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能源的生态效率角度出发,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排放的气体污染物(NOX、SO2、CO2)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评价,讨论了对气体污染物单独脱除和协同脱除时,脱除率对燃煤电厂生态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现役燃煤电厂的生态效率的措施.所得结论对提高新机组和老机组的生态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开伟 《广东科技》2009,(16):224-225
本文简要介绍锅炉燃煤机组运行技术在某电厂中的应用,分析了电厂锅炉运行性能,锅炉整体性能评价等.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1 000 MW机组变频发电机的热经济性,调研了上海某厂两台1 000 MW机组变频发电机项目,结合安徽某电厂二期正在扩建的两台1 000 MW机组,初步拟定变频发电机项目方案,运用定流量分析法计算其热经济性,结果表明实施变频发电机项目,机组上网净功减少,理论供电标准煤耗率有所上升.建议缓建变频发电机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的投资与运行经济效益做对比分析,论证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对比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的一次投资费用、投资回收年限和运行费用,评价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燃气锅炉一次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年供热成本高于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的出力、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比燃煤锅炉占有明显优势,综合效益高于燃煤锅炉。结论燃气锅炉比燃煤锅炉综合效益更佳。在燃煤锅炉负荷不足,改造空间受限的条件下,采用燃气锅炉作为增容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高志强 《科技资讯》2011,(33):43-43
机组经济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厂效益。在分析机组运行经济性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灵敏度思想进行输电阻塞管理,能以较小的调整量消除阻塞,但很少考虑系统的经济性。而发电侧电力市场要反映低价机组优先上网的原则,因此选择参与调整机组时需要同时考虑灵敏度和报价因素。从直流潮流和交流潮流方程出发推导各节点注入功率对支路潮流的灵敏度,将其与各机组报价相结合构成综合评价因子,作为选择调整机组的依据,建立以消除阻塞费用最小为目标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进行求解。通过IEEE-RTS24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冷热电(CCHP)三联供分布式系统应用的不完善性,提出了一套包含CCHP、电热泵、蓄能系统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能够模拟分布式系统负荷和系统效率与负荷率、冷却水温的三维关联模型.考虑系统碳排放并引进碳税和电力回购(电力反向卖回电网),提出综合考虑环境性和经济性的碳税附加到电价的折算系数,构建了以日运行费用为目标的分布式系统分析模型.基于对几种不同运行模式的经济性分析,得出碳税完全附加到电价时分布式系统经济性优势更明显的结论;以热定电模式为经济性最优的运行模式.最后将分布式系统与传统燃煤电厂做对比,并对碳税和气价做敏感性分析,可知碳税、气价对分布式系统和燃煤电厂系统的经济性是相互影响的,当气价为3.15元/m3、碳税大于0.75元/kg时,或碳税为0.30元/kg、气价小于2.00元/m3时,分布式系统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电厂锅炉系统能效,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从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性角度出发,以锅炉系统能效为一级目标层,选取了关于燃料水平、设备水平和运行状况作为二级准则层,并将具体影响因素归类整理为三级指标层.分析各因素值变化对系统能效的指向性影响,确定隶属度函数,通过专家组评议求得权重向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锅炉系统能效模糊综合评判体系.该体系可对锅炉系统能效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某层面的能效利用现状,为后续优化指明方向,也可用于机组间的竞赛对比.  相似文献   

9.
杨彪 《科技资讯》2013,(31):139-139,141
如今随着燃煤用量的不断增长,煤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燃煤指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性。燃煤各项指标是电厂锅炉系统进行设计和选型的基本依据,如锅炉容积热负荷的确定、尾部烟气流速的选取和风机的选型等。因此,燃煤指标的变化将对企业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波 《广东科技》2012,21(11):60-61
综合近年来旧电厂小机组脱硫改造有场地小、投资低、上马快、运营稳定的需要,笔者推荐一种优化的新型石灰石-石膏简易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在工艺流程、设备配置上都进行了精简,适应燃煤小机组脱硫。  相似文献   

