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长才  韩波 《太原科技》2014,(12):48-50
本文针对一个具体工作面提出了观测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介绍了观测站布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内容及观测方法,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采动作业下地表移动变形分布规律,解决因地表移动变形引起的建筑物损害问题,以概率积分法为基础,计算地表移动变形岩移参数.在观测区地表设计并布置岩移观测站,利用取得的地表观测数据,计算出地表水平移动变形值和曲率值,绘制相应曲线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计算得出的地表水平移动值和最大正、负曲率值来判定地表建筑物损害程度,分析主断面上的移动变形,确定了移动盆地主断面位置.  相似文献   

3.
兴县斜沟煤矿开采沉陷观测站的布设与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观测站布置与观测线设计,观测线现场布设,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及要求,提出了观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葛绍良 《科技信息》2012,(21):430-431
为满足矿井安全开展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等三下采煤工作的需要,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对于首采面必须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GPS—RTK技术具有效率高、精度均匀、不受通视条件及天气影响等优势,在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杰 《科技信息》2012,(26):416-416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经常进行的一项观测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监测建筑物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其不均匀沉降的速度是多少,是否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明确规定,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沉降观测宜采用国家二等水准的观测方法,精度要求为fh容=±n 0.1nmm,h为测站数。一、沉降观测点的实施过程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应布设在沉降范围之外,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为保证水准点的稳定,埋没深度应低于0.4m以下,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实践证明沉降点布设至少为三个才可有效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核,同时由于沉降观测周期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矿开采不断进行,地表沉降观测技术水平日臻成熟完善。为了保证地表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民用建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地表一定时期内的沉降观测工作、监测数据的内业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成图效果等技术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地表沉降监测网的布设方案、数据处理以及利用MATLAB语言对观测数据进行插值、拟合,从而绘制出下沉曲线及预计曲线图。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降量是建筑物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地基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恩施州电力总调度中心大楼沉降观测与预测为例,详细讨论了沉降监测的布设方案、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度和数据分析,并采用指数曲线3点法对地基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安设钢弦压力盒、钢筋拉力计对采动建筑物基础圈梁压力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分析地表下沉及地表拉伸悄况.试图采用该观测方法定量地分析地表下沉和地表拉伸对建筑物基础圈梁的影响,以便采用楔形活动基破对基础圈梁进行调整,使建筑物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地表与岩层移动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观测法、理论模拟法和相似材料模型法等.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实地观测法,即在受开采影响的地表范围内,设置专门的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观测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岩层移动的影响规律,再将这些规律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采油联合站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流程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采用高性能的工控机作为上位机,结合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模块,构成一部小型微机测控系统.详细阐述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设计与实现.按照建立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设计出了主画面、实时趋势、报警等界面.对监控系统进行仿真,实现了人机一体化,实现了联合站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的设计.广泛应用于油田联合站,保证了油田的稳产高效,为日后建立更大规模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采油联合站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流程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采用高性能的工控机作为上位机,结合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模块,构成一部小型微机测控系统。本文详细阐述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设计与实现,按照建立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设计出了主画面、实时趋势、报警等界面,对监控系统进行仿真,实现了人机一体化,实现了联合站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的设计。广泛应用于油田联合站,保证了油田的稳产高效,为日后建立更大规模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逐渐增加,在风荷载、温差和塔吊动荷载的作用下主体结构在施工期的水平位移和结构动力特性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识别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其结构水平位移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情况,应用GPS定位测量系统结合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全站仪,实测得到结构在施工期间在两主轴方向的位移时程。并且将GPS数据经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后,再把瞬时频率与施工期间塔楼自振频率接近的部分固有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叠加,得到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动位移时程,然后再将经验模态分解后的GPS和全站仪测试数据进行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 PSD)分析,从而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识别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估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铁金平  陈杰  张君华 《河南科学》2014,(6):1032-1036
研究了全站仪的底层通讯原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串口蓝牙转换模块实现了同全站仪之间的无线通讯,可以在电脑端实时地对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验用的全站仪为Leica系列,开发环境为VS2008,用C语言对全站仪的功能进行了函数级的抽象.最终的代码既可以在PC平台上编译,也可以在Windows Mobile系列的移动设备上编译.在该函数集的基础上可编制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应用于各种具体的测量项目中,如基坑监测的实时数据处理和带马达免棱镜扫描目标的实时三维建模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地铁某车站基坑开挖遇硬岩爆破施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基坑爆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震动加速度及速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爆破施工引起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震动,建筑物的最大震动响应出现在炸药爆破过程中,随后逐步衰减致稳定。震动沿建筑物各个方向的响应增长或衰减情况有所差异,震动响应随着程高增加而增大,随着水平X方向距离和水平Y方向距离增加而减小;且水平Y方向响应衰减程度大于水平X方向;该建筑物各个监测点的震动速度均在工程安全规定范围内,在车站基坑爆破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砖混结构房屋裂缝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加油站站房也不能避免。对加油站站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立足大学生公寓,建立大学生党员工作站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对党员工作站的定位、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员工作站运行机制和考评体系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干流水电站已在规划建设中,本文应用流域整体水资源模拟模型及径流扰动分析方法,对干流水电站建设前后的径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水电站建设后出境点的径流过程与来水情况基本一致,在远景枯水年略有波动;②在同一情景年不同来水情况其扰动具有一致性,远景年扰动最强烈;③随着水电站建设,年内对出境点径流扰动逐渐增强,但年际径流总量保持不变;④模型及扰动分析计算方法,可有效地分析计算水电站建设过程对出境点的径流变化过程影响,为评价水电站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性问题.以同济大学文远楼为例,提出了一种以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为主要数据获取手段的针对大型历史建筑数字化工程方法 .首先对目标体进行分站扫描,获得点云数据,同时使用扫描仪和全站仪采集每站靶标数据;然后,利用Matlab编程实现转换算法,根据采集的同名点靶标数据进行配准计算,将每站点云数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下,并对转换模型精度进行分析;最后将完全配准的点云数据网格化并修饰处理,建立真三维的历史建筑数字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建模方法快捷、有效,配准模型精度较高,最终建立的三维模型真实,保留了其细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快速了解我省河流湖库水质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水质实时监测信息,为环境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我省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过程中,远程监控是对自动监测站点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改进远程监控系统,增加调取站点的环境和仪器状态信息。可以确定仪器的可能故障范围,提高了初次维修成功率;同时通过对现场维护记录的调取.可以监控到维护人员的维护现状.保证了维护频次和维护质量.提高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