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结中,他的“想象”论美学思想则代表了他对新时代非理性美学的张扬:把“想象”作为美学的坚实根基。从而呈现生命被遮蔽的价值和意义。这两雏形成的深刻矛盾折射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学在理性阴影下非理性的时代转捩。  相似文献   

2.
从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出发,以现代视角对一千多年前翻译家玄奘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在翻译流派如林。理论丛生的今天,“求真”与“喻俗”可成为超越时代局限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和圣”柳下惠,是“春秋”社会变革时代出现的一位偏于保守的历史人物,“安君利国”是其思想核心。孔子、孟子分别从“礼”学、“仁”学出发,对他作了肯定性道德评估,却缺乏具体历史分析。孔、孟后学为抬高自身地位、争夺话语权,在神化孔、孟的同时,也神化孔、孟曾肯定过的“和圣”。小生产的“民不自治”、依赖保护.是“恋圣”情结的社会文化土壤。应该努力避免对“圣人”迷信和轻蔑的两个极端,给古圣先贤以恰当的历史尊重,完成由“圣化”到“会民化”的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洗礼,给中国民营企业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江苏省张家港市港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五年中突破的种种禁锢发生的飞跃,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为企业的腾飞谱写了新篇章。让我们撷取“港星”公司变化中的一组镜头,聆听“港星”与时代一起跳动的脉搏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又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本文以翔实的材料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科学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7.
田仙枝 《科技资讯》2006,(32):247-248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中的两个基本原则,近年来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这种争论出发分析了“归化”与“异化”的区别与特点以及我们在教学中所碰到难题的解决。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归化”与“异化”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翻译才能搞得好。因此,在翻译中,过分地注重某一种原则势必走向极端,我们应该采取适度互补的原则以促进中英民族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严羽等人认为苏轼“以议论为诗”缺乏形象思维。其实不然,“以议论为诗”,不仅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创作特点,而且是对诗歌创作理论的一大贡献,使宋诗别于唐诗,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一批人。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对于他的这个贡献,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省》2008,(1):28-29
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大山是他成长的摇篮;他是朴朴实实的商人,商海是他拼搏的天地。他脚踏实地,以“艰苦创业”为题,以心血作墨,用铮铮铁骨当笔,写下了一篇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杰作。他就是榆林市东洲大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继洲。  相似文献   

10.
“一亿网民三成博客”的现状,正在让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泛话语权”时代。然而近来,博客世界频频出现不和谐声音,各色人等轮番上阵,把博客变成了一个争吵不休的是非之地,于是,各大网站也开始大张旗鼓地发起文明办网倡议。对于日渐升温的“博客热”,我们的确需要进行一些“冷”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耒弱冠及第,并由少公之客入于长公之门,得到了苏氏兄弟的共同赏识,经随苏氏兄弟共历仕途浮沉.晚年以诗、酒、梅、竹为伴,虽屡与苏门文人唱和交游,诗歌却多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诗风更显超脱与平易.在苏门文人相继离世后,便出现"士人就学者众"的现象;这固然有文学上的原因,更与其思想性格和晚年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新明净上。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体现出清新的风格。其次,李白诗的清美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流露。其三,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也善于营造或高迈旷达,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多用典是稼轩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通过用典,深化了词作的主题思想,赋予了典故新的现实意义。本文浅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几处典故的运用,探究辛词深沉复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世论王士禄大多简单类比于乃弟渔洋,称为“神韵”理论的先驱或同路人,实则其人生形态、诗学倾向皆与渔洋颇有分别,其“时逃于贝叶,时逃于绮语”的“逃”情结更是我们可藉以窥探清初朝堂诗歌群体心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王绩的诗文总结了其在仕途坎坷中所体悟的佛教的"空"观,指出这种"空"经历了一个从"现象之空"到"本体之空"的领悟过程。认为在生活中,他以率性自适的人生态度,实践色即是空的体悟,这种人生实践,又是以醉酒自适为终极表现的。  相似文献   

16.
叶帅的七绝数量多,题材丰富,手法多样.主要有言志、赠人、纪行、咏物、感怀、绮情等类别,具有豪迈、俊爽、淳厚、诙谐、平易等诗格,可为叶帅的代表性诗体.  相似文献   

17.
梁宗岱是我国象征诗派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在他提出以"整体象征观"去把握诗歌的象征内涵.他的这一诗学理论成为新文学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石,在现代诗歌中也有突出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唐庚在宋代有"小东坡"之称.他重视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这在北宋绍圣以后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贬谪时期的诗作,不作"迁谪悲酸之态",深刻细致地抒发了蛮烟瘴雨之下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诗歌艺术上,他追求自立,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迥然有别.学杜而能"得杜之正",意新语工,为陈与义、陆游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9.
"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诗人罗伯特·勃莱,试图坦诚探究人们心灵的惶惑和疑虑,把握住生命与灵魂的诗意.他以个人的孤独、隐居方式,把美国中西部的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带入到诗歌中,为了实现自己"深入情感"的诗歌理念,以理性而非煽情的笔调深入到所描述事物的本质层面,带给读者沉潜、冥思的冷意.这个"冷",是读者深入到诗歌的入口.  相似文献   

20.
刘琨是两晋之交的重要作家,他现存的四篇作品均是后期所作,在诗歌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刘琨的诗文创作和生平思想以永嘉元年为分期,前期以老庄思想为主;后期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转而面对现实,诗文创作上一改西晋诗风的绮靡,而颇具建安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