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察右旋柠檬烯对环境雌激素双酚A影响下荷人源MDA-MB-231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人源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Balb/c-nu/nu雌性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获得的30只三阴性乳腺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每天予蒸馏水),双酚A+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0.25 m L/kg、0.5 m L/kg、1 m L/kg),双酚A组(1 m L/kg),每组6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6周。实验结束,观察比较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荷瘤鼠肿瘤质量、瘤体体积的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荷瘤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双酚A组肿瘤较对照肿瘤组肿瘤增加大,双酚A+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中的乳腺癌肿瘤体积、瘤重比对照组和双酚A组减小;接种肿瘤后细菌种类和丰度下降,右旋柠檬烯治疗后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增加,右旋柠檬烯中高剂量组疣微菌门菌verrucomicrobiota丰度较双酚A组和对照组的明显增多,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丰度较双酚A组和对照组的明显减少。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对巴马小型猪血脂和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7),对照组小型猪正常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8个月后进行空腹采血,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实验8个月后无菌采集各动物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后,实验组粪便中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未见明显改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降低(P<0.05)。实验组小型猪体质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可以增加巴马小型猪粪便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示这些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参与调节了宿主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规律,选取稻田和池塘两种养殖环境下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实验期间的水质指标(溶氧、水温、pH值和氨氮),取养殖202d的罗非鱼,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微生物,并分析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养殖水质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养殖环境的水质参数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下,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菌群相对丰度均较高。蓝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蓝菌门在稻田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池塘组,而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池塘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稻田组;在属水平下,Cetobacterium,Paeniclostrdium和Romboutsia等菌属在稻田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池塘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Cetobacterium,Enterovibrio和Plesiomonas等。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及丰度有显著差异,该变化可为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平板计数实验探索含活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p)的饲料对慢性腹泻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腹泻症状的影响.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添加双歧杆菌前后饲料的菌群组成,发现添加组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向慢性腹泻猕猴投喂该饲料,一个月后收集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与前期研究获得的未添加组慢性腹泻猕猴和健康猕猴的肠道宏基因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添加组的肠道菌群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p)相对丰度较未添加组显著上调(P<0.05),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最后对饲喂双歧杆菌后好转及持续腹泻猕猴的粪便进行乳杆菌平板计数实验.发现经饲喂,猕猴肠道中乳杆菌数量增加,验证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究慢性铅暴露对发育期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益生菌定殖的手段进行稳态修复。从围产期开始对母鼠给予含醋酸铅(125 mg/L)的饮用水,暴露持续至子代鼠出生后第21天(断奶期)。益生菌摄入同期完成,摄入量为每日10~(10) CFU。铅暴露结束后收集幼鼠盲肠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检测盲肠内容物中各菌的相对丰度。幼鼠体重在各组间未呈现显著差异。慢性铅暴露引起厚壁菌(Firmicutes)与拟杆菌(Bacteroidetes)的优势地位发生翻转,厚壁菌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相对丰度下降,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升高。