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均聚醚(PTMG)为原料合成聚氨酯(PU)预聚体(A组分),三羟基聚醚多元醇(330N)分别与1,4-丁二醇(BDO)或乙二醇(EGO)混合作为扩链剂(B组分),将A、B组分聚合制备PU弹性体。探讨330N/BDO与330N/EGO不同体系以及各体系不同质量比对PU弹性体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30N/BDO体系的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s)较低,硬段熔融热较高,随着330N/BDO质量比的下降,Tgs 上升,硬段熔融热增加;330N/EGO体系的拉伸强度、硬度稍高,而断裂伸长率和滞后损失(tan δ )有较大落差,随着330N/EGO质量比的下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和滞后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纯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扩链制备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型聚氨酯(PU)弹性体阻尼性能欠佳的问题,采用MOCA/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混合扩链剂,通过预聚体法制备不同扩链剂比例的PTMG-TDI型PU弹性体. 分别采用FTIR、DSC、DMA测试发现:随着混合扩链剂中PTMG1000(Mn为1 000)比例增加,PU的氢键化指数降低,软硬段的微观相分离程度下降,硬段微晶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焓随之减小,损耗因子增大. 当MOCA与PTMG1000的摩尔比为85 15时,PU硬度为85 A,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分别为33.1 MPa和70.5 kN/m,与纯MOCA制备的PU相比,硬度下降5 A,力学强度保持在较高值,损耗因子tan δ增加,制备的金属轮毂/PU复合滚轮达到耐久性检测标准,运行噪声降低3 dB.  相似文献   

3.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为软段、聚醚(酯)多元醇为改性剂,采用浇铸工艺制备聚氨酯弹性体(PUE)。研究了聚醚(酯)多元醇种类、分子量以及用量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种类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HTBN与PTMG-1000混合物(质量比为1 1)为软段、PPDI为硬段、E-300作为扩链剂制备PUE,当预聚体NCO%为6.0%、NCO/NH2摩尔比为1.05,预聚体浇注固化后在115℃热处理2 h,得到的PUE力学性能最佳。PUE的拉伸强度为48.23 MPa、撕裂强度为165.26 N/mm、断裂伸长率为652.45%、硬度(邵氏A)为97。  相似文献   

4.
以二甲苯为溶剂,全氟聚醚二元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合成了含氟聚氨酯(FPU),通过改变软段全氟聚醚二元醇用量控制FPU的氟质量分数.并且以聚丙二醇(PPG)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以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合成了不含氟的聚氨酯(PU)作为对比.对PU与FPU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氟质量分数对FPU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FPU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同时在保持聚氨酯疏油性的同时,还获得了较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5.
以3, 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为聚醚聚氨酯的软段、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固化剂、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利用二步法制备了不同活泼氢组分的PBT聚醚聚氨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及溶胀率测试仪,对PBT/TDI、PBT/TDI/DEG、PBT/TDI/TMP/和PBT/TDI/DEG/TMP体系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PBT/TDI、PBT/TDI/DEG、PBT/TDI/TMP/和PBT/TDI/DEG/TMP体系的固化反应均为二级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35.984、165.573、164.933、164.292 kJ/mol。加入DEG可显著提高黏合剂基体的断裂伸长率,但拉伸强度下降;加入TMP能提高黏合剂基体的拉伸强度,但断裂伸长率下降;同时加入DEG和TMP的黏合剂基体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DEG和TMP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固化体系的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室温固化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多元醇低聚物、分子量、异氰酸根含量和扩链系数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聚酯多元醇CMA-24和TDI100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根(NCO)含量为3.6%,扩链系数为0.97时,可以得到拉伸强度为38MPa,断裂伸长率为480%的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7.
选用聚醚二元醇(PP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合成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采用该聚氨酯预聚体(PUP)、扩链剂、交联剂对TDE-85/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分析,探讨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EP)体系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TDE-85与MeTHPA之间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环氧聚合物网络Ⅰ;1,4-丁二醇(1,4-BDO)及三羟甲基丙烷(TMP)与PU预聚体之间发生了扩链、交联反应,形成聚氨酯聚合物Ⅱ;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为非均相结构,PU含量是影响PU/EP材料两相相容性和相区尺寸的主要因素;当添加的PUP质量分数为15%时,PU改性TDE-85/MeTHPA体系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助剂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酯POL-2016、聚醚PPG-330N、异氰酸酯MT、MDI-100LL、交联剂乙二醇、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物法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研究了在MT/MDI-100LL体系中各种助剂的用量或种类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固化剂TMP用量的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先升后降;而回弹性先稍有降低后升高,扯断伸长率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当固化剂TMP的加入量为A组分中多元醇质量的1.5%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好.发泡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回弹性先剧烈下降,当用量大于2%时又略有上升或下降缓慢.泡沫稳定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和回弹性均升高,扯断伸长率也稍有升高.催化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下降而工艺性能提高,因此应控制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_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醚二元醇( PTMEG_2000)为单体,用N_甲基二乙醇胺作亲水扩链剂,制备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WPU),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粒径分析,主要探讨了影响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固含量、断裂伸长率、吸水率的因素如混合二异氰酸酯摩尔比n ( IPDI/HMDI )、预聚时二异氰酸酯与二元醇摩尔比n(二异氰酸酯/二元醇)、N_甲基二乙醇胺用量、三羟甲基丙烷用量和中和度.结果表明:当n( IPDI/HMDI)在0.47:1与0.23:1之间时,所制得的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固含量、断裂伸长率和吸水率均呈较稳定的状态;预聚阶段n(二异氰酸酯/二元醇)对WPU固含量影响不大,对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影响明显;MDEA的用量对固含量、断裂伸长率和吸水率都有较深的影响;TMP的用量对WPU膜的固含量、吸水率及断裂伸长率影响一般;中和度对WPU固含量以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吸水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该胶是二液反应型液态涂膜防水防腐材料,将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增塑剂投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制得预聚体。然后与在高温条件下制得的含扩链剂的乙组份进行扩链,自然熟化,即所具有弹性的PU橡胶涂膜。由于其主要成分为氨基甲酸酯,故防水防癌性能极佳,并与基面有极强的附着力。主要技术指标:硬度Hs40~50;耐  相似文献   

