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叙事理论中 ,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 ,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难分高下优劣。因此 ,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 ,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6.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小说叙事学中全知全能视角和“跳角”的关系,从显在“统摄者”、叙事可靠性及视角整一等角度进行了同异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享有盛誉的唐人小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主流叙事文体--史传及其传统的继承与内在超越中繁盛起来的。唐人小说借鉴史传叙事方式,又特别发展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创造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运用视角转换、倒叙、插叙大大提高表现力,迈出了小说文体独立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普实克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成果,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并在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者功能的对比中,展示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在主观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叙事视角从中国古典小说的说书人全知视角向第一人称叙事及限知视角转变。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功能从串联社会生活变为叙述自我主体,叙事者开始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并且,中国现代小说作家通过"不可靠叙事"使叙事者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疏离,改变了文学革命之前叙事者多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重合的状况,体现出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另外,通过典型性处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在现代作家笔下具有更为深广的象征意义,利于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多方面的建树,但仍有挖掘的余地。试从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结构模式三方面对郁达夫小说的体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作家严歌苓在《扶桑》中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移民跨种族的爱情故事。三种叙事角度的并用突破了单一的聚焦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使得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同时这种综合叙事实验给予了小说新意,增加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视角意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不仅表现了铁凝小说创作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成为她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成人/儿童两种叙事视角的对立与共存,成为她人性批判的有效策略;女性/男性/第三性视角的多元互补,则为其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6.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叙事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多种叙事策略和独具匠心的小说形式向我们呈现出南阳盆地里的众生相,书写着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17.
叙事视角是作品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叙事视角的选取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密切相关,独特的视角能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傻子视角小说对第一人称叙述的运用与突破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效果,同时傻子视角小说也蕴含着独特的反讽意味,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实相生、真幻相间的瑰丽世界,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对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视角的选择以及哈克视角与小说人物性格,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关系,评述了作者对哈克视角的成功运用对小说成为马克·吐温颠峰之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在其作品《弗兰德公路》中成功地将绘画、摄影的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时间化的限制,为读者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空间画面。此外,作者通过高超的、娴熟的技巧运用实现了画面之间的转接,从而实现了文本叙事上的同一。从图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弗兰德公路》,并对图像叙事在小说中的表层和深层表现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