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烯酰胺乳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乳化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壬酚醚进行复配,获得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以一定浓度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与甲苯按不同的体积比进行混合,通过机械搅拌方式将其配制成乳液。用稀释法确定乳液的O/W或W/O类型。72小时后测定乳液稳定性指数,获得乳液的稳定性数据和乳液相反转的稳定边界值,并绘制出相应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
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乳化二甲基硅油及乳液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复配乳化1 Pa.s的二甲基硅油,考察复配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乳液黏度、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的耐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选择高聚合度的亲水型乳化剂和高聚合度的亲油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乳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硅油乳液。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二聚甘油单硬酯和八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10.5)、硅油和水的质量比为7∶23∶70。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为8.06μm,黏度为387 mPa.s,固相质量分数差为2.91%。乳液高温稳定性良好,在110℃保持5 h,乳液体积平均粒径增大至11.63μm,固相质量分数差增大至6.12%。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4种烃油的接触角,并用Span、Tween、AES和OP等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将其乳化成无水乳液.结果表明,烃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的HLB值成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7.95 x+222.41,相关系数r=-0.997 2.通过测定未知烃油的接触角,计算出乳化剂的HLB值,但该式不适用于大豆油和腰果油的乳化.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出植物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HLB值的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13.55 x+169.52.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硬脂酸丁酯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乳化剂用量、HLB值、乳化温度及乳化时间对硬脂酸丁酯乳液的影响,确定最佳乳化条件.采用激光粒径分布仪、FT-IR、SEM、DSC表征乳化液形貌、稳定性和相变微胶囊的结构、形貌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复配乳化剂的HLB值=11,乳化时间为20min,乳化温度为70℃,乳化剂用量为10%,搅拌速度为4 000r/min,硬脂酸丁酯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以此乳液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状,结构致密,分散均匀,平均粒径3μm;相变温度为20.4℃,相变潜热为87.81J/g.  相似文献   

5.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电导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pan80 -Tween60复合作为乳化剂 ,研究复合乳化体系的HLB值对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水相分率的提高 ,体系电导率经历突变从油相电导趋向于水相电导 ,而且水相单体浓度越高 ,出现电导率突变的水相分率越低 .确定了Span80 -Tween60复合稳定的煤油 -水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体系 ,HLB值以 7.4 8左右为佳 .  相似文献   

7.
针对180号燃料油乳化存在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非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油粘度的影响,以HLB值为标准兼顾乳化油粘度设计出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乳化剂,考察了复配乳化剂、乳化工艺条件对乳化燃料油的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得出最佳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0.5%,乳化时间为45 m in左右,乳化温度为70~80°C,搅拌速度为500~600 r/m in。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LB值兼顾乳化油的粘度,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核心设计的复配乳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化燃料油室温储存3个月,稳定性好且粘度满足180#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别探讨了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HLB值以及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对共轭亚油酸W/O/W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了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的稳定性.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含量为9%、HLB值为7.3,外水相中EL40占4%时,多重乳液相对体积达到91%;对比实验发现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乙烯蜡难乳化,过程复杂,所得微乳液蜡含量低的问题,选用Span80和OP-6复配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含量、乳化时间、固含量、剪切速率等对聚乙烯蜡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粒径分布、离心法和静置法等研究了所得微乳液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温度为130℃,乳化剂HLB值为10.5,乳化剂含量为9.6%,乳化时间为30 min,蜡含量30%,剪切速率为1000 r/min时,所得聚乙烯蜡微乳液的粒径最小(1.2μm)、稳定性最好,在3000 r/min时离心10 min或在室温下静置90 d,所得样品不分层且无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可交联AA/AM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含量、单体配比、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AA/AM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低HLB值油溶性的乳化剂,控制乳液pH>8.5,乳化搅拌速度>1000r/min,可合成出稳定的AA/AM反应乳液。  相似文献   

