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三苯基氢化锡与1-乙炔基茚满醇的加成反应,得到加成物(Z)-1-[2-(三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Ⅰ).将加成物Ⅰ与相等物质的量的溴反应后, 得到一溴代物(Z)-1-[2-(一溴二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Ⅱ).通过元素分析、1 H NMR和IR等手段对两个新型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一溴代物Ⅱ的晶体结构.一溴代物Ⅱ具有分子内O→Sn[0.237 0(2) nm]配位键,构成以Sn为中心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一溴代物Ⅱ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a=1.189 1(2) nm,b=1.358 6(3) nm,c= 1.640 3(3) nm,β = 104.20(3)°,V = 2.568 9(9) nm-3,Z=4,Dc=1.505 mg/ m3,μ(Mo Kα)=2.567 mm-1,F(000)=1 168,最终可靠因子R1=0.033 1,wR2 =0.071 9.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含N,N’-双亚水杨基肼( H2 salhn)的双核铁配合物[Fe2 (salhn)3]·2DMF·1.5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434 2(3)nm,b=1.927 2(4) nm,c=1.7261(4) nm,β=94.94(3),V=4.753(2)...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新的有机配体L与乙酸锰为初始反应物[L=4,5-二氮杂芴-9-[3,5-二羧基]苯亚胺],通过常规的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螺旋状水链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Mn(C19H9N3O4)(H2O)4]·7H2O(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573(8)nm,b=1.34347(12)nm,c=2.06644(18)nm.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新颖的螺旋状的水链和[Mn(C19H9N3O4)(H2O)4]构筑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个新的有机配体L与乙酸锰为初始反应物[ L =4,5-二氮杂芴-9-[3,5-二羧基]苯亚胺],通过常规的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螺旋状水链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Mn(C19H9N3O4)(H2O)4]·7H2O (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573(8) nm,b=1.34347(12) nm,c=2.06644(18) nm.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新颖的螺旋状的水链和[Mn(C19H9N3O4)(H2O)4]构筑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脱水法,以摩尔比为n((n-Bu4N)2[Mo6O19])∶n(DCC)∶n(2-氨基酚盐酸盐)=1∶2∶1.34,在无水乙腈中加热至110℃回流14h,通过丙酮/乙醇溶液重结晶数次,得到红褐色针尖状晶体,探讨了最佳反应条件:DCC为2~2.3mmol,反应时间14h,通过元素分析,UV/Vis光谱,IR和1HNMR谱的研究表明,该物质是一种新的六钼酸盐的有机亚胺衍生物(n-Bu4N)2[Mo6O18≡NAr](Ar=o-C6H4OH).利用其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通过进一步修饰表明可生成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图3,参9.  相似文献   

6.
通过2,7-二溴芴酮与相应的苯胺衍生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连有亚胺基的芴类衍生物:2,7-二溴-9-亚苯胺基芴(NBFA),2,7-二溴-9-亚(4-氯-苯胺)基芴(CNBFA),2,7-二溴-9-亚(4-甲基-苯胺)基芴(NBFMA),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紫外及荧光峰在弱极性溶剂中和随着芳环上取代基给电子能力的增加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炔二醇的合成与环化,及环化产物的结构问题。将多聚甲醛三聚乙醛及环氧乙烷与乙炔基环已醇(Ⅰ)及格氏试剂交换而得的镁衍生物反应,分别得3-(1'-羟代环已基)丙炔-2-醇-1(Ⅱ),4-(1'-羟代环已基)丁炔-3-醇-2(Ⅲ)及4-(1'-羟代环已基)丁炔-3-醇-1(Ⅳ)。 用甲酸磷酸混合酸处理,Ⅱ,即实现环化而生成4,5,6,9-四氢茚满酮(Ⅵ);而相似的处理却将Ⅲ及Ⅳ都各自环化为同一物,即3-甲基-4,5,6,9-四氢茚满酮(Ⅶ)。这样,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四氢茚满酮的路线 在光谱和化学论据的基础上,对环化产物中有关双键的准确位置的细微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1,2,4-噻二唑衍生物:N-1-萘基-[1,2,4]-噻二唑-[2,3]并吡啶-2-亚胺,分子式C16H11N3S,相对分子质量277.34,熔点192-193℃。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在几种常见有机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化合物在374nm处发射荧光。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带有两个游离水分子的羟基化邻菲咯啉双核铜配合物[Cu2(Ophen)2]·2H2O(HOphen=2-羟基-1,10-啉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0.384 2(5) nm, b=1.913(3) nm, c=2.691(3) nm, α=β=γ=90.00°, 晶体的其他参数为:Z=2, V=1.978(4) nm3, Dc=1.344 mg/m3, R1=0.083 9,wR1=0.147 1.