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传统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考古证明: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就有了水稻栽培,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有以种粟为主的农业聚落.中华文明建立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春秋中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农业也进入传统农业阶段.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和科学的农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即是一部农业开发史。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就是一次农业开发的历史飞跃。传统的中国农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时期,虽然有其改革的一面,但也有其发扬的一面,因为传统农业与开发农业之间不可截然割裂。中国的传统农业,一直包含着开发的基因.当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成熟时,这些基因便突发出新农业的生产力。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依据我县农业现状,个人认为有必要谈谈开发农业与常规农业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以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农业将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信息化农业的基本概念,科学支撑体系,技术体系,科技前沿和我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是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必须推进我国农业在自由化贸易环境下尽快向现代化迈进,将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大环境的现代农业体系。实践已经证明,高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世界农业也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业这个传统产业也正在由 “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农业技术路线加以创新和跨越,大量引进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并改造传统农业,那么,我国实现有中…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它对农业走出徘徊,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综合开发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热潮可谓异曲同工。1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南京市农业目前...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对农业新形势必须要有新思路 千僖之交,我们发现面对的是新世纪初严峻的农业形势,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诸多问题: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滑;农民收入增加日显困难。 首先,农业生产究竟是“供需平衡、丰年有余”,还是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已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这已成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农业面临新的国际竞争,能否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如何对付这一严峻的形势,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和人均主…  相似文献   

7.
汉族从炎黄时期进入农业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炎黄文化代表了亚洲的农业文明,其优秀传统仍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绿色食品看我国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有机农业的渊源与绿色运动的兴起可持续农业似乎是外国传来的新名词,其实它的起源却与中国的传统农业有关。清末,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教授F.King在研究了几个东方国家的自然耕作农业历史后,于1911年写了一本《农业四千年——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持续型农业》。这本书,可以说对以后提出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起到了启蒙作用。“有机农业”概念最早是由一位在印度农科所工作的英国农学家霍华德(A.G.Howard)于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他从循环利用动植物的有机腐蚀质角度提出了以此来代替现代集约化农业的新农业耕作法。霍华德…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可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以及我国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龙头企业是新时期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龙头企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而且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正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依靠科学知识,建立起牢固的现代化农业基础,改变中国农业的“弱质”面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要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开展新的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的“弱智”面貌,推动我国农业的知识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努力培养和造就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农村科技人员。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培养农村科技人员主要基地的农业中…  相似文献   

12.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李秀莲一、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又是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我国人口有72.5%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者占我国从业者总数的57.4%...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日益广泛和深刻。然而,作为弱势行业的农业,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点,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大多数农民和一些农业基层机构对农业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概念还很陌生。面对扑面而来的“数字地球”、“数字浙江”和“数字农业”的形势,进入WTO浙江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我省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全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对中国农业起源的有关考古资料进行初步解读.在综述农业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的产生与中华文明特点形成的关系、文明起源的标志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和内容、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等角度,论述了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较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其产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科技对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2012年中央l号文件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  相似文献   

17.
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提出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两高一优”农业建设。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资源高度稀缺、农业效益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就必须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在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看待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问题,怎样探求中国式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意义十分深远。本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由于确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引发了两次革命性进展。其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农业一个“破题”、 “两个飞跃” 的论断,指出了科技和教育对农业的破题以及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根本关系。现在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可望通过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争取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再次更大的飞跃。这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世界性新的农业革命正在兴起,对我国是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解读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趋势的同时,着重阐述了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特点、紧迫性、可能性和理论基础,认为只有依靠科技,实施新的产业科技革命,才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我国农业新的历史性跨越,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