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检测血清中p53蛋白及其抗体变化诊断肿瘤的ELISA试剂盒的研发需要大量制备p53蛋白.本研究通过构建人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53,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p53包涵体蛋白,经包涵体变性、亲和纯化、复性得到可溶p53蛋白.发现利用8M尿素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溶解,经镍柱亲和纯化得到纯度超过95%的变性蛋白.尝试透析复性、稀释复性和柱上复性3种方法分别对p53变性蛋白进行复性.结果表明透析复性的复性率最高,这为原核表达制备p53提供了一种参考.本研究为ELISA法检测血清中p53蛋白及其抗体诊断肿瘤相关试剂盒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校现代分离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耿信笃教授等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变性蛋白复性及同时纯化装置。这项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中各类蛋白的复性纯化及制备,在基因工程生产治疗蛋白药物的下游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基因工程中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均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从用色谱纯化蛋白理论研究开始,建立了同时进行变性蛋白复性及纯化操作的新理论,研究了各种分离复性蛋白的机理,提出了如何在分子水平上给变性蛋白提供足够能量,以克服在蛋白复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能垒,如何瞬时使变性蛋白分子脱水,如何为蛋白折叠…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温敏凝胶在蛋白质复性方面的方法,利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具有的缓释作用,对变性蛋白质进行了复性.考察不同合成条件下凝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制胶温度为22℃、凝胶单体浓度为10%、交联度为5%制得的凝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较大的溶胀倍率、缩水倍率及良好的温敏性能.凝胶的缓释作用对变性还原溶茵酶辅助复性的影响表明,在复性酶终浓度为0.5mg/mL时,凝胶辅助蛋白质的复性收率可达68%,比直接稀释复性(收率为57%)高19%.特别是对高浓度蛋白质的复性(1.5mg/mL),凝胶辅助复性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复性收率高出直接稀释复性37%,表现出温敏凝胶在实际蛋白质复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胰岛素原包涵体蛋白的变性复性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变性液中DTT的浓度,复性液的pH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物质的量比,甘氨酸(Gly)浓度对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性液中加入60mmol/L DTT,复性液pH9.5,GSH与GSSG物质的量比为5∶1,Gly浓度为50mmol/L条件下复性率最高。复性后的重组人胰岛素原过DEAE-Sepharose FF柱,经过TPCK-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后,再过Sephadex G-25柱,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人胰岛素。目的蛋白收率为96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IPTG诱导含有pGEXaiiA-B15质粒的工程菌使其大量表达AiiA融合蛋白.由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多为不可溶的包涵体,须经分离、变性溶解,再经过一个合适的复性过程才能实现变性蛋白的正确折叠,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通过含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的缓冲液A溶液及尿素等变性剂使包涵体溶解,磷酸盐缓冲液透析复性.SDS-PAGE电泳表明包涵体已由不可溶转化成可溶的蛋白.抑菌试验证明复性后的AiiA蛋白对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引起的马铃薯软腐病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激蛋白是一类在有机体受到高温等逆境刺激后大量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生物体内新生肽的运输、折叠、组装、定位以及变性蛋白的复性和降解,是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已成为当今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化学和植物抗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植物热激蛋白的研究概况、合成及分布、生物学功能、基因表达调控,提出植物热激蛋白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人工伴侣辅助蛋白质复性方法的广泛应用,本文以二硫苏糖醇还原、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为目标蛋白质,优化复性过程中的一些条件.首先确定了溶菌酶浓度为0.06 mg/mL时,复性的最佳氧化还原体系GSSG/GSH均为3 mmol/L;然后证明了要达到较高的复性收率,在水浴环境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β-CD浓度(24 h,CTAB/β-CD为1.2 mmol/L:14.4 mmol/L),收率可达90%以上.而在摇床环境下,利用较短时间和较低的β-CD浓度(1 h,CTAB/β-CD为1.2 mmol/L:4.8 mmol/L)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复性收率(70%以上);进一步实验证明,若想在1 h内达到理想的复性效果,可以选用1.2 mmol/L:4.8 mmol/L的CTAB/β-CD,摇动10 min,然后保持静止,可达到70%以上的收率.  相似文献   

8.
人Sox2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方法从人胚胎十细胞中扩增出Sox2基因,构建pET28b-Sox2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转化pET28b-Sox2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DE3).并优化表达条件为37℃ 1PTG0.8 mmol/L诱导4 h.以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Sox2重组蛋白,对变性蛋白进行柱上和透析复性,复性后蛋白得率为0.7 mg/g湿菌重.  相似文献   

9.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IEC)研究了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RNase A)折叠过程中,复性缓冲液种类及pH值、流动相中脲浓度及盐种类对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复性的影响。发现pH为弱碱性,用PBS作为缓冲液能提高复性效率;当流动相中含有2.0mol/L脲时复性产率较高;洗脱剂用NaCl时活性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rhB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 .利用其产物N端携带 6个连接的组氨酸与金属螯合层析介质中的镍离子的亲和性 ,应用Ni -NTA金属螯合层析在蛋白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 ,并对纯化样品的复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复性方法和复性条件对其复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变性条件下经纯化的样品在Ni柱上不经洗脱 ,用 8.0mol/L~ 1.0mol/L尿素梯度洗涤可使样品在柱上直接复性 .用该法除了可有效地提高复性率外 ,还可使整个纯化过程变得简单、快速和高效 .一步层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且具有生物活性的rhB .  相似文献   

