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氧化石墨和硫酸钛作为初始反应物, 在低温下(<100℃)制备得到了纳米级的氧化钛-氧化石墨烯插层复合材料, 即TiO2-Graphene Oxide intercalated composite, 可记为TiO2- Graphene Oxide. 这种材料是以经碱溶液剥离后单层和多层的氧化石墨混合物(即氧化石墨烯)作为负载, 由Ti(SO4)2水解生成的[TiO]2+基团通过静电吸引扩散进入到氧化石墨烯层间, 在低温条件下成核生长, 形成了TiO2-Graphene Oxide插层复合材料. 同时,还研究了这一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在采用TiO2-Graphene Oxide插层复合材料对甲基橙溶液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时, 其降解效率达到η=1.16 mg•min−1•g−1 (此为复合材料15 min内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 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P25粉的降解率η=0.51 mg•min−1•g−1.还对TiO2-Graphene Oxide插层复合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 最后, 通过对TiO2-Graphene Oxide插层复合材料进行XRD, XPS, TGA, ESEM和HRTEM测试, 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界面状况、热性能及其显微结构, 并分析了这一复合结构对改善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程杨  赵宗山  张帆  崔平  宋伟杰 《科学通报》2010,55(30):2904-2909
制备了一种高磁响应的Fe3O4-SiO2-Polypyrrole纳米复合核壳颗粒, 并成功应用于水相体系中重金属离子Cr2O72−的吸附研究.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揭示, 核壳复合吸附材料由400 nm大小的Fe3O4多晶球簇内核、100 nm厚度的非晶SiO2壳层以及外层聚吡咯材料组成, 其饱和磁化强度为43.5 emu/g.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按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量为35.52 mg/g. 证明对于Cr2O72−离子, 该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良好、可高效磁分离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雨季(7月)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两个土壤剖面(DHLS和DHS)中CO2气体的碳同位素组成和更新特征, 探讨了土壤CO2气体的来源比例. 结果表明: 该林区土壤CO2气体含量变化范围为6120~18718 μL•L−1,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75 cm以下则逐渐减少. 在DHLS剖面, 土壤CO2气体的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4.71‰~−24.03‰, 与同层位气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1), 模拟结果显示该剖面中的CO2气体主要来源于根系呼吸作用(>80%); 而在DHS剖面, 土壤CO2气体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5.19‰~−22.82‰, 模拟结果显示除表层(20 cm)90%来源于根系呼吸作用外, 深部(40~105 c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1%~94%). 14C年龄显示, DHLS和DHS剖面中土壤CO2气体中的碳均为现代碳, 14C年龄之间最大差值分别为8和14个月, DHLS剖面中土壤CO2气体更新速率较快. 在DHLS和DHS剖面中, 土壤CO2气体?14C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0.0‰~107.2‰和102.5‰~112.1‰, 高于现代大气CO2和同层位土壤有机碳的?14C值, 土壤CO2气体可能是大气核爆14C的一个重要储库.  相似文献   

4.
彭琦云  康峰  李娟  杨新林 《科学通报》2010,55(21):2086-2090
采用滴定法并以聚己内酯PCL为对照, 探讨了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C60-PCL的脂肪酶AK降解行为. 实验发现, PCL和C60-PCL的酶解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 其动力学参数Km 分别为0.75和0.16 mg•mL−1, 最大降解速度Vmax分别为0.90和0.43 mL•h−1. 在同等条件下C60-PCL降解速率较PCL减小, 表明富勒烯的引入使聚己内酯难于被脂肪酶降解.  相似文献   

5.