11.
选用端叠氮基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AzTPET)或端叠氮基二甘醇(KL-1)作为扩链剂与端炔基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反应制备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聚三唑弹性体(PTPET). 反应体系黏度稳定下,分析扩链剂对PTPET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交联网络的影响. 力学结果表明:在20 ℃时,未扩链的PTPET延伸率为112%,经40%(叠氮官能团比,下同)的AzTPET扩链后可提高到300%;在60 ℃时,延伸率由70.1%扩链后可达153%. 经50%的KL-1扩链后样品在20 ℃时延伸率为200%,60 ℃下为120%. 两种扩链剂制备样品的延伸率均大幅提高,但前者强度有所降低. 在?40 ℃下,两扩链剂制备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均随扩链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KL-1扩链的PTPET弹性体表观密度高于AzTPET. 综合分析,两种扩链剂均能显著提高PTPET的断裂延伸率,但扩链剂KL-1在PTPET中的力学强度优于AzTPET.   相似文献   

12.
静态热老化对NR硫化胶交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老化时间和环境对三种硫化体系的天然橡胶 ( NR)硫化胶的交联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 N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定伸应力相近 ,多硫键含量最多的 CV体系硫化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最大 ,单硫键含量最大的 EV体系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最小 ;有氧和绝氧热老化均使 NR硫化胶中多硫键减少 ,单硫键增加 .未填充的 NR硫化胶 ,其交联密度随热氧老化先增后减 .对于 N330填充的 NR硫化胶 ,有氧和绝氧热老化都使交联密度增加 ,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降低 ,而定伸应力和硬度增加 ,但 CV体系的性能保持率最低 ,EV体系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交联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NaHSO3封端法制备了一系列的水性聚氨基甲酰磺酸钠(PCS),讨论了作为溶剂的水、乙酸乙酯、乙醇的用量对封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的用量均有一最佳值,膜的吸水、吸乙醇及动力学实验表明经多乙烯多胺交联的PCS膜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乙醇性能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1,6-己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酸)(PHNA),1,4-丁二醇(BDO)、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三乙胺(TEA)为中和剂,乙二胺(EDA)为后扩链剂,利用两种乳化方法和不同的DMPA用量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羧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并测量了吸水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光泽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40 nm,最高340 nm,粒径分散系数(PDI)处于0.07~0.26之间,两种乳化工艺的粒径与粒径分布有明显差异;随着粒径的变化胶膜拉伸强度最高49.62 MPa,对应的断裂伸长率为922%,吸水率最低为5.25%,光泽度最高87.8°;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吸水率、拉伸强度、光泽度等有重要影响,而对断裂伸长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PU/PGMA同步互穿网络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影响高增塑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力学性能的因素,寻求最佳力学性能配方。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样品,对其进行拉伸试验以及动态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改变PU与PGMA的组成比,SIN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呈非单调变化,在PU含为60%附近时出现极大值,在体系中引入PGMA组分的交联剂及引入网间接枝剂均使体系的交联密度上升,导致抗张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己二酸、丁二醇及尼龙-66盐的熔融缩聚,制备低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预聚体(PrePEA),以1,4-双(2-噁唑啉)苯(PBOX)或者1,4-双(2-噁唑啉)苯(PBOX)和己二酰双己内酰胺(ABC)作为扩链剂对PrePEA进行扩链,得到特性黏度在0.39~0.47dL/g之间的聚酯酰胺。并利用1H-NMR、FT-IR、DSC、WAXS对扩链后聚酯酰胺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酰胺摩尔分数为20%的预聚体经PBOX扩链后熔点为101.09℃,拉伸强度为11.16MPa,断裂伸长率为1071.22%;酰胺摩尔分数为40%的预聚体经PBOX和ABC双扩链剂扩链的熔点是159.92℃,拉伸强度为22.42MPa,断裂伸长率为710.09%。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线型共混物、嵌段共聚物和互穿高聚物(IPN)。凭藉力学性能测试、电镜观察和动态力学谱分析,研究了光固化、热固化、化学组成、物理结构等因素对体系力学性能、结构形态和粘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U/PMMA是呈两相结构的部分相容体系,其中线型共混物伸长率最大,IPN强度最高,而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较差。此外,嵌段共聚物和IPN光固化体系形成的相畴结构均一,其抗张强度和伸长率明显高于热固化体系。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除了受化学结构影响以外,还与化学组成有关,随体系中PMMA含量和PU中硬链段含量增加,聚合物抗张强度升高,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