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是民族文化在言语表达中的反映,表现为修辞要求言语表达符合民族的规范化、艺术化、习俗化、体式化。  相似文献   

2.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俄语动词中存在大量的同义现象,即它们所表达的言语意义相近或相同,但在结构和修辞色彩上又存在着差别。俄语动词人称形式、时间形式及动词式等方面的同义现象使俄语动词的结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言语意义表达得更加贴切,修辞色彩的表达手段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5.
一、修辞就是对自然语言实行控制.言语的可能性空间是广阔的,言语控制包括表达方法和语言材料的控制.人人都有控制言语的能力,言语控制的目标为“满意”.二、言语控制的主要方式有:言语的内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随机控制和正反馈表达.三、言语控制与修辞学研究.言语控制的模型有三种,即修辞实例、修辞格、语体,分别为微观研究,功能模拟和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6.
修辞问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它也是一种行事行为,可表达多种间接言语行为。在探讨英语修辞问句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即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英语修辞问句的言外之力,以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7.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言语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题旨、情境下进行的.修辞就是谋求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词语选用,句式选择和辞格运用都同语境、语体有密切关系,语境、语体对修辞具有制约作用.本文联系言语交际中语言运用的一些例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寻求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境和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语境使深层修辞与语法、逻辑内在地得到统一;语境还是辞面与辞里、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条件。修辞作为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是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目的的,若脱离特定的语境,就失去了生存价值。语境是修辞之基础,语境对修辞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辞内涵的展示,审美效果的体现,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周雯雯 《科技信息》2010,(27):110-110,31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特别是修辞问句的角度对公共演说中的说服力进行语用学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问句;修辞问句、语用前提和说服;修辞问句、礼貌,和说服。作者认为,修辞问句间接表达了要求、劝说等行为;语用前提的设置也使听众更易接受其观点;它也礼貌地维护了听众的消极面子,减少了面子威胁。可见修辞问句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口语导游辞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语体,其修辞主题在具有口语修辞的动态性特征的同时又具有书面修辞的静态性特征。导游员角色二重性的特点决定了他所使用的言语的修辞方式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复合性特征。从导游言语辞格频度分布次序来看,由于景观类型的内涵不同,因而其导游言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导游言语的取向比较明确,可以预设。文化景观的导游言语的取向具有综合性、不可预设性。  相似文献   

12.
把谐音放在汉文化大背景中来探析它的言语交际功能。这种交际功能主要表现在 :利用谐音这一文化修辞手段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 ;利用谐音知识避开不吉利、不好、不雅的字词 ,从而避免不良的交际效果 ;利用谐音手段可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造成轻松、幽默、风趣的气氛 ,从而提高表达效果 ;利用谐音手段在特定语境中还可以起到消除化解尴尬不快的作用。文章最后还指出在运用谐音修辞手段时应注意掌握“度” ,不能乱用和滥用 ,更不能迷信谐音文化  相似文献   

13.
谐音文化与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谐音放在汉文化大背景中来探析它的言语交际功能。这种交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利用谐音这一文化修辞手段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利用谐音知识避开不吉利、不好、不雅的字词,从而避免不良的交际效果;利用谐音手段可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造成轻松、幽默、风趣的气氛,从而提高表达效果;利用谐音手段在特定语境中还可以起到消除化解尴尬不快的作用。文章最后还指出在运用谐音修辞手段时应注意掌握“度”,不能乱用和滥用,更不能速信谐音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修辞格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即认为修辞格是一种表达技巧,是运用一定的语言因素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修辞色彩的言语表达方式。那么,修辞格具有什么总特征呢?运用修辞格之后的修辞魅力是怎样得来的呢?“变异”两个字可以简明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共时意义上的言语变异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修辞格的运用,所以变异与辞格是紧密相连的。从言语变异的角度探讨修辞格不失为一种新颖别致、卓有成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语用语言学研究的是不同语言文化中或相似的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以及人们在理解这些 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的异同。这包括语言形式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 等。同一言语行为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来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语言形式可以相互替换,在一种语言中用来 表达某一言语行为的最常用的言语行为策略在另一种语言中并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张兴柱 《科技信息》2010,(13):23-23
非言语沟通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闻的交流和沟通,反之,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了非言语表达的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含义,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立统一的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维的轨迹。言语修辞属于动态的语用范畴,千变万化的修辞意识和手段,往往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汉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语言,其修辞中对立统一的现象大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修辞与语法之间  相似文献   

18.
变异修辞的特点是辞面和辞内不吻合,具有离异性。辞面仅仅是言语现象,辞内才是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正因为这样,变异修辞具有含蓄美。也正因为辞内和辞面不吻合,它丰富的含义容易被歪曲。在对变异修辞的理解和欣赏中,应该充分借用特定的主观和客观语境,对其进行再创造,切忌受“实证”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变异修辞是普通修辞的一个分支。贾平凹小说的变异修辞手段主要表现为词性变异、词语的其他变异和句子成分变异。变异修辞对贾平凹小说的审美功能和言语风格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的商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跨化交际中的话语表达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