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万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由亚热带森林草原景观演变为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后期森林草原景观逐渐被破坏,演变为现今天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和人类活动.气候自然波动是生态环境演变的基础,在冷干或暖干条件下,植被退化甚至死亡.人类活动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植被破坏.人类活动叠加气候波动共同促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体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体育游戏的产生“需要是发明之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产生于社会需要和人本身的需要,人类的体育游戏也不例外,它是应不同历史时期某些需要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人类的体育游戏,由需要而引起,需要构成了人类体育游戏产生的动因.体育游戏既然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产生的基本前提就只能是人类社会的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产生等,而这一切先决条件的出现,无不根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中的实践活动.人类正是通过劳动,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善了人体的活动机能,创造了人类,创…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施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更好地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4.
人离不开水,过去,也许只是航海的人感觉到淡水的压力,而近100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紧迫地感觉到水的危机。一方面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可用淡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来地球是个多水的星球.无奈人类只能依靠淡水生存。地球上的水97.3%都存在于海洋.不能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人类感觉淡水短缺之时,看着这占地表面积71%的大海,人类总有望洋兴叹之感。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这在科学上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相对论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过去把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疑过分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我们应给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充分的科学的认识,赋予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应当给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过去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提法及其造成的危害,应予相应纠正.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洪水是一种发生频繁、对人类社会影响深刻的自然灾害.人类的防洪减灾实践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类从防洪减灾实践中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重要意义,并在防洪减灾实践中采取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传播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的第五大需要①.也是人类除劳动和语言之外.区别于动物世界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人类从直立人起.迄今已有300万年、约90.8%是穴居时代。有时也辅以巢居。但总体上穴居、半穴居贯穿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有些还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如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洞、湖南武岗县四季岩洞.都是新石器时代的著名穴居遗存,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也有许多穴居遗存发现。在穴居时代.我国的穴居先民是如何进行传播活动的呢?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地一样,传…  相似文献   

8.
浅谈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晨 《科技信息》2008,(21):49-49
目前,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与人类健康的联系正受到广泛的重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丰富的物种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能源,而且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药物资源,是人类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生态系统方面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成器 《杭州科技》1997,18(6):9-10
1.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现,它是人类对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理性约束.本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道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也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饱受污染等严重后果。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会继续造…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暴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其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的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迫切地要求我们如何避免和对待这种疾病的再度发生,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物。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安全接触.人类要懂得,只要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继康.  相似文献   

12.
对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考赵全(体育教研室)引言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思考着未来的事情,这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能力.思索未来,研究未来,认识未来是人类的特殊属性,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和必要条件。在本世纪结束时。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河流、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成因,指出其对人类生产生活文献的危害,并给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旨在唤起人类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害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产物。即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地球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状态发生变化.使原来的环境要素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一般称作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一般称为公害。具体地说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形成污染,并达到了致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向我们展示出巨大的矛盾,物质领域的极端发展,抹杀着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人的精神生活日益枯竭。特别是进入20世纪“来,人类的灵魂在自问:这个文明的世界是我们的家园吗?多少智者苦苦思索,仍然一无所获,找不着出路,而将自己,将人类流放了.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自身美的崇拜和炫耀,欣赏和追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未,人们为创造精美的人体艺术付出了浩大的精力一所创造的这类艺术成果.在人类及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然而,如何欣赏人(裸)体艺术之美.却是艺术和美学中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对裸体艺术,应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它美的丰富内涵.裸体艺术,从‘已诞生之日起,就是同人的社会生活和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任意识、宗教意识、科学意识和审美意识,对裸体艺术的创造有着明显的影响.早在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创作了一些裸体女神雕像…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人类社会全新的活动空间.这个活动空间必须符合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则.通过分析了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提出了在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之上的安全防御体系,探讨了网络的安全性与开放性的平衡,并对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技术市场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一种活动.是科学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也是我国诸多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中起先导性作用的重要市场。它的发育、发展与繁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和谐度。  相似文献   

19.
我的皱纹越来越少了,头发也慢慢从白变黑。那边穿花裙子的小姑娘是我妈妈。拜托.我没疯!现在的人类.出生时都是老人险.越长越年轻,最后就变成婴儿啦~假如人类“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始岩画中的服饰表现,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服饰独特的审美观点.通过分析归纳这些服饰的款式、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特点,表明它们不仅但是对服装的再现,更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宗教、审美、图腾崇拜等社会因素.认为岩画中的服饰是原始先民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