硼掺入Mg(OH)2过程中的硼同位素分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B掺入Mg(OH)2时的形式及掺入过程中硼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进行了不同设定pH (pH设定)的人工合成无Mg海水中B掺入Mg(OH)2的实验. 结果表明, B掺入Mg(OH)2非常迅速, 4 h能达到平衡, 平衡后Mg(OH)2中B浓度[B]和固相与溶液相间的分配系数Kd随pH设定的升高而降低. 而且最高的[B]和Kd均远高于B被金属氧化物或黏土矿物吸附时的对应值, 表明B具有很强的掺入Mg(OH)2的能力. 平衡时溶液相的δ11Bf均低于原始溶液的δ11Bi, 计算的Mg(OH)2与平衡溶液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α固-液变化范围为1.0186~1.0220, 平均值为1.0203. 这充分表明, B掺入Mg(OH)211B优先进入固相, 这是B(OH)3优先掺入的结果. B(OH)3与Mg(OH)2间的沉积反应是B(OH)3掺入的直接原因. B(OH)3与Mg(OH)2间的沉积反应和B(OH)4在Mg(OH)2上吸附可能同时存在, 并以沉积反应为主, 它们决定了B掺入Mg(OH)2时硼同位素特征. 与B只以B(OH)4形式掺入生物碳酸盐不同, B以B(OH)3和B(OH)4两种形式同时掺入Mg(OH)2, 并以B(OH)3优先掺入为主, pH设定越低掺入的B(OH)3比例越高. 由于Mg(OH)2普遍存在于石珊瑚中, 这将严重影响珊瑚的硼同位素组成δ11B与海水pH的定量对应关系, 因此会给δ11B作为古海水pH的代用指标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AsH2自由基:Ã2A1(000)−X~2B1(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锋  秦成兵  张群  陈旸 《科学通报》2009,54(20):3190-3197
采用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技术在19870~20250 cm−1能量范围内研究了AsH2自由基 Ã2A1(000)−X~2B1(000)带的高灵敏高分辨吸收光谱. AsH2自由基由AsH3/Ar混合气脉冲直流放电产生. 通过对K′a≤ 5,N′≤ 10的777根谱线进行了转动标识和最小二乘拟合, 获得了精确的激发态光谱常数和转动项值. 其中转动项值和部分高阶光谱常数均为首次得到. 通过分析发现部分K′a≤ 4的转动能级和全部K′a≤ 5的能级受到了扰动, 扰动很可能来自于基态的高振动激发态.  相似文献   

7.
马翔  马鹏涛  张超  王敬平  牛景杨 《科学通报》2011,56(12):928-933
以Na2MoO4·2H2O, Na3AsO3, NiCl2·6H2O, 乙二胺等为原料, 通过常温水溶液方法合成一例Anderson 结构衍生物(H2en)3[(NiO6)Mo6O18(As3O3)2]Cl2·6H2O (1, en = ethylenediamine),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X 射线粉末衍射及X 射线单晶结构测定.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0.94190(6) nm, b = 1.08612(8) nm, c = 1.10976(8) nm, α = 95.6890(10)°, β = 92.6460(10)°, γ = 90.8800(10)°, V = 1.12828(14) nm3, Z = 1, R1 = 0.0441, wR2 = 0.1189. 化合物1 分子由一个[(NiO6)Mo6O18(As3O3)2]4-阴离子, 2 个Cl-离子, 3 个质子化的乙二胺和6 个结晶水组成. 杂多阴离子[(NiO6)Mo6O18(As3O3)2]4-借助氢键与质子化的乙二胺及Cl-离子相连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杨志平  李盼来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9,54(13):1855-185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单一基质Ca10(Si2O7)3Cl2:Eu2+,Mn2+白色发光材料, 研究发现材料适于近紫外光激发, 发射高亮度的白色光. Eu2+发射中心形成峰值为426和523 nm的特征宽谱, 通过Eu2+向Mn2+的能量传递, 形成了峰值为585 nm的宽谱发射; 红、绿、蓝三色发射带叠加后, 在同一基质中实现了白光发射. 利用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公式, 得出Ca10(Si2O7)3Cl2中Eu2+对Mn2+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利用InGaN管芯(370 nm)激发Ca10(Si2O7)3Cl2:Eu2+,Mn2+材料, 获得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测得的色坐标为(x = 0.323, y = 0.327), 色温为5664 K, 显色指数为85%.  相似文献   

9.
