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令我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对学生来讲,难于对付的也是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说明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很有必要一起探究。下面就如何上好作文课,变“老大难”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兴趣是开阔思维、激奋情绪、丰富想象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心灵兴趣之火。”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对作文没产生兴趣,就必然导致学生厌恶作文,怕作文,为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我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3.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作文怎么写是孩子们面临的巨大问题。“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发烦”,这个顺口溜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习作听之恐惧,望之生畏,题材的陈旧,内容的敷衍,语句的贫乏,言之无物………一都成了最大的毛病。随着年级的逐年增长,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学生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没有自己的见解。写出来的文章雷同的多,有新意的少。原因何在?我认为: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与激情,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方法欠妥。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6.
探究学生喜欢张扬个性但作文中又失去真我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抗’创新”,二是“教师思想‘鲜’创新”,三是“学生思想‘惧’创新”。教师指导学生写“真我”作文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真我”,二是在作文训练中要关爱“真我”,三是要注重学生做人与作文的“真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导致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参加了河南省的高考语文作文评卷工作,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或内容单薄、空洞无物,或材料运用不恰当,不能够有力地表现中心。这不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要求,当然也就得不到高分。本文的目标就是要解决选材料、用材料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作文困难户”李小刚。(化名)在全县五年级语文统考中作文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三位。李小刚拿到试卷后,脸上堆满了微笑。老师评讲试卷时也一反常态地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放学时,学习委员张红(化名)含着眼泪来到我的办公室告状:“张老师.李小刚在班上说我的作文分数没有他高,说我不配当学习委员。其实他这次作文成绩能在班上名列第三,那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他凭什么这样说我……”听了学习委员的一番话后,我马上来气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训斥:“李小刚同学,你这次作文成绩能在班上名列第三,那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有什么值得骄傲?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由最开始的怕作文到今天爱作文,想作文,这一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结果。我们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变换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乐趣,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4.
字字笑     
《少儿科技》2009,(9):47-47
短文 老师布置学生当堂写一篇作文,题为“我所见到的最美的东西。”班上一位学生很快交卷了:“我所见到的最美的东西美得无法用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总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下笔,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厌烦写作,硬着头皮写出的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套话连篇、记流水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什么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谢平 《科技知识动漫》2010,(13):107-108
有人幽默地说:“初中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作文成为三怕之首,可见学生“畏文如虎”,从而令作文教学让初中语文老师异常头痛,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采用了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兆迎 《科技资讯》2006,(36):81-81
小学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作文的心理需要,心理欲望,再好的指导方法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前,职高生的作文问题多多,概而言之,体现为"言之无物、言之无我、言之无文、言之无序"等。职校的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扎扎实实地补好职高生作文教学这一课,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是成了学生腾飞的翅膀,尤其是作文,如果不创新,只能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作文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如何能做到让“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呢?通过这些年自身的写作与学生的习作,我认为要想作文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