益生菌定殖可逆转上述菌群结构的失衡,使所述细菌相对丰度恢复到非暴露组的水平,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稳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海参花酶解物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灌喂生理盐水、海参花酶解物(低、中、高剂量)、抗坏血酸的小鼠粪便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勘察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鼠粪便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beobe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以及未鉴定的细菌克隆子等,其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随着实验的进行,灌喂海参花酶解物样品的DGGE图谱逐渐聚类在一起,并与空白组分开,且未鉴定克隆子的比例增加。不同的海参花酶解物浓度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也不同。随着灌喂时间的延长,灌喂抗坏血酸组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逐渐显现,并与灌喂海参花的某些样品聚在一起。说明灌喂海参花酶解物后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复制营养肥胖模型,然后灌胃原花青素,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等不依赖微生物培养的手段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营养肥胖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100mg/(kg·体重·d))原花青素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肥胖,处理后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模型组分离;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的含量,提高了拟杆菌门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显示,原花青素可以促进拟杆菌增殖,抑制柔嫩梭菌增殖,初步揭示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原花青素作用的关键微生物种属为Blautia, Bacteroides, Lactobacillus, Anaerostipes, Clostridium, Anaerofilu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荞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随机分成常规饮食对照组和苦荞饮食组,对照SHR(SHR-C)正常饮食,苦荞饮食组SHR(SHR-TBW)全荞麦饮食,第3、6和12周无菌收集SHR粪便样本,16S rDNA V3-V4区扩增,Hiseq高通量测序后进行比对和分类。[结果]SHR-C和SHR-TBW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多样性有显著性的差异。随时间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iodetes,F/B)值从0.22增加到1.89;未知不可分类的菌群从16.52%增加到50.65%;Allobaculum、丁酸弧菌属、毛螺菌属和变形菌菌属是SHR-TBW饮食的优势菌群。[结论]苦荞饮食能重构高血压肠道菌群,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高F值寡肽对改善肠道吸收状况的影响。选用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高F值寡肽酶解液组、超滤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10 d后收集小鼠肠道内容物,通过试剂盒提取DNA并利用16S rRNA技术获得各组小鼠肠道的优势菌群并采用Anosim、OTU Venn、OTU PCA、PCoA和LDA EffectSize (LEfSe)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液组优势菌群为蛭弧菌科与毛螺菌科,超滤组为肠球菌科与嗜冷杆菌属,而对照组为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目和拟杆菌科、β-变形菌纲的黄杆菌科与产碱杆菌科。高F值寡肽酶解液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并能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种,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招募便秘受试者61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饮用普通常温酸奶和含L9的常温酸奶28d,饮用结束后分析受试者便秘相关症状、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温酸奶组相比,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组受试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P<0.05),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中丁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_2和_hallii_group。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常温酸奶相比,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具有更好的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含有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的相关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金刚虾(Penaeus monodon)养殖水体菌群和虾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差异,以低盐土池养殖(盐度:8.3‰,简称低盐土池组)、低盐高位池养殖(盐度:7.8‰,简称低盐高位池组)和高盐高位池(盐度:23.4‰,简称高盐组)3种养殖模式下的金刚虾为试验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在40 、80和120 d时养殖水体菌群和虾体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模式养殖水体和虾体肠道菌群在对虾不同阶段中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盐土池、低盐高位池、高盐高位池水体中分别检测出微生物1 005、1 443、1 282种,分别隶属于26、29、29个门;肠道中分别检测出微生物1 521、877、451种,分别隶属于38、23、21个门。不同模式金刚虾养殖水体菌群的优势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如虾体肠道中的优势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藻门。分属变形菌门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均为水体和肠道中的优势菌,分属厚壁菌门的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仅在金刚虾肠道中表现为优势;在金刚虾肠道中,红杆菌科是养殖前期主要的优势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在养殖后期肠道中表现出绝对优势。结论 不同养殖模式金刚虾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高盐高位池中红杆菌科和乳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优于低盐土池和低盐高位池。  相似文献   

13.