以PCA揭示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文地球化学的形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降雨条件下重庆青木关地下河出口姜家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高分辨率监测, 发现各种指标对降雨响应迅速.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 提取能代表84.961%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 来反映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的形成. 结果表明, 降雨造成的以浊度、Al3+、全Fe、全Mn、Ba2+和NO2等离子浓度升高为代表的土壤流失, 和以HCO3, Ca2+, Sr2+等与灰岩溶解有关的离子浓度和电导率降低为代表的稀释效应, 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41.495%; 以Na+, NO3, PO43, K+, Cl等离子浓度和电导率升高为代表的农田中残留肥料及鸭子代谢物, 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37.449%;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的溶解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6.017%. 第一场降雨期间, 水质变化主要受进入地下河的农田中残留肥料和鸭子代谢物的控制, 而在第二场降雨期间, 水质变化则主要为土壤流失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别于2008 和2009 年夏季对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西沙群岛永兴岛(岛礁)和海南三 亚鹿回头岸礁进行了海-气CO2 交换的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1) 南海珊瑚礁区表层海水和大气 pCO2 存在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白天下降, 晚上上升; (2) 不同礁区大气pCO2 日变幅小, 而表层海水 pCO2 日变幅较大, 永暑礁潟湖为~70 μmol mol-1, 鹿回头及永兴岛礁坪分别为264~579 μmol mol-1 和420~619 μmol mol-1, 鹿回头礁外为324~492 μmol mol-1; (3) 不同礁区海-气CO2交换通量也有较 大差异, 永暑礁潟湖为0.4 mmol CO2 m-2 d-1, 永兴岛礁坪为4.7 mmol CO2 m-2 d-1, 鹿回头湾为9.8 mmol CO2 m-2 d-1, 表明南海珊瑚礁在夏季是大气CO2 的源. 在水深较浅的礁坪, 生物代谢是海水 pCO2 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而较深的潟湖或礁外, 水动力条件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影响海水pCO2 的变化. 相对于大洋区, 无机碳代谢对珊瑚礁区海水pCO2 的变化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同位素稀释法-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了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和污泥中的多溴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溴代二苯并呋喃(简称溴代二噁英, PBDD/Fs)的浓度, 并对其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 结果表明, 原水、出水、外排泥中8种2,3,7,8-PBDD/Fs的总量分别为1.94 pg/L, 0.28 pg/L和2.24 pg/g dw, 对应的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0.77 pg I-TEQ/L, 0.14 pg I-TEQ/L和0.46 pg I-TEQ/g dw. 采用两级高效厌氧生物流化床和内循环好氧生物三相流化床组成的A/O1/H/O2工艺能较好地去除2,3,7,8-PBDD/Fs, 各组分的去除率介于75%~100%. 去除的主要途径是吸附、沉淀到污泥中和除油池去除, 2,3,7,8-PBDD/Fs总量的去除率分别是59%和39%. 首次发现焦化废水处理过程的生物系统生成了一些2,3,7,8-PBDD/F单体, 其主要组分为1,2,3,4,7,8/1,2,3,6,7,8-HxBDD.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氢有效质量理论(HEMT)对In0.65Ga0.35N(高In组分,Eg=1.31eV)太阳电池材料进行分析,计算出其浅能级施主和受主的重要性质参数电离能:ΔED~10.8meV,ΔEA~90meV.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室温条件下In0.65Ga0.35N的浅能级施主和受主强电离时的杂质浓度范围:施主9.56×108~4.57×1016cm-3,受主9.56×108~7.84×1016cm-3;并估算了产生杂质能带的最低杂质浓度:施主~1×1018cm-3,受主~5.79×1020cm-3.然后借助AMPS-1D软件对含有部分电离的浅能级施主、受主In0.65Ga0.35N单结太阳电池进行模拟,详细讨论了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对载流子的俘获对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本文结果为InGaN单结和多结太阳电池的掺杂(尤其是p型掺杂)和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部分苯酚衍生物生物降解性的2D和3D-QSB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佳奇  王甫洋  孙莉  王遵尧  王连生 《科学通报》2010,55(16):1600-1607
应用B3LYP/6-311G**水平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部分苯酚衍生物生物降解性能(二氧化碳生成量(PCD))的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相关模型(2D-QSBR),该模型包括分子平均极化率(α)和熵(SΘ)两个参数,其中α对PCD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33,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894.该结果优于midix,6-31G*计算水平下得到的2D模型,此外,应用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CoMSIA)方法,建立了3D-QSBR模型,模型的R2=0.964,q2=0.716,化合物的氢键供受体特性对降解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化合物的疏水性.结果表明,2D和3D-QSBR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同类化合物的PCD值.  相似文献   

14.
