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 39 例犬表皮肿瘤病例的背景信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犬表皮肿瘤发生规律和病理学特点。 方法 收集 39 例患犬的表皮肿瘤,制成切片后进行 HE 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病例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显示,犬最常发的表皮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占全部表皮肿瘤病例的 46% ,多为中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 其次为占比 39%的乳头状瘤,以 外生性乳头状瘤为主。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少发生。 乳头状瘤多发于 0 ~ 3 岁幼龄犬,鳞状细胞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多发于 7 岁以上的老龄犬。 雄性的发病率略高于雌性。 表皮肿瘤的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部。 结论 本文总结了犬表皮肿瘤的流行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术中空肠系膜缘对侧肠壁见一肿物,大小约2 cm×1 cm×0.8 cm,表面呈结节样,质地韧,活动度差,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石蜡切片结果为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结论异位胰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异位器官,大量增生的胰岛细胞单独存在,呈团状.石蜡切片显示:空肠黏膜下有腺泡、导管及胰岛结构,系胰岛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上腹肿物伴胀痛一个月入院。查体:剑突下编左触及儿拳大质硬肿块,压痛,固定。腹部超声提示:左上腹一均匀实质性包块,钡餐透视见胃小奇有弧形压迹。故以腹腔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小网膜囊内,圆形,约10×7×7cm3,质实,包膜完整,N面粗糙,与肝胃韧带、肝左叶、横结肠系膜及周围组织粘连,易剥离,带蒂与后腹膜相连,从蒂部将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报告为异位胰腺鳞状细胞癌。术后行胰腺CT扫描未见异常。2讨论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部,约占2/3;其次是体尾部约占l/4。多见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在22.8~47.5岁间,以阴囊内肿块、部分伴有阴囊隐痛或下坠为主要症状.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在0.5~5cm之间,界清,无包膜.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低柱状,也可呈扁平状,瘤细胞AEI/AE3、Vimentin、EMA(+).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问皮起源,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杨爱萍  杨磊 《甘肃科技》2007,23(11):228-228,261
目的:旨在提高螺旋CT及B超检查对卵巢畸胎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患者25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结果:CT表现见23例为成熟囊性畸胎瘤(92%),最大11cmx10cmx15cm,最小2.0cmx2.5cmx3.0cm。单侧23例,双侧2例。单房为主22例,多房者3例。25例病例中均含脂类物质,CT值为-28—-140Hu,5例病灶中见钙化或骨化影,1例病灶呈实性软组织成分。B超所见:25例行超声检查中,8例显示液性暗区,17例示囊、湿性包块,确诊6例。结论:超声检查虽是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对含脂类物质的肿瘤其反光回声敏感性较低,无明确特异性。而螺旋CT对显示畸胎瘤中的脂肪、钙化或骨化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些乳腺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化生,但真正的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却十分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l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DSVPTC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 2例DSVPTC均为女性,肿瘤弥漫累及双侧甲状腺组织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性细胞核特征及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丰富的沙砾体、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瘤细胞TG、TTF、CK5/6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缺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特征者,应与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通过广泛取材,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可确诊。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56岁,因发现颈部包块4mo ,近2mo来包块增长迅速前来就诊。体检 :左颈部见一大小约15cm×10cm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 ,溃破 ,质硬 ,无压痛 ,移动性差 ,无搏动感 ,边界清楚。CT显示两侧鼻咽腔、腮腺、甲状腺正常。诊断 :左颈部包块 (多考虑为左颈鞘神经纤维瘤囊性变 )。B超检查 :左颈部见大小约5.7cm×3.8cm囊实性包块 ,壁厚 ,边界清。包块上极见2.6cm×2.5cm实质不均质强回声向腔内突起 ,形态不规则。包块内液体混浊 ,包块周围见部份正常甲状腺组织 ;右侧甲状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颈部囊实性包块———甲状腺腺瘤伴出血。手术于胸…  相似文献   

12.
