大,且MIP树脂上的孔洞比NIP树脂更为规则;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的选择系数较高,最高可达到15.67,MIP对苦参碱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静态平衡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结果表明MIP树脂比NIP树脂更有利于吸附苦参碱.  相似文献   

11.
新型酸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入手,尤其就化学结构方面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在以氧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NJ-8上引入邻羧基苯甲酰功能基团,合成了一种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酸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测试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这种树脂对酚类有机化合物的吸附量,与NJ-8及大孔吸附树脂XAD-4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处理有机化工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超高交联吸附剂的发展及特点,综述了近几年来各种新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超高交联树脂吸附技术可用于处理大部分有毒有机废水,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特别适合于组分相对单一的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能够实现废水治理与资源化相结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制备和表征了胺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树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丰富的微孔和碱性极性基团等优点.比较研究了树脂对水体系中两类芳香酚(苯酚和邻硝基苯酚)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呈现放热特征,树脂对疏水性更强的邻硝基苯酚具有更优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数据均可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结果表明树脂对两类芳香酚的吸附均为优惠吸附,且呈现出物理吸附为主,弱化学吸附为辅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为分散剂,液体石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用溴乙烷代替有毒的氯甲醚,分别以苯酚和萘酚参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LM-5和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且在苯胺和苯的混合溶液中对苯胺的选择系数高于LM-5;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符合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选择性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表明:树脂LM-6在水体系中对苯胺和苯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对苯胺的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吸附,对苯胺的吸附焓在氢键吸附焓范围内;由于氢键的形成,LM-6对苯胺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苯的吸附量;pH值在1.0~5.0时,LM-6对苯胺的吸附量略有增加,而对苯的吸附量显著下降,对苯胺的选择系数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腐殖酸钛盐对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一系列静态吸附实验,开展了在不同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铀质量浓度等条件下,腐殖酸钛盐对铀(VI)的吸附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初始铀质量浓度是影响腐殖酸钛盐吸附铀(VI)的重要因素,吸附量随着初始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pH=6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34.75 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是多层吸附;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即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二苯胺-4-磺酸钠(DPASA)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在膨胀石墨(EG)上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行为;针对DPASA的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离子强度以及EG的膨胀容积(EV)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此过程可用准二级模型描述;在测试DPASA质量浓度及温度下,吸附过程活化能为1~10 kJ/mol.吸附热力学研究显示DPASA在EG上的吸附属于Ⅱ型;平衡吸附量随DPASA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离子强度和EG的EV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没有显著影响;物理吸附是吸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锌(Ⅱ)、镉(Ⅱ)在伊利石上的吸附及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n2+和Cd2+在伊利石上的吸附、竞争吸附及其解吸特征,以及初始pH、可溶性腐殖酸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初始pH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溶性腐殖酸的存在可以增加金属离子的吸附量。腐殖酸的浓度越高,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增加越多。无论是单组分吸附还是竞争吸附的的吸附量次序都是: Zn2+Cd2+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Zn2+和Cd2+在伊利石上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模型。计算得到Zn2+和Cd2+在伊利石上吸附的Ea分别为4104和3915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在伊利石上的Cd2+和Cd2+在水、HCl、NaOH和NaCl中的解吸量的关系是:HCl>NaCl>NaOH> 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