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态整体主义是一种比较前卫的环境主义思潮,认为当前机械的哲学范式是导致现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理念和阐发保护生态系统的伦理理由,提醒人们改变传统的世界观,为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纬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重新认识到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一系列的生态文学影视作品应运而生,以此来呼吁人类掀起环境保卫之战,捍卫自然的美好。对吕克贝松导演执导下的《碧海蓝天》和《家园》两部影片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整体主义等生态理念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相似文献   

3.
整体主义环境伦理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渊源和丰富的文化科学背景。西方哲学中的整体论为其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基础,东方传统文化蕴涵的生态整体智慧是其重要文化资源,而现代科学彰显的整体主义思维方法更是其直接的科学理论支撑,因此对之进行深层追溯是对整体主义环境伦理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地伦理立足于生态整体主义,在"万物同源论"和"弹性生物链论"的原则基础上,强调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从学理上把"浅生态学"推向了"深生态学",极大地拓展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大地伦理把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呼吁人类对非生命体诉诸应有的道德关怀,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生态整体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劳伦斯小说《虹》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探索两性关系中的“星际平衡”及灵与肉统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存在执法理念尚难统一、执法行动较为随机、执法主体职权界限不明、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存有缺失等问题,导致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碎片化现象严重。生态整体主义整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价值目标,拓宽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适用范围,赋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新的内涵,可以为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优化创新,需要从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的形式、协调机构、主体职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伦理学讨论的几个焦点问题是:生态伦理学道德对象的范围是生态还是生命?享受道德关怀的是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还是部分成员?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原则是整体主义的还是个体主义的?生态精神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着力点是生态高校师资队伍的内涵、生态要求和建构策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师资队伍包含生态教师个体和生态教师整体.建设符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师资队伍,需要创建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管理,注意其远离平衡态的耗散发展和竞争协作的动态发展特性.  相似文献   

9.
对大自然的书写是劳伦斯创作的一大特色,劳伦斯笔下的大自然具有一种灵动之美,既是人类栖居之地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再生场域和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蕴含着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共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的形成与其大自然情结及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和拯救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生态价值建构要秉持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核心理念,遵循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相对的生态主义价值观,以达成图书馆生态主体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图书馆生态客体价值与图书馆生态主体价值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过程势必发生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综合文献资料,提取全球变化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的主要影响,以便使读者详细了解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对降水格局改变、CO2浓度升高、氮沉降等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经过分析文献资料得出:目前微量元素循环研究存在重视不足、时空尺度较小、技术陈旧等诸多缺陷。非稳定同位素技术与多因子控制实验的协同化将是陆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际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状况,分析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给出国际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9个研究热点: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类社会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深海生态系统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相关技术、模型;极地生态系统考察。最后给出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脆弱,光能自养生物在荒漠地区地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藻类和苔藓是荒漠地区地表普遍存在的固碳生物,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特定蓝藻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氮含量,最重要的是这些固碳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CO2,是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的主要贡献者。荒漠地区生态系统固碳量的研究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碳量的大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也与土壤表层固碳生物(主要是藻类和苔藓)的组成密切相关。当土壤中仅有丝状蓝藻存在时固碳速率较低,随着绿藻等高等藻类和苔藓的出现,固碳速率快速增加。本文综述了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生物组成和影响地表固碳的因素,回顾和展望了地表固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ontrol carbon dioxide fluxes to and from the atmosphere through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a balance betwee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an ecosystem is sequestering carbon or releasing it to the atmosphere. Global and site-specific data se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limat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fluenc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determine net ecosystem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NEE) at multiple timescales. Experimental data necessary to quantify impacts of a single climate variable, such as temperature anomalies, on NEE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ecosystems at interannual timescales have been lacking. This derives from an inability of field studies to avoid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natural intra-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ere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four-year study using replicate 12,000-kg intact tallgrass prairie monoliths located in four 184-m(3) enclosed lysimeters. We exposed 6 of 12 monoliths to an anomalously warm year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study and continuously quantified rate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including NEE. We find that warming decreases NEE in both the extreme year and the following year by inducing drought that suppresse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extreme year and by stimulating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of soil biota in the subsequent year. Our data indicate that two years are required for NEE in the previously warmed experimental ecosystems to recover to levels measured in the control ecosystems. This time lag caused net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previously warmed ecosystems to be decreased threefold over the study period, compared with control ecosystem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re frequent anomalously warm years, a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levels, may lead to a sustained de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uptake by terrestri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5.
滨海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CO2)。发展滨海蓝碳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战略之一,在海岸带保护、管理和恢复中具有潜在意义。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人为干扰,如海堤的挤迫、富营养化和城市化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限制了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由于我国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和碳汇研究缺乏系统观测,现有估算还有很大数据缺口。因此,本文对滨海蓝碳的定义和应用、我国滨海湿地的分布现状及其储碳、固碳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国家需求、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国家战略出发,提出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储碳和碳汇能力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植物-土壤负反馈的典型现象,作物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原理,以连作障碍为例总结了该理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发展现状,建议参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理论,进一步解析农田植物多样性提高作物健康和产量的机制.通过构建多样性种植模式、发展强化根际微生物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biodiversity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Human altera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has triggered the sixth major extinction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life and caused widespread changes i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sms. These changes in biodiversity alter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change the resilience of ecosystem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This has profound consequences for services that humans derive from ecosystems. The large ecological and societal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biodiversity should be minimized to preserve options for future solutions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食物网结构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研究亦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关键种概念起源出发,探讨了关键种定义中丰度与作用的不成比例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模糊性和无法量化等问题,综述了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特点和共性问题,探讨人类作为超级关键种(Hyperkeystone species)对海洋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人类应当如何理性看待关键种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