靳琼 《甘肃科技》2012,28(2):133-134
CT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CT诊断胰腺癌的关键是要掌握病变的病理解剖和CT的直接征象.胰腺癌还应与慢性胰腺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癌以及胰腺黏液性囊腺癌等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EACAM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6在不同卵巢粘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21例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19例交界性肿瘤中16例阳性表达(84.2%);21例高分化癌中17例阳性表达(80.9%).11例低分化癌中7例2~3分阳性表达(63.6%);粘液性肿瘤中,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交界性粘液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CEACAM6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15例正常卵巢组织阴性表达.粘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EACAM6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 CEACAM6特异性地表达于粘液性肿瘤中,而且CEACAM6的异常表达在卵巢粘液性肿瘤恶性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起始于交界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EACAM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6在不同卵巢粘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21例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19例交界性肿瘤中16例阳性表达(84.2%);21例高分化癌中17例阳性表达(80.9%),11例低分化癌中7例2~3分阳性表达(63.6%);粘液性肿瘤中,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交界性粘液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CEACAM6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15例正常卵巢组织阴性表达。粘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EACAM6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CEA-CAM6特异性地表达于粘液性肿瘤中,而且CEACAM6的异常表达在卵巢粘液性肿瘤恶性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起始于交界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病例:某女,25岁,G IPO孕17W+6,产检,常规行B超检查。既往体健。超声显示:胎儿头颈部探及一个6.8cm×6.6cm囊性包块,囊壁厚,内有分隔。另可见整个胎儿皮下均可见无回声区(见图1、2)。超声诊断:胎儿如孕17周,考虑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合并全身水肿。后引产经病理证实为:水囊状淋巴管瘤合并全身水肿。讨论:水囊状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系统发育缺陷所致,其大小、结构均有很大差异,其囊壁可很厚,包绕在胎儿颈部及躯体上部,内有分隔。大的囊肿内常见较粗的中隔,由胎儿颈部伸向囊内,囊的其余部分可为稀疏状分隔。据证实,中隔是由胎颈部结缔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超声声像表现,并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在超声检查中肝囊腺癌有特殊表现,病灶为实性或囊实性混合病灶,囊实比例1,壁结节多见,一般直径1.0 cm,且形态多不规则,可与肝囊腺瘤、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虫病鉴别.结论肝囊腺癌属于少见的肝内肿瘤,超声有助于肝囊腺癌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秀英 《甘肃科技》2001,17(4):60-60
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B超误诊的腹部肿块9例声像图资料,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B超诊断和鉴别腹部肿块的水平。1 结果 9例中B超判断肿块来源错误5例,未能提示肿块来源3例,漏诊1例。B超误诊与最后确诊参照见表1。表1:B超诊断与手术和/或病理诊断对照序号B超诊断手术和/或病理诊断判断来源错误1肾脏肿瘤腹膜后脂肪肉瘤2肾脏肿瘤腹膜后畸胎瘤3胰腺囊肿后腹膜黄色肉芽肿4畸胎瘤腹膜后寒性脓肿5结核性腹膜炎肾脏错构瘤未能提示来源6左上腹部实质性肿块胰腺癌伴淋巴结转移7盆腔包块回盲部癌8上腹部实质性肿块肠系膜淋巴结核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核伴假癌性增生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鉴别要点。方法:在快速冰冻切片中认真观察结核肉芽肿及崁入肌层中的腺体形态及间质特点以此诊断。结果:输卵管结核,伴假癌性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性及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6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60例中20例发生在胃,14例发生在小肠,12例发生在结肠,9例发生在肠系膜,5例发生在食管.光镜下有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种形态.肿瘤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16例),神经源性分化型(9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2例),未分化型(23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40例,CD117阳性60例,部分病例Aetin、SMA和/或S-100、PGP9.5阳性.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分化.结论:GIST是发生在消化道的-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66,7%。光镜下细胞形态相似,不易分型,需做免疫组化分型,并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免疫组化分型等综合分析确定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2岁,结婚三年不孕来诊,1986年曾患结腹,近2年自感右下腹隐痛、不放射。无转移,无人流史,月经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水平位、质中、活动、右侧附件可触及囊性包块5×5cm,活动,光滑。曾反复多次行B超检查。第一次所见:右附件区见一8.5×4.3cm的液性暗区,形态尚规则,有光滑菲薄之囊壁,间有分隔,于该暗区的右侧壁上见一乳头状中等强度光团约1.0×0.7cm,无移动性。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盆腔并未见游离暗区,如图1示。提示,右附件囊实混合性包块(卵巢襄腺瘤可能性大)。第二次B超:经多方仔细检查,发现原“乳头状中等强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