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数据信息越来越丰富,大数据时代以其数据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而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大数据和统计工作又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统计新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内涵,包括定义及其特点,紧接着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统计新思维的变化方向,最后提出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我国统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高中与高师的数学教师应该携手共同研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的问题.从高师数学教与学需要的角度,对高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作一些思考,并给出一些建议:首先,应打牢知识基础,紧紧围绕基础教育的两个目标设计教学;其次教学中要揭示“统计与概率”基本思想;第三,强调“统计与概率”和生活、社会及继续学习的关系;同时要重视人文教育,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发展已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阐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意义与目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对概率统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并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几个维度推进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概率统计情景实践教学的设计架构和实践.介绍了情景实践教学设计原则、模式和关注点,从情景创建开始引导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其概率统计建模素养和创新能力.分析情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进行数据收集、目标定位及建模、数据分析及深化、质疑与检验等能力的有益之处,并通过具体情景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研究从宏观的社会知识层转向微观的数据层,这对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科学数据素养内涵为主线,选取江苏省部分高校,调研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及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框架,以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提出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优化与整合,优化概率论中的内容,突出数理统计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把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优化与整合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切合实际的基本技能,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博弈论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学中涉及人、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观念的不统一的影响,"教学"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走出这种"囚徒困境",需要各博弈主体理性水平的提高,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和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纳什均衡点".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借鉴其他国家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体系尤为重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韩国建国以来的10次基础教育课程修订背景及内容进行了翻译与整理,重点以第七次课程改革中2009修订与2015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内容文本为依据,从5个活动领域及其价值分析,得到如下启示:"健康第一"的观点相同,课程内容紧跟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设置;内容设置既要体现健康所需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又要结合各学校教育条件,挖掘、培养与时代所需的运动项目活动示例;重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预防和处理、学生体育品德教育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阐述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涵及特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状。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的透彻分析,总结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对策,即为高校增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之意识、高校强化思政课程带动学科课程育人之合力、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之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世界上,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素质,尤其是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已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决定在总结现有课程建设成就和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物理课程的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以新视角和高观点对高师数学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构建了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具体措施有:1)改变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离的局面;2)优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3)全面更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内容;4)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5)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并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到课程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实现了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赵春娟 《奇闻怪事》2007,(2):111-115
从2005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对于广大中学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要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广大教师就应该具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素养的新内涵包括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信息素养、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从发展角度分析,其硕士学位点名称、内涵的演变有利于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归属与发展优势.在归属于教育学这个大的学科门类之下,也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来改善师资游离状态,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如江西师范大学成立"大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依托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建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等都是很好的实践尝试.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课程与教学论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拓展其功能,促进课改走向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也为课程与教学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其学术研究群体不断壮大,成果也越来越丰富.面对学科发展新需要,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效益,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有待积极探索,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5.
正3月6日,南京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AI)学院,引发各界关注。这一消息也被很多代表委员关注,发展人工智能的问题在两会的小组会议中被反复提及。30多年前,一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让一代少年走进计算机世界,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不少委员提出,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孩子们的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通过开设大数据专题课来缓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对大数据专题课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阐述了创客理念的内涵并分析了创客理念对大数据专题课的促进作用;其次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理念的非计算机专业大数据素养教育的路径,随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最后,对此次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浅谈信息检索课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信息检索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课程的需要,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提升信息检索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提升信息检索课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安超 《科技信息》2011,(20):I0107-I0107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概率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渗透进了工农业生产、经济管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所以概率统计课程已经被绝大多数高校列为理工、经济、管理、教育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上好这门课是高校概率统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概率统计课程的第一堂课为例,向大家展示了我对概率统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一些理解、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Excel与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处理随机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与概率统计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理解和应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促进概率统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