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目前对徽州古村落生态设计思想溯源没有系统梳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生态设计思想的挖掘与利用。在对徽州古村落案例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文化观、生态设计观和生态造物观3个方面论述了徽州古村落的生态设计思想源头。结果表明:徽州古村落的生态文化观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人与人及自然和谐;生态设计观受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上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生态造物观受传统造物观和实践经验的影响,体现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并逐渐程序化、规范化、有效化。徽州古村落生态设计思想将为本土生态设计理论体系的架构、地域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城市规划、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安娜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43-44,55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突出人性自觉,实现了由佛教的自我内观向自然客观境界的转向,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也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禅文化相互交融并逐步成为中国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称均衡的中庸观和阴阳五行的生态观三个方面简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称均衡的中庸观使中国古代建筑彰显了动静有序的审美效果;阴阳五行的生态观指导人们利用并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顺应并保护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圆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特质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圆融思想有广泛而深刻的哲学理蕴,其中富含了深刻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依正圆融和自他圆融观,在当今时代,对调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如能运用于社会,将非常有益于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海丽 《科技信息》2012,(8):104-105
新世纪,作为环境自身发展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观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更多问题下,需要我们将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拓展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从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入手,汲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探求了若干实践策略,如环境教育的推引与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的制定、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旧小区的改造,近年来成为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是指导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泉州旧小区进行实际调查和现状分析,从建筑环境、道路环境、绿化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管理环境七个方面总结出旧小区改造中的主要问题,并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进行指导,从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个方面,探讨旧小区环境改造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圆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特质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圆融思想有广泛而深刻的哲学理蕴,其中富含了深刻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依正圆融和自他圆融观,在当今时代,对调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如能运用于社会,将非常有益于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因果、因缘、轮回和天堂地狱观四个角度分析了佛教的命运观,对佛教的命运观进行了细化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欲望花园》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里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视自然为“他者”并牺牲自尊、道德和精神价值的生态危机问题,戏剧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结合生态批评理论,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失衡解读该剧发现,阿尔比在对美国金钱社会的揭露与辛辣讥讽中展现出了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生态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支点有三:(1)以生态主义理论为指导;(2)教学内容与生态问题相关;(3)为实践生态主义而发展。平面设计生态化教学模式围绕这三个核心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而展开。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形式和教学平台四个方面,初探如何建构以运用生态智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出当以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的思维角度,以生态的视角和方法来思考教学模式的改良,开展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众多哲学思想和流派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支点,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其哲学基础予以探讨,对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历史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章对王安石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其进化主义的历史变通观,古为今用的历史认识论,怀疑主义的史学理论是其历史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马基雅维里是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思想推动了近代政治哲学从"人性善"理论到"人性缺陷"理论、从政治依附于道德到政治和道德的统一理论以及从以"义务"为中心到以"权利"为中心的三个理论转向,在人类政治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因果报应是佛教关于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是结合了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论。本文从因果报应的根源、报应的主体、报应的方式、因果报应理论在中国佛教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通过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成为城镇空间物理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设计理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分析城市设计与生态学的相关性及其自然观、环境观和生态观演变入手,在概念与认识、方法与技术、程序与成果3个层面讨论了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适应、保护、补偿3种设计途径,以及由环境评价推动的城市设计实践程序.提倡建立一个借鉴生态学相关原理、方法的交叉研究平台,并针对具体城市设计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思维的概念、特征和准则,并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发展观、道德观、公平观、平等观和效益观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思维观点,认为生态思维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与实践旨归。以继续深入推进“两山”理论诠释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诠释生态价值观;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诠释生态民生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诠释生态系统观;以用最严格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诠释生态法治观;以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诠释生态共赢观。从六个方面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理论支撑和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任何科学研究都基于一定的哲学思想。哲学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研究的路径和发展方向。迄今为止的翻译主体性研究由于所遵循的是一种缺乏实践指向的理论哲学路径,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遥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观及其对主客体关系的科学认识使其在指导翻译主体性理论研究中具有其他哲学思想无法比拟的优势。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有助于认清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本质特征,最大限度上弥合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