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阐释了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缘由和价值,论证了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斗地牯牛"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斗地牯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耐力以及柔韧、力量、灵敏、协调、平衡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一定作用,适合在中学开展.建议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和科学性.将毛南族"斗地牯牛"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对抢救、保护和传承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其进校园,实现它与学校教育共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大理市下关城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下关城区小学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小学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民办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民办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于公立的高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用性、课程内容层次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本校教学资源现状,建设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主要有四个因素:学生需求、教学团队、相关政策和教学设施.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重要保障,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提出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对策和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实地访问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素质和学校状况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建议尽快强化教师素质培养,解除对体育课程的不公平待遇;以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改变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认为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甘肃省高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阳光体育开展的实效,本文对学校校本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资源准备与筛选、课程建设与实施、课程评价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反映资源准备与筛选的指标有开发情境定位、学校政策导向、课程开发组织机构、专项经费、校内体育资源、校外体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反映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有课程目标、课程纲要、课堂教学策略、课堂学习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参与度;反映课程评价的有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时间、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该评价体系为各高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直观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对<体育赏识>校本课程的建设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后续建设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体育基础理论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赏识>课程其本质为一门体育理论校本课程.课程内容的制定是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本校教学资源,遵循娱乐性、知识性与实用性原则.<体育赏识>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后续建设同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综合、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趋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对于我国当前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别山区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村中学校本开发的因素。并以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为依据,构建适合大别山区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经以及开发模式与实施方法。为体育校本课程在大别山区农村中学全面开展提高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促进边疆民族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拟探讨大理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的健身价值,把它引入云南省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遥  孙明轶 《科技信息》2011,(7):I0022-I0022,I0033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按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程序对定向运动课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通过教学实验对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操作情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定向运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要求,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邱兆福 《科技资讯》2011,(15):188-188
通过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兴趣与实效的问题上搭建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使高校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育理念得到提高,更好地在体育实践中贯彻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结合具体实际,达到体育课程的实效,避免走形式。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高校教师能够以人为本、以地域为本、以校为本,探索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三级课程"所赋予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要有效地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转换自己的角色,这就要求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素质发展的作用、当前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等方面作些分析,探讨在实践中采取有关策略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以便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校本课程资源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语境下对之进行开发利用,既可传承民族文化,又可丰富充实校本课程资源,使之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本文论述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并探讨了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校本课程资源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在将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及分析法,借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建议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背景下,各个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饮食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中阳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有自己特色,文中以饮食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简要介绍其校本课程开发确立的依据、开发模式、开发流程,最后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追求体育教育个性化、满足学生实际的体育需求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全国各地一些中小学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并且许多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有些校长、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主要从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对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下辨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方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文章就校本课程的概念、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有必要且有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黄远志 《科技信息》2012,(14):265-26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中专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程序设计、资源利用、实施策略、评价体系、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职业教育下中专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