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制作牛蛙饲料,饲喂56 d后,采集牛蛙肠粘膜(DC)及肠腔内容物(DN)样品,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摄食全豆粕蛋白饲料的牛蛙肠道优势菌群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梭杆菌(Fusobacteria)和厚壁菌(Firmicutes)。2)DN组微生物丰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DC组,但未具显著差异性(P0.05),而DC组内样品微生物组成的重复性好于DN组。3)DN组在门分类水平优势菌群为变形菌(75%)、厚壁菌(15%)和梭杆菌(5%),在属分类水平上不具规律性;DC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群为具有分解纤维能力梭杆菌(78%)和变形菌(20%),在属分类水平上为具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75%。4)牛蛙肠粘膜上定植一定比例的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以上结果表明,牛蛙肠粘膜更适合作为评价饲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组织,而牛蛙肠粘膜上高比例的梭杆菌门菌可能是牛蛙能够高效利用植物蛋白原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菌群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构成的影响,为感染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的紊乱补充理论依据。方法 3-oxo-C10-HSL分子经腹腔注射小鼠后,于24 h分别在小鼠十二指肠及空回肠部位用拭子涂抹法取样,并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16S rDNA测序,并进行微生物菌群分类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实验小鼠肠道内共检出22个细菌门,109个细菌属;对照组和3-oxo-C10-HSL处理组小鼠肠道不同部位菌群均以厚壁菌门(>50%)和变形菌门(>20%)为主,但两组在属水平菌群构成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优势菌属依次为葡萄球菌、埃希氏-志贺菌、乳球菌、假单胞菌、肠球菌,3-oxo-C10-HSL处理组优势菌属主要为肠球菌、埃希氏-志贺菌、葡萄球菌;多样性和丰度分析提示3-oxo-C10-HSL处理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有提高,大肠埃希菌属等主要优势菌丰度显著上升,而且空回肠部位的菌落丰度最高。结论 AHLs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影响较小,而对菌群内部某些特定类群结构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太原地区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MI指数将其分为3组,采集粪便样本提取DNA,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OUT聚类、物种注释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探讨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其与BMI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分12个菌门、139个菌属,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51.1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33.2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10.9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2.49%)为主,占到微生物总量的98%;在属水平上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占20.65%)、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占7.10%)、毛螺菌属(Lachnospira)(占5.52%)、普氏菌属(Prevotella)(占4.81%)、Lachnoclostridium(占3.93%)、Parasutterella(占3.86%)、[Eubacterium]rectale group(占2.95%)、杆菌属(Dialister)(占2.84%)、Subdoligranulum(占2.82%)、Phascolarctobacterium(占2.79%)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57%;健康成人肠道菌群复杂多样,但主要菌群相对稳定,BMI与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构成及基因组DNA的变化特征.方法分别采集肠癌患者与健康人晨起粪便,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鉴定菌株并进行菌落计数.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粪便中肠道细菌总基因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肠杆菌数量增多,以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数量比例颠倒,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总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23 130 bp处有清晰、明亮的单一条带,且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均有相同大小的条带.结论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肠道菌群总基因组DNA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有菌乳汁对产后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例产妇及其婴儿,收集产妇产后6月乳汁及其6月龄婴儿粪便标本,根据产后6月乳汁有无菌群,将乳汁分为乳汁无菌组和乳汁有菌组,比较无菌乳汁和有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物种差异。结果:收集的12例产后6月乳汁样本中,7例乳汁样本中检测出菌群,乳汁样本中菌群检出率58.33%。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中无害芽孢梭菌、未分类丹毒丝菌科、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P<0.05),无菌乳汁喂养婴儿肠道中乳酸菌科、乳酸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有菌乳汁喂养的婴儿(P<0.05)。结论:产后6月乳汁中可无菌群的存在,乳汁菌群的有无虽不能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可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HD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最高,而HZ菌群丰度最低,HB菌群多样性最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幼体发育所有阶段中占优势的细菌门类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科分类水平上,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是整个育苗周期的主导类群;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在HB低于1%,在HA和HZ逐渐增长,分别为9.95%和12.82%;冷形菌科(Cryomorphaceae)相对丰度在HD不足1%,在HK、H...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κ-卡拉胶与钾元素结合产物的降血压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低分子质量卡拉胶钾(LCP)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LCP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有稳定且持续的降压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最终降压幅度约为18mmHg(2.3kPa)。以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发现LCP组肠道内乙酸、异丁酸、丁酸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中异丁酸产量变化差异性尤为明显。盲肠内容物的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CP组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菌群丰度升高,且产丁酸的瘤胃球菌的数量占明显优势。实验结果表明,LCP可能通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现促进肠道生态失调的健康恢复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