11.
以月桂酸为原料、甲醇为酯化剂、氯磺酸为磺化剂,通过酯化、磺化、中和等反应制备了月桂酸甲酯磺酸钠(C12-MES),计算和测定了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三相点(K点),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应用于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乳液稳定性、乳胶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月桂酸甲酯与氯磺酸物质的量比为1:1.2,熟化时间60 min,且用质量分数为20%的甲醇再酯化,所得C12-MES产品色泽较浅,活性物含量能达到80%以上,其HLB值、CMC、K点分别为14.7、13.20 mmol/L(28 ℃)和0 ℃以下;以制得的C12-MES为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乳胶粒的粒径在100~200 nm之间,粒度分布小于0.015。  相似文献   

12.
详细讨论了复合乳化剂体系、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油水相比例、乳化温度和乳化速度等对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能使乳状液稳定的条件,为进一步探讨乳状液的稳定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二甲基硅油和二氧化硅组成的硅膏为主体成分,Span-Tween为复合乳化剂,采用普通搅拌装置对硅膏在水相中进行复合乳化,制备了有机硅消泡剂。通过L9正交实验优化了有机硅消泡剂的合成条件,得到了稳定性较高的消泡剂。复合乳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二氧化硅(S iO2)用量和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值)的影响次之;二甲基硅油用量的影响较小。当二甲基硅油的质量分数为16.0%,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2.0%,复合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6.0%,亲油亲水平衡值为9.6时,制备的有机硅消泡剂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高伟 《甘肃科技》2011,27(8):43-46
以50%阳离子度的DMC-AM体系为考察对象,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白油为分散相,在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引发下,成功得到稳定性好、分子量640万~1000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在考察不同类型白油对乳液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油水比、水相单体浓度、水相pH值、和乳化速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速度的影响,并利用显微镜考察了以上单因素实验体系聚合前后微观形态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乳液形态变化的原因。最后在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复合乳化剂司班吐温比、油水体积比、乳化剂量三个因素对乳液聚合物的表观黏度和聚合最高温度的影响大小,确定了最佳聚合配方。  相似文献   

15.
HLB值及其在乳液聚合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概念、获取方法,并介绍了其在乳液聚合研究中选择乳化剂及控制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面优化O-W型乳化液的缓蚀防锈性能与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低浓度水包油型(O-W) 乳化液的缓蚀性和防锈性与其细度及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发现乳液的防锈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同时达到最佳值, 微乳化液因稳定性好而不能获得良好的防锈性能; 只有稳定性适中、且含有适量HLB 值较高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组分的半透明细乳化液, 才具有最佳的防锈性能和缓蚀性能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PHMS/VAc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含氢聚甲硅氧烷(PHMS)/醋酸乙烯酯(VAc)/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对乳液的粒径、粘度、表面张力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的复合乳化剂可明显提高乳液性。聚合方法对乳液性能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溶液为水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ween60)/异构烷烃Isopar M为油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 HSO3)为引发剂,在40℃进行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DAAC).通过红外光谱(IR)、液相色谱(LC)、扫描电镜(SEM)对共聚物结构、丙烯酰胺单体残留量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40℃,HLB值为8.5,AM与DMDAAC质量比为8∶2,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7%,乳化剂占油相总质量的25%时,得稳定透明的微乳液,产物为无单体残留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度为30%.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作为软硬单体,NP和DBS的混合乳化剂作为乳化体系,采用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并引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来制备苯丙乳液.在聚合过程中改变加入的乳化剂量.研究了乳化剂对苯丙乳液的平均粒径、稳定性、吸水率、粘度和流变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液胶粒的平均粒径减小,而乳液的粘度和胶膜的吸水率却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受乳化剂中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质量配比影响较大,而乳液的流变性则与乳化剂的浓度无关.并对乳化剂对乳液性质的影响原因进行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制备不同用途的苯丙乳液时,必须要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及配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二甲基硅油及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有机硅消泡剂.研究了原料配比、稳定剂、HLB值对消泡剂稳定性及消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二甲基硅油为16.0%,二氧化硅为2.0%,乳化剂为6.0%,聚乙烯醇用量为0.21%,HLB值为9.55~9.65时,制备的有机硅消泡剂的稳定性及消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