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天津智能制造业成长的内在机制与规律,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智能制造业成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分析各因素对于智能制造业成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调整人才引进补贴系数、教育支出强度对于智能制造业成果转化率有正向影响;提高政策扶持强度,则会提高智能制造业的市场渗透率;而提高科技支出强度,虽然对于成果转化率以及智能制造业市场渗透率均为正向影响,但总体变动并不大。这说明人才引进、教育支出以及政策扶持是影响智能制造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专业的技术扩散服务机构或机制在中国是缺失的。研究了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功要素,包括:覆盖各州、关联拓展的服务网络,贴近需求、动态调整的服务内容,以立法为核心、以计划为基点的政策体系,公私合作、阶段调整的经费支持等。建议借鉴美国“制造业拓展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应新建专业的技术扩散服务机制,构建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技术扩散服务网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评估,完善内部报告与评价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2,(15):11-11
有报道称,伦敦奥运会美国国家队队服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该把那些衣服堆起来烧了!”向来对中国有成见的民主党参议员哈里·里德说道。美国人对本国制造业转入中国既生气又害怕。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大有同潮之势,该担心的恐怕是中国。多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将工厂搬同美国的意向,该杂志认为。科技进步才是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威胁,并认为三种新科技有助于美国夺同制造业强国的宝座。  相似文献   

4.
有报道称,伦敦奥运会美国国家队队服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该把那些衣服堆起来烧了!”向来对中国有成见的民主党参议员哈里·里德说道。美国人对本国制造业转入中国既生气又害怕。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大有同潮之势,该担心的恐怕是中国。多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将工厂搬同美国的意向,该杂志认为。科技进步才是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威胁,并认为三种新科技有助于美国夺同制造业强国的宝座。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了近期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政策工具,分析了这些举措可能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建生 《科技信息》2010,(13):83-83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设备,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已经渗入国家国民经济的个各行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用着制造业给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给我们创造的各种必需品。它给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也是巨大的.它的服务已经覆盖了人们必需品的60%-80%。就我国而言,到本世纪末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将占到总产值的40%之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出口的机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19):10-10
在美国两党大会上,奥巴马吹嘘说政府已经“代表我,们的工人去面对中国”,罗姆尼却攻击奥巴马的能源政策,说“他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政策的攻击会将能源与制造业的工作流向中国。”  相似文献   

8.
英语在国际社会上的广泛运用证明了其重要性及通用性。对于中国的教育而言,高中英语只是教学中的部分组成,中国学生接受的英语教育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其中,高中英语教学则起到了过度的作用。因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高中英语的教学工作,既要帮助学生完善以往的知识漏缺,又要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奠定基础。就目前高中英语的教学形势而言,本人认为教师应当开展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否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介绍了制造业的内涵及地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加大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等促进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步晚,受到国家政策、行业、企业以及高素质专业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在多重约束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鉴于此,本文在多重约束条件下首先全面分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演进过程和内部动力机制,继而从旅游装备产品视角分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成立行业协会减少政策约束、拓展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与浪费,一字之差,招致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如何合理消费,杜绝浪费,以有效节省钢材。实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关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等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德国为实施新一轮的制造业创新与改革,巩固德国在世界上制造强国的地位,提出“工业4.0”的战略。2015年,我国为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该战略指出要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引向高端制造业。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后,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同看法。基于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指导策略的目的,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相关文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工具Gephi和文本挖掘对文献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出目前众多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经剪贴     
王亚娟 《世界知识》2011,(12):10-10
美财政部认为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 美国财政部5月27日公布了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并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颖 《科技与经济》2021,34(5):86-90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34个分行业的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产能利用率影响的差异性.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环境规制对各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过高的环境规制对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产能利用率并无帮助.政府应尽可能避免对制造业采取统一的环境规制政策,应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有差别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升其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上海信息化》2008,(10):89-89
以“协同创新·加速国际化进程”为主题的2008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CIO峰会近日在沈阳举行。作为“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重要子活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了4届。论坛上,来自各方的信息化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了与会企业的欢迎。此次论坛不仅在信息化的上下游之间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沟通桥梁作用,而且帮助企业实现了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法和解决方案,这对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工作将产生深远而具有前瞻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34个分行业的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产能利用率影响的差异性。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环境规制对各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过高的环境规制对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产能利用率并无帮助。政府应尽可能避免对制造业采取统一的环境规制政策,应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有差别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升其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工业是人类文明的翅膀, 工业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人类发展现象.作为工业革命最主要的体现, 制造业发展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从手工制作、机器制造、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制造业的进步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成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在新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关口,巩固和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重塑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时代,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对出口的贡献以及制造业发展速度的考察,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是欠妥的。讨论了与制造业发展前景相关的两个问题,即基本趋势是高加工度化和制造业与其他部门以及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仍然没有走出当年经济危机的阴影.在虚拟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 很多欧美国家都开始重新布置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口号,有些国家也推出了针对制造业的贸易壁垒式政策和法规.这些对于位列“制造业大国 阵营中的中国来说,面临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中摸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是每个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