该化合物中,配体邻菲咯啉发生了羟基化反应,形成羟基化邻菲咯啉,结构中还含有两个游离水分子.芳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铜-铜之间的弱作用使得该化合物分子形成一维梯形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硅钼酸做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H2bpy]2[SiMo8ⅥMo4ⅤV2ⅣO42].3H2O.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化学式为C20H26Mo12N4O45SiV2,相对分子质量为2 323.62;晶胞参数a=1.427 9(7)nm,b=1.901 2(4)nm,c=2.091 4(9)nm,β=97.73(6)°,V=5.626(5)nm3,Z=4.在该化合物中,水的二聚体通过氢键作用将二帽Keggin多阴离子连接起来,形成三维超分子框架.同时,也研究了将该化合物修饰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表明电极过程是由表面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NTB)和ZnCl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单核金属配合物,[Zn(NTB)Cl]2·(ZnCl4)·4(CH3OH), (1).对化合物(1)进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a=1.3874(2) nm,b=1.4095(1) nm,c=1.6214(2) nm;α=86.440(3)°,β=87.296(2)°,γ=70.699(3)°,V=2.9855(6) nm3;吸收系数μ=1.520 mm-1,计算密度ρc=1.504 mg·m-3,晶格中电子数F(000)=1384,对于衍射强度I〉2σ(I)的9 770个可观测衍射点,残差因子R1=0.0777, 权重残差因子wR2=0.2068.晶体中堆积中,来自于两个配位阳离子[Zn(NTB)Cl]+ 的各两个N—H…O和一个N—H…Cl氢键,以及来自于4个溶剂甲醇的O—H…Cl氢键作用将晶体结构中的各个组成离子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分子间作用进行讨论,表明化合物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来自于N—H…O氢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RB3LYP/6-31G(d)方法对晶体结构中一个[Zn(NTB)Cl]+单元进行了理论优化,并对其分子轨道、自然键轨道、mulliken电荷布局进行分析.Hirshfeld表面分析化合物堆积作用主要来自于N—H…O/Cl、O—H…Cl氢键作用,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NTB三个—CH2—基团成键轨道与相邻的咪唑基的C—N反键轨道稳定化能较小,有利于配体形成Δ和Λ两周不同的空间构型,mulliken电荷布局表明三个苯并咪唑氮原子相连氢原子带有较强的正电荷(约0.28 a.u.),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卤素和三苯基膦的中性半开口立方烷簇合物 [MoOS3Cu3I(PPh3) 3]·C9H7N·H2 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它是通过将CuI ,(NH4 ) 2 MoO2 S2 ,PPh3和喹啉在DMF溶液中反应制得 .簇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 ,晶胞参数为 :a =1 2 0 0 5nm ,b =2 86 4 1nm ,c =1 92 6 1nm ,β =10 1 10 (2 )° ,V =6 4 984nm3,μ(MoKα) =1 84 3mm- 1,Z =4 ,Dc=1 4 92g·cm- 3,F(0 0 0 ) =2 92 0 ,R =0 84 4 4,Rw =0 0 94 4 ,Mr =1459 71.该晶体的结构是一个缺一条Cu2…I边的扭曲立方体 ,它的四个顶点由 [MoOS3]2 - 占据 ,而其余顶点由一个碘和三个Cu原子占据 .每个Cu与一个PPh3配位 .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Perkin类反应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 1,2 和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个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E)-2-{2'-[3'-(1'-乙酰基-吲哚)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乙酸酯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26566(9) nm, b=2.01990(8) nm, c=0.79445(3) nm, =90, =90.715(2) , =90, V=3.6354(2) nm3, Z=8, Dc=1.353 Mg/m3, =0.091 mm-1, F(000)=1552, R1=0.0526 and wR2=0.1409.化合物2,1-(1',1'-二乙酰基)甲基苯并噻吩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70116(8) nm, b=2.00171(8) nm, c=0.76628(3) nm, =90, =90, =90, V=2.60936(19) nm3, Z=8, Dc=1.345 Mg/m3, =0.251 mm-1, F(000)=1104, R1=0.0342 and wR2=0.0985. 本文报道了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和3的形成表明,在这类Perkin反应中,酸的存在将导致缩醛酯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缩合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14.
