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垃圾的产量也与日俱增.卫生填埋是目前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但垃圾填埋场恶臭扰民事件频发,其恶臭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区域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因此,开展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特征和防控技术研究,了解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恶臭发生源、恶臭气体主要成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掌握垃圾填埋场恶臭生物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CALMIM程序对我国3个典型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量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气候因素、覆盖层表面植被覆盖率以及甲烷氧化对填埋场甲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村沟填埋场甲烷释放量明显高于老港填埋场和天子岭填埋场,且上海老港填埋场甲烷释放量高于杭州天子岭填埋场;季节因素(如温度、降水)对填埋场甲烷释放影响非常明显,在不考虑氧化情况下,江村沟填埋场最大甲烷释放量出现在8月份,为94 kg/m3,最低甲烷释放量出现在11月份,为65 kg/m3,而天子岭填埋场最大甲烷释放量出现在1月份,为14 kg/m3,最小甲烷释放量出现在9月,为6kg/m3;覆盖层表面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小甲烷的释放,但甲烷减小的趋势并不是很明显;当覆盖层中最大甲烷氧化速率为50μg CH4gsoil-1d~(-1)时,不考虑甲烷氧化情况下甲烷释放量为考虑甲烷氧化情况下甲烷释放量的6.36倍,当最大甲烷氧化速率大于100μg CH4gsoil-1d~(-1)时,甲烷释放量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3.
孙富军 《甘肃科技》2011,27(22):118-120
甘肃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建设垃圾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进行填埋处理。近些年,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处理的新标准、规范,对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人工费及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导致在提升甘肃垃圾填埋场项目前期审批工作作用的同时,也增大了审批工作的难度,并最终将这些难度转移于为项目审批部门提供审批依据的评审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罗鹏  张超平 《科技资讯》2006,(22):58-58
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填埋气体(也称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硫化氢等,简称LFG),将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导出与利用目的是减少大气污染,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使填埋场达到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同时合理地利用填埋气体也是垃圾处理“资源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恶臭污染已成为制约卫生填埋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强烈社会反响。以填埋场恶臭防治为目标,提出了垃圾源头分类处置框架,介绍了几种新型作业面控制的填埋作业工艺与场区恶臭控制技术,阐述了填埋场基于恶臭控制的作业管理体系及联动应急体系,对卫生填埋场的恶臭污染控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实施卫生填埋依然是城镇垃圾处理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已建立起大量的城镇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所伴生的二次污染物质,如若处理不当会危及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的安全.该文主要介绍运用两级DT RO工艺进行小吨位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应用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添加污泥对渗滤液循环垃圾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填埋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污泥(污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填埋方式对填埋层加速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好氧污泥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短期(105d)内不能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新鲜垃圾添加厌氧生物处理污泥混合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能够有效地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产甲烷滞后时间和甲烷化过程稳定时间分别为13和51d,实验期内(105d)最大产气速率、实际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08L/kg·d和50.03L/kg(以湿垃圾为基准),其主要机理是引入了大量呈颗粒态聚集的甲烷化菌群.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小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管理水平落后、二次污染严重的局面,提出精细化填埋作业工艺,通过实施最小作业面填埋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填埋场作业流程,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和恶臭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填埋”.  相似文献   

9.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填埋初期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渗滤液的回灌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 ,降低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 .但填埋初期进行渗滤液的直接回灌 ,会导致垃圾层内有机酸的积累 ,阻碍甲烷化过程的建立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填埋初期渗滤液直接回灌出水水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以解决填埋初期渗滤液直接回灌产生的有机酸积累问题 ,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迅速降解 .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十分重视,我院近年来设计了一些较大型的卫生填埋场,本文结合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实例,简要介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特点和应用,并谈谈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再利用缺乏系统评估方法的现状,以老港1-3期填埋场封场后监测为例,提出封场填埋场长期环境监测、安全稳定监测和生态监测的方法,为科学开展封场场地稳定性评估提供借鉴。填埋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8年我国县城以上城市有生活垃圾填埋场2459座,卫生填埋量为16696.52万吨。随着填埋场库容使用完毕,填埋场陆续开始封场,还有部分填埋场开始谋划封场  相似文献   

1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沉降是目前卫生填埋法所涉及的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之一。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可为合理地组织填埋场生产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填埋空间、为填埋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为填埋场的竖向扩容设计和场地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同时也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填埋场沉降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已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渗滤液造成的水污染、填埋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评价技术方法。采取一定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填埋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相似文献   

14.
土壤因素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填埋场三种不同性质的终场覆土为对象,考察了其各自的甲烷氧化速率,并采用其中氧化速率最大的土壤进行柱培养,进而通过对出柱土样进行含水率与氨氮投加量的双因素正交实验,考察它们对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覆盖龄有关;氨氮的投加对甲烷氧化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低含水率(5%)下土壤的甲烷氧化几乎停止,而甲烷氧化最适含水率为15%;含水率相对氨氮而言,是影响填埋场覆土甲烷氧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一亮  梅雯  秦勤 《科技信息》2012,(33):418-420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恢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简述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方式、组成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从土壤、渗滤液和沼气三方面研究其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再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和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生活垃圾为例,在对垃圾厌氧降解的化学反应方程的表达和定量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垃圾降解各个阶段的热效应。结果表明:就成都生活垃圾填埋场而言:填埋气体主要组分为CH4和CO2,二者所占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3.5%和44%;垃圾在整个降解进程中,1kg垃圾(湿)经水解和酸化两个阶段分别产生释放171.7kJ和84.58kJ能量,而产甲烷阶段则消耗74.58kJ能量;1kg垃圾(湿)在整个降解进程中的总体热效应是产生181.7kJ能量。每降解1mol有机碳(由固相转化为气相)所释放的能量为14.57kJ;每产1kg甲烷所释放的能量为26.46kJ。该成果为填埋体力学特性和参数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西南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其垃圾填埋量和组分进行分析,依据ICPP产气模型对填埋场潜在填埋气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2013~2023年的运行期间,预计该填埋场填埋气的平均产量约为61.25×106m3/a.研究了填埋场填埋气的处理现状,指出发电是该填埋场填埋气的最佳利用方式.同时,为准备利用填埋气发电的填埋场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俊 《科技潮》2009,(4):16-18
无害化:填埋的学问 垃圾卫生填埋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想办法投入巨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无论是东京、伦敦还是纽约,都迫切要解决垃圾污染和围城问题。北京也不例外.从1992年开始,这座城市开始兴建大规模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其它处理设施。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共有23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1]回灌技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灌注、垃圾柱、土壤一垃圾混合柱模拟了填埋场土壤覆盖层、垃圾填埋层、填埋场混合填埋层的情况,探求出工程设计所需的垃圾填埋场沙滩水回灌净化能力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