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先秦儒家所设定的社会体系中,除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君”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之外,还有一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即“君子”。在先秦儒家的观念里,“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而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基本的构成条件并非一成不变。从《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中,撷取关于“君子”的片段,梳理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而社会分层与流动也是社会学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状况和职业声望与其在校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来分析个人的付出与收获的社会性关系,就是分析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个人成本与收益的结构性限制率,从而描述社会流动的速率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因而阐述社会公平与正义在个体和群体角度的动态模式,社会心理层面的合法性架构。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现在对于《孟子》的具体研究之中。在《孟子》的注疏方面,陆善经撰《孟子注》,张镒撰《孟子音义》,丁公著撰《孟子手音》,时间都集中在安史之乱前后,即唐代古文运动和经学变古初起之时。在《孟子》的阐释方面,有李景俭《孟子评》、刘轲《翼孟》、林慎思《续孟子》等三部著作,而三人全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孟子》研究在唐代的复兴,是经学变古和文学转向共同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代三家诗中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韩诗外传》的研究发现,《韩诗外传》在士人的独立意识建构、人格诉求和不同境遇下的选择三个问题上完全继承了孟子的观点。可见,早在汉初,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孟子士人精神建构问题的系统性关注。  相似文献   

5.
《孟子》一书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它从子书升为经书,反映了孟子地位的提高。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孟子》的作者、篇目的真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代关于《孟子》的评论和注疏勾勒了《孟子》传播的轨迹、展示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孟子时代的人性心理学思想首先有必要对孟子时代的人性学说作一初步的介绍以与孟子人性心理学进行比较。儒家文化主要是一种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与知性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用伦理善恶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点在孟子时代的人性论思想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据《孟子》和王充《论衡》载,该时代的人性观主要有四派:第一派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载于《孟子·告子》篇。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命题。他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生命特质。这种特质,告子认为包括了至少两类:一是“食色”,指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要求;二是“仁”,指一种社会交…  相似文献   

7.
《孟子字义疏证》的体例和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的方法及其在训诂学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义。《疏证》中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抉摘宋明理学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写出了传世名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云南三村》等著作。文章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简要分析考察他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为"社区研究范式";二为"差序格局"思想;三为"实地研究"方法;四为"类型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视角中发展范式的新内涵 “范式(paradigm)”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1962年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并做出系统阐述的。一般而言,范式是指一种观念、理论和规律。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将“范式”概括为哲学、社会学和人工三种类型的范式。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主要是指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及应该遵循的规律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分析人类能力的方法论基础人类的能力,作为人类所固有的一种性质,是错综复杂的。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劳动为基础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只有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学去分析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种种资料,才能阐明人类能力发展的普遍的社会原则。揭示人类能力发展并发挥其功能的哲学社会学原理为具体科学分析能力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使其更易于对能力的特殊问题作出研究,而具体科学又为引出人类能力发展的普遍社会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哲学社会学分析揭示了对人类能力进行个人心理分析的可能性,从而指明了一条在实践中使人的能力日臻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位杰出的划时代人物。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奠基性著作是《存在与时间》。而对于世界的影响 ,撇开历史和个人的状况不谈 ,我们仍旧可以公正地说 ,在西方思想史上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绝无仅有的著作。此书之所以享誉于世 ,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 ,这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人格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积极努力地推行仁政主张,力图用仁政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的愿望未能得到实现。带着深深的遗憾,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与其学生万章等人讲叙《诗》《书》之义,阐发孔子之意,并作《孟子》七篇。虽然孟子在政治上不得志,但是在思想领域,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尤其是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上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许多有关人格的言论以及他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历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并逐渐沉淀成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一、毛泽东重要论述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3-284页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1年1月25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8-719页  相似文献   

14.
杨敏 《科技信息》2014,(11):78+72
教师的角色冲突这一概念自从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于1962年发表《教师的角色:一种社会学分析》一书以后,逐渐成为国外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在我国,直到1985年林秉贤教授著作《社会心理学》引用到了教师角色冲突这一概念,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才越来越受我国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通过论述社会学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和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因而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才最有利于人类的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中认为异化现象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异化,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但只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孟子》训诂札记叶斌《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为之注疏者自然不在少。旧注如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新注如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影响都是很大的。前人时贤的这些努力,已使《孟子》训诂大体可通。但毋庸讳言,已...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即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其二,资本主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深入研究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这一文化现象,韦伯区分了性质和方式均不相同的四种资本主义形式。掠夺型资本主义“主要通过强力获利,尤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孟子》语言精练、形象,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说事论理,产生了明白晓畅的艺术效果。由于《孟子》篇幅较长,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意境、词语以及章句这四个方面的辞格来窥探《孟子》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社会现代化有何差异,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是目前人们较为困惑的、张应强教授的著作《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对这些问题作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