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燧的散文创作从一开始就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文章中,无论写景、叙事,还是人物品评,最基本的特质就是理性化。姚燧散文的理性特质,对元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姚隧因之被称为"一代之宗工";元代散文大家多承继此风,主张"文以明道",并最终形成元文"偏于经世致用,而乏抒发情性;偏于纪事明道,而乏绘句章"的普遍特点。  相似文献   

2.
河南姚枢、姚燧叔侄,在元初思想界、文学界具有极高的地位。姚枢携江汉儒士赵复北归,传播朱熹理学思想,奠定了理学在元代的官学地位;姚燧学习韩愈散文,援道学入文章,恢复了古文醇厚中正的风格,影响了元一代文风。而姚氏也成为中州著名的文化世家。  相似文献   

3.
姚燧的散文,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法韩愈,以绍秦汉,论文主张文气说,他的散文创作风格刚劲雄放,语言古雅深邃,叙事简约,代表了元代前期北方散文发展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4.
河南姚枢、姚燧叔侄,在元初思想界、文学界具有极高的地位。姚枢携江汉儒士赵复北归,传播朱熹理学思想,奠定了理学在元代的官学地位;姚燧学习韩愈散文,援道学入文章,恢复了古文醇厚中正的风格,影响了元一代文风。而姚氏也成为中州著名的文化世家。  相似文献   

5.
学者一般认为,姚燧是元初文坛“主气说”的代表人物,张养浩《牧庵集序》称其创作为“才驾气驱”。他既要求诗歌的“美恶风刺”作用,主张诗歌“吟咏性情”,又要求诗歌“欣戚一发乎情”。而所谓“才驾气驱”,其才其气,皆是因贯通理学而修养得来的纯粹和婉之气。姚燧的这些诗论主张,在元初北方诗坛与王恽卢挚共同开了元诗尊汉魏晋唐的先声;至宋亡,即与江南戴表元的“尊唐得古”诗论和赵孟颇的学唐复古交相辉映,不仅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而且汇合成席卷延祜以后元代诗坛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6.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时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7.
前人谓“元无文”,今人论元,也往往专注于“曲”而常舍其文,致使许多著述中元代文学总貌有缺,散文史留下空档。元代散文是不该忽略的客观存在。本文从发展分期、作家作品、主要特点、历史评价等方面对元代散文进行论述,以期能填缺补空,并引发对元代散文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论主张,如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了这些文论主张在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散文艺术的成熟;二是奠定了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基础;三是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学作家来自从东南沿海到西亚地中海的广大地区,包括了回鹘、西夏、吐蕃、以至于康里、拂林、大食等几十个欧亚种族,涵盖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全部四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体裁雅俗兼备,表现出与传统文学的格格不入.元代伏牛山地域文学作家,在蒙古草原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等不同文化因子的影响下,更是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质.尤其是西域葛逻禄迺贤的诗人气质,洛阳姚燧的理学和文学,顺阳孛术鲁翀的文章与学问,以及襄城杨士弘"音律正变"说,皆以特异的新质为元代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周同宾的散文创作实践,对其散文创作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作家散文创作中的思想性、表现手法、语言创新等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周同宾散文的现代性特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他既能超越本土文化心态,又不脱离本土文化传统,最终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1.
范培松指出,近年来散文创作界存在三大反差:一是小说家的散文写得比专攻散文的散文家要好;二是散文作者们写“过去”的劲头超过了写“现在”的劲头;三是对繁荣散文创作的口号呼吁反而比散文创作的实际要热。在另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对散文领域的冲击又开始令散文工作者惶惑不安。首先是小说散文化趋向的越来越明朗化。我国传统小说过份倚重故事性、传奇性,使一惯勿视情节的散文工作者对小说的发展趋势麻痹大意,认为小说与散文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就已经开始冲击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绘画中,“四君子”题材比较突出。中国文人受“比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喜欢用梅兰竹菊寄托理想品格。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元代画家一百七十余人,画水墨梅兰竹菊者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元代水墨“四君子”的兴盛原因有二:一是民族矛盾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人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当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时,文人们寻求象征性艺术来表达创作意念;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书法入画技法促进了“四君子”的写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余光中为两岸著名学者、散文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了平庸,创造了神奇,成为20世纪两岸散文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既代表了散文的成就,又代表了散文的高度。本文通过二者散文在文化态度等诸方面特点的比照分析,凸现二余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史学地位,并力求从二者的创作心态、风貌中揭示两岸散文某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意义的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散文创作中浸润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富有人生哲理;文短语精,构思精巧,富有“诗意”,是“五四”时期现代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代表,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全元文的整理过程,也是我们发现元文特色、总结元文发展规律、总体把握元文的过程。元代散文家多受程朱理学影响,一些著名作家或本身就是理学家,或与理学家有着师友渊源,所以元代散文理学气浓重,重道轻文现象突出,这也是元文为历代评论家们诟病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身处江南教书授徒的戴表元,却以其“清深雅洁”之文为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新风;其散文中颇为离经叛道的诗论,更使人耳目一新。本文谨从戴表元散文中表现的“宗唐得古”“性情说”“清言说”等诗论作一浅说,分析其对元代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词实质上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体,具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词的艺术特质是词人创作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其性格、学问、襟怀和经历的一种综合反映;词境的创造,有赖于词各种艺术特质的表现,其中,“灵气”和“含蓄”之美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复兴是由挽悼散文发端的,这是由泪水孕育而成的悲歌。继之,以反映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的文化散文逐渐兴起。90年代,出现了以弘扬民族传统及人文精神的“大散文”,自此以后。散文创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倾向,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将散文创作从“旧事重提”到“朝花夕拾”的改名,不仅是艺术的更新创造,其“朝”、“夕”二字的蕴涵丰富而深广。它们是鲁迅情感、心境的外化。“朝”显示了他对当年生活的美好认识与留恋,“夕”则正是他当时悲凉.心境的形象体现。“朝”、“夕”二字正表现出鲁迅作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情感特质。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短暂的一生。郁达夫虽以小说闻名于世,但是“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实不在他的小说之下”,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蛹动着一个“述叙者”的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开风式的格调,而最重要的是其散文忧郁隐藏着对祖国凝重的爱。这些独特性,是郁氏散文最为闪亮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元明善是元代散丈六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雅正凝练,简约质朴,恣肆纵横,气势奔放雄健的特点。元明善文学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时代的风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