11.
为使燃煤发电企业降低燃料成本,实现燃料科学管控,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发电可靠性和生产经济性的燃料成本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为电煤采购库存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下层为混煤掺烧非线性优化模型,双层模型交替迭代协调优化,实现燃料管控动态决策.针对优化模型高维多约束情况,提出一种混沌映射初始化和高斯变异结合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以某燃煤电厂模拟运营进行算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降低燃煤电厂7.80%的燃煤成本,证明了所提模型与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驱油封存技术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针对燃煤电厂CO2捕集和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研究,形成了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纯化处理技术、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体系、室内实验技术和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系列,配套了CO2驱注采工艺和地面工程技术系列,并建成国内外首个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与驱油示范工程。实践表明,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开发的高效CO2捕集溶剂及工艺比传统单乙醇胺(MEA)工艺捕集成本降低35%,CO2驱油与封存示范区累计注入CO2 12.8万t,累计增油2.9万t,封存CO2 11万t。  相似文献   

13.
根据风电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风电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风电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AHP的基本思想,创造性的使其与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中指标分层思想相结合,对指标分层,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某风电建设项目进行社会评价,验证其实用性,为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粉尘是燃煤火电厂一大职业性有害因素,从原煤进厂到锅炉燃烧、排放的整个过程均有粉尘产生。本文对燃煤电厂锅炉车间粉尘的产生过程以及浓度值、分散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裴娟  朱雪强  鲍文杰  王茹静 《江西科学》2014,(3):361-363,420
大型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火电厂和内陆核电厂主要的噪声源之一,采用合适的噪声预测软件对该类型冷却塔的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对开展火电厂和内陆核电厂噪声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运行的大型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噪声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验证Cadna/A软件在该类型冷却塔噪声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Cadna/A软件对大型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进行噪声预测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复杂环境和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的政策要求,以省级以上大型现代电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活动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在充分考虑电网企业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经济活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改进物元组合赋权模型(improved combined weighting matter-element,ICWME)对经济活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算例验证结果反映,该改进的物元组合赋权模型有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实现对电网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评价,可为企业未来规划提供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评价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操作绩效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的基本操作,模拟四种基本操作:良好环境下切屏点击、干扰环境下切屏点击、良好环境下不同距离与角度阀门点击、干扰环境下不同距离与角度阀门点击.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项操作的初步绩效权重,再由熵值法进行调整,克服了其它权重法不能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的绩效进行定量、有效地评估,既能用于各数字化核电厂对主控室操纵人员的选拔,又能用于对在岗操纵员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在数字化核电厂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煤矸石发电厂循环流化床固硫灰的活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2种燃煤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硫灰在标准养护和湿热养护条件下的活性指数均高于粉煤灰,但在蒸压养护条件下为最低;提出利用固硫灰研发建筑制品时,应采用与实际生产养护条件相同的活性指数作为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婷 《应用科技》2013,(4):68-72
针对基负荷机组在电网中比例日趋增加,系统孤网运行能力逐渐降低的问题,建立了包含燃煤电厂、水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以及带基负荷机组电厂的复杂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增加燃煤机组OPC控制环节,建立并改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以及水电机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负荷机组比例越高,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荷扰动越小,当对控制动态过程中频率最大偏差进行一定限制时,系统可承受最大偏差与基负荷机组比例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东非地区公路工程施工具有费用构成特殊、环境状况复杂、涉外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中方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的风险高,需预先评估进行主动控制。利用风险分解结构法(RBS)进行了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因子的分析,并据此得到以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为目标层,以生产要素施工成本风险控制、特殊施工增加成本风险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成本风险控制为准则层的施工成本控制风险清单,从而构建了以目标层为总指标、子准则层和控制因子层为一、二级指标,涵盖了22项成本风险控制因子的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东非地区公路施工成本风险控制评估模型,可据此判断东非公路施工成本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