11.
对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与GSH/GSSG促进重组凝乳酶原复性进行了比较。GSGSSG促进重组凝乳酶原复性的效率低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但最终效果相似。GSH/GSSG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促进重组凝乳酶原复性的反应没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二次体积排阻色谱在非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中性条件下对还原变性的溶菌酶(Lys)的复性.结果表明:在初次排阻色谱的溶菌酶洗脱液中加入过量的氧化型谷胱苷肽(GSSG)和盐酸胍(GuHCI)充分作用后,进行二次体积排阻色谱能够成功复性还原变性的溶菌酶.  相似文献   

13.
小鼠PD-1胞外段重组蛋白表达及其包涵体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可溶性的PD-1胞外段(以下简称exPD-1)蛋白.以C57BL/6小鼠脾细胞cDNA为模板,扩增小鼠exPD-1基因,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xPD-1,并在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显示,小鼠exPD-1重组蛋白大小约为17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xPD-1包涵体蛋白经8mol/L尿素变性、Ni-NTA亲和层析后,采用尿素梯度透析法对蛋白进行复性,复性效果不佳,添加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性后,复性率达到50%以上,提高了复性效率.小鼠exPD-1蛋白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D-1的免疫学功能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适用于胡杨叶片非变性蛋白质提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用于胡杨叶片非变性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采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中胡杨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咪唑法、Bis-Tris法、Tris-HCl法和新构建的Tris-SSAD法4种非变性蛋白质提取策略,分别用于提取胡杨叶片蛋白质样品;随后进行第一维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st)-DE:Native-PAGE)。相比之下,只有Tris-SSAD法获得了清晰、条带数目较多的Native-PAGE图谱,且结合第二维变性凝胶电泳(2~(nd)-DE:SDS-PAGE)可成功分离出较多蛋白质复合体亚基或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证明了Tris-SSAD法非变性温和提取特性。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胡杨叶片的非变性蛋白质提取方法,为后续进一步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复合体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种添加剂促进变性还原溶菌酶复性的作用,考察了添加剂浓度及变性剂盐酸胍浓度对复性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氨酸、乙酰胺、丙酮、硫脲及甘油均能有效促进变性溶菌酶复性,并且存在最佳的添加剂浓度使变性溶菌酶的复性收率最大.在促进复性中,乙酰胺等结构类似物与盐酸胍具有相同作用,因此,在降低复性液中盐酸胍浓度的同时,适当提高乙酰胺浓度即可获得较高的复性收率.当盐酸胍浓度为0.2mol/L时,复性收率达到90%时的乙酰胺浓度为2mol/L,但降低盐酸胍浓度至0.06mol/L时,达到相同变性收率的乙酰胺浓度需要4mol/L.甘油与盐酸胍存在着协同作用,在一定浓度的盐酸胍存在下,添加适量的甘油能获得较高的复性收率.  相似文献   

16.
分子伴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分子伴侣特别是HSP70分子伴侣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子伴侣能结合和稳定另一种蛋白质的不稳定构象,促进新生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因而在辅助蛋白质复性以及免疫保护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HSP70分子伴侣能够帮助细胞内新生蛋白的折叠和跨膜运输、蛋白质多聚体结构的装配和解装配,并能在胁迫下维持蛋白质的特殊构象,防止未折叠的蛋白质变性和使聚集的蛋白质溶解复性。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异构酶(GI)是当今重要的工业酶制剂之一。本文采用GU·HCI作变性剂,Co~(2+)为保护剂,对GI的变性与复性作用的有关光谱进行了一些研究。 1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组首次用液态簧振动力学谱(RMS-L)方法对天然蛋白质水凝胶鸡蛋清的脱水过程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初步表明该方法对蛋白质变性检测是可行、有效的.进一步用RMS-L对天然蛋白质水凝胶(protein hydrogel)-脂肪溶胶(fat sol)复合体系(这里简称为PH-FS)鸡蛋黄的脱水变性过程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含水量的降低,PH-FS至少存在4个力学谱的显著变化过程.基于此结果并结合相关分析,推测随含水量的降低,PH-FS至少依次存在下述4个状态:(1)Ⅰ-状态,类体水的PH-FS态;(2) Ⅱ-状态,键合水的PH-FS态;(3)Ⅲ-状态,键合水和键合蛋白质以及脂肪颗粒的混合态;(4)ⅣV-状态,键合蛋白质-脂肪颗粒凝聚态.蛋白质的空间构型(spatial configuration)转变即变性,主要发生在拥有键合永的蛋白质通过失水向键合蛋白质转变的混合态.这表明RMS-L对鸡蛋黄脱水变性过程的检测是有效的,即进一步验证了RMS-L对蛋白质脱水变性过程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组成对溶菌酶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了复性缓冲液组成对还原变性溶茵酶复性的影响。方法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还原变性溶菌酶进行复性。结果低离子强度的Tris缓冲液比高离子强度的PBS缓冲液能明显提高复性收率;当复性缓冲液中不合其他种类的盐时,脲浓度为2.0mol/L时复性产率最高;当脲浓度低时,复性缓冲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铵的复性效果均不如不合这些盐的复性效果;当脲浓度高时,硫酸铵能很好地提高溶菌酶的复性回收率。结论认为Hofmeister效应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荧光法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荧光法系统研究了Ag(Ⅰ)、Hg(Ⅱ)、Pb(Ⅱ)三种重金属离子与不同蛋白质和酶内源荧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b(Ⅱ)、Hg(Ⅱ)与蛋白质的作用强,荧光猝灭明显。Ag(Ⅰ)与蛋白质作用较弱,并对不同的蛋白质表现的荧光变化趋势不同。并且研究了Ag(Ⅰ)对色氨酸荧光的影响,并对离子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