以吡啶-2,6-二甲酸为配体与CaCl2和Gd(NO3)3·6H2O在120 ℃下进行水热反应72 h,合成了一个四核Ca(II)-Gd(III)异金属配合物,[Gd2(pydc)6Ca2(H2O)10]·2Him·6H2O (1, H2pydc=吡啶-2,6-二甲酸; Him=质子化的咪唑).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此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另外,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发射光谱等性质.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a=1.23722(10) nm, b=1.24751(10) nm, c=2.24917(19) nm, α=101.251(2)°, β=103.834(2)°, γ=96.391(2)°; V=3.2602(5) nm3, Z=2.配合物呈现亮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MgCl2·6H2O 和Al(NO3)3·9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对为沉淀剂,在低温水热中合成了棒状HTlc-Cl2-CO3.样品用XRD、SEM、N2吸附-解吸进行了物相、粒度、晶体形貌结构、热分析和比表面分析.分析了缓冲对体积分数对棒状HTlc-Cl2-CO3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缓冲对用量在体系中含量的大小对其规整性、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缓冲液用量为37.5%,反应温度T=50℃,反应时间t=196 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棒状HTlc-Cl2-CO3.合适的缓冲液浓度可提供有利的晶体生长环境,维持稳定的pH值防止无定形沉淀的生成.根据衍射数据计算了HTlc-Cl2-CO3晶胞参数和层间高度,得a=0.308 nm, c=2.157 nm,板层间通道h=0.242 nm.  相似文献   

16.
多齿配体N,N,N’,N’一四羟乙基乙二胺(简写为H4edte)和Fe(C10。)3-9H20或FeCl3’6H20在MeOH或MeOH/MeCN(体积比6:1)的溶液中合成了一个二核铁配合物[Fe:(H:edte):](C104)2(1)和一个有斗μ1,3-叠氮桥连的含NaCl型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Me。)2[FeNa(N3)6](2).x一射线晶体学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个二核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c,a=0.074401(9)nm,b=1.20539(1g)nm,c=1.7575(2)nm,d=T=90°,β=97.562(2)。,V=1.5627(3)nm3,Z=2;配合物2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尸2(1)3:a=b=C=1.27509(6)nm,α=β=y=90。,V=2.07311(17)nm’,Z=12.配合物1的结构中多齿配体H4edte只脱了两个醇羟基中的质子,且有一个醇羟基没有与金属配位.配合物2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尸2(1)3,在配合物2中,多齿配体H。edte并未参与配位,只起到调节溶液酸碱性的作用,大阳离子NMe4+则通过微弱的氢键与Fe一(μ1,3,-Nj)-Na组成的框架作用,起到了稳定框架的模板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为L4)和NiCl2·6H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Ni2(L4)4Cl4·(H2O)2]·(CH3CH2OH)2 (L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对该配合物进行光谱和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6.4266(4)?,b=33.732(2)?,c=17.3649(12)?,α=90°,β=89.708(1)°,γ=90°;V=3764.4(4)?3,Z=2.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溶剂中,用2-氧乙酸-3-甲氧基苯甲醛、乙二胺和氯化铜(Ⅱ)进行络合反应,制备出配合物Cu(Ⅱ)L1·2H2O· CH3CH2OH(L1 =N,N'-二(2-氧乙酸-3-甲氧基)苄叉乙二胺)(1),采用元素分析、1 H NMR、IR及晶体结构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8 1(3) nm,b=1.348 7(3) nm,c=1.689 4(4) nm,α=γ=90°,β=113. 701 (16)°,V=2.833 4(11) nm3,Z=4,Dc=1.383 g/cm3,μ=0.829 mm-1,F(000) =1236,R1 =0.0459,wR2 =0.1214.在独立晶胞中,含有1个配合物1分子、2个水分子和1个乙醇分子,Cu原子为六配位,构成以Cu原子为中心的扭曲八面体构型,并由大环组成二维平面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吸附剂可再生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去除工业染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了块体g-C3N4,并使用热剥离法对其进行剥离,得到一次剥离g-C3N4和二次剥离g-C3N4产物.通过TEM、AFM、XRD、DRS、BET对其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探索了温度、pH、起始浓度、吸附时间对超薄g-C3N4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块体g-C3N4、一次剥离g-C3N4、二次剥离g-C3N4在1 h内对90 mg·L-1有机染料罗丹明B (RhB)和100 mg·L-1刚果红 (CR)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270 mg·g-1、5.207 mg·g-1;20.463 mg·g-1,20.909 mg·g-1;36.094 mg·g-1,50.375 mg·g-1.特别是在一次剥离g-C3N4的吸附体系中,证实了RhB和CR的吸附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分别为ln qe =-0.93+0.87ln ce (R2=0.90)、ln qe =-0.09+0.73ln ce (R2=0.97);并且RhB的吸附为准一级动力学模型:ln (qe-qt) = -0.04t+3.3 (R2=0.93),而CR的吸附为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t/qt=0.07t+0.14 (R2=0.99).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超薄g-C3N4对RhB和CR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不同,主要是由于RhB和CR的分子结构不同、前线轨道不同、表面静电势不同,使其在超薄g-C3N4的表面上的吸附位点和吸附能不同等微观差异所导致的.这将为二维材料吸附、检测、降解环境污染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