许雪松  金坤  荆波  李磊 《科学通报》2011,56(19):1509-1514
运用准经典轨线法结合Peterson 从头计算势能面, 在碰撞能为0.22 eV 时对O(1D) +DBr(v=0, j=0) → OD+Br 反应进行了细致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研究. 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给出了反应产物的散射方向. 反映k 与j′ 两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 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 反映k, k′与j′三矢量相关的函数P(ør)的分布表明产物转动角动量j′不仅有沿着y 轴的取向效应,还有沿着y 轴负方向的定向效应; 描述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空间分布函数P(θrr)说明反应垂直于散射平面极化. 质量因子的不同, 使得O(1D)+DBr 反应的极化与O(1D)+HBr 反应的极化有明显的差异, 说明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月平  闫婉露  郭琼  何严萍 《科学通报》2013,58(10):916-921
采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方法, 研究了34个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S-DABOs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讨论了分子碎片大小、碎片区分参数以及分子全息长度对模型的影响. 以26个化合物构成的训练集所建最优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755, 相关系数r2 为0.949. 对8个化合物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 其预测相关系数rpred2为0.95, 表明所建模型不仅有较高的拟合能力, 还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最后, 利用HQSAR模型的色码表示, 探讨了对S-DABOs类似物的活性起重要作用的结构与片段, 为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改造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对于真核细胞至关重要, 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 还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分化与生长、凋亡等生命过程.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 由于线粒体膜电位是反映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指针, 因此选用了代谢性细胞L6大鼠肌管细胞建立了一种快速且高效地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通过对线粒体染料JC-1浓度及孵育时间、待筛选化合物孵育时间、阳性化合物CCCP(carbonylcyanide-m-chlorophenylhydrazone) 浓度等实验条件的优化, 确立了筛选条件, 并对鱼藤酮、丙二酸、抗霉素A、寡霉素和黄连素(berberine)等线粒体抑制剂进行验证, 证实该筛选体系的可靠性. 以10 μmol L-1 CCCP作为阳性对照, 筛选体系的整体CV值(变异系数)为5.92%, Z'因子为0.575, 符合高通量筛选的要求. L6肌管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将为发现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药先导化合物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在THF体系中, 设计并成功地合成了两种具有平面结构的三嗪类衍生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胺基-1,3,5-三嗪(简写为Bpz*eaT)和2,4,6-三(3,5-二甲基吡唑)-1,3,5-三嗪(简写为Tpz*T)化合物, 并以此为配体, 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o(Bpz*eaT)Cl21), [Co(Bpz*T-O)2]·;(COO)2·;H2O (2), [Co(Mpz*T-O22(H2O)2]·;3H2O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 此外, 还对三嗪衍生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碳纳米管光散射和磁小珠易分离特性, 以丙型肝炎病毒的一段相关基因序列为实例, 通过检测磁小珠-DNA-碳纳米管组装形成的三明治结构产生的光散射信号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免标记检测病毒基因序列的方法. 由于单链DNA能通过π-π共轭缠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 而双链不能, 因而将丙肝病毒的一段相关DNA探针通过共价偶联修饰的磁小珠就能与多壁碳纳米管结合形成三明治结构, 而当有靶物DNA存在时, 因修饰在表面的DNA探针与靶物DNA进行特异性杂交阻碍三明治结构的形成. 测定通过磁性分离三明治结构后上清液的光散射信号, 发现在295 nm处的光散射强度与1.0×10-6~4.0×10-8 mol/L靶物DN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3σ)为40